桃花源记
〔魏晋〕
晋太元(1)中,武陵(2)人捕鱼为业(3)。缘(4)溪行(5),忘路之远近(6)。忽逢(7)桃花林,夹岸(8)数百步,中无杂(9)树,芳草鲜美(10),落英(11)缤纷(12)。渔人甚异之(13)。复(14)前(15)行(5),欲(16)穷(17)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1),便得(2)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3)有光。便舍(4)船,从口入。初(5)极狭,才通人(6)。复行(7)数十步,豁然开朗(8)。土地平旷(9),屋舍(4)俨然(1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12)属(13)。阡陌交通(14),鸡犬相闻(15)。其中往来种作(16),男女衣着(17),悉(18)如外人(19)。黄发垂髫(20),并怡然(21)自乐。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15)大惊(1),问所从来(2),具答之(3)。便要(4)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5)来问讯(6)。自云(7)先世(14)(8)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9)来此绝境(10),不复出焉(11),遂(12)与外人间隔(13)。问今是何世(14),乃(15)不知有汉,无论(16)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7),皆叹惋(18)。余(19)人各复延至(20)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21)。此中人语(22)云(7):“不足为(23)外人道也。”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既(1)出,得(8)其船,便扶向路(2),处处志之(3)。及郡下(4),诣(5)太守,说如此(6)。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7),遂迷,不复得(8)路。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1),闻之,欣然规(2)往。未果(3),寻(4)病终(5),后遂无问津(6)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小提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晋末宋初
创作背景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相关诗词
-
和仁仲游桃源
...,至令千载犹流传。宁闻自古有仙人,茂陵垂老一语真。岂伊冠履荐绅士,惑溺不异蚩蚩民。诚能御气友造物,陋彼蝉蜕悲埃尘。想见桃源之野花正开,牧儿模管吹出芳林来。不知人家尚几许,云屏玉帐空悠哉。霏红泛绿竟杳杳,我亦乘兴山阴回。不如与君归种待蕡实成蹊,昼永...
-
春夜梦游溪上如世传桃源与梵僧仙子遇具蟠桃丹液灵芝胡麻于云窗雾阁间请赋古诗颇有思致觉而恍然犹能记忆五句云滩峻舟行迟乱峰青虬
随意作清游,唯与筇竹偶。徘徊望原田,宛转赴林薮。隔溪更幽奇,欲往兴弥厚。渔人自知心,涉我不待叩。烂烂桃花明,粼粼白沙走。滩峻舟行迟,辍棹入崖口。乱峰青虬蟠,一瀑素霓吼。微径上青冥,高木挂星斗。梵宇金碧开,万象发蒙蔀。老僧雪眉长,妙语涤心垢。乘云者何人,笙鹤自先后。邀余过殊庭,酌以流霞酒。灵桃粲丹朱,仙饭杂芝糗。白鹿守天坛,彩烟生药臼。谓言保其真,物我尽刍狗。窗外铁钟鸣,惊觉复何有。乃知百年间,梦境匪长久。
-
题赵集贤桃源图
桃花开落一千年,落英墨泪红斑斑。白雁飞来天地改,人间那复有桃源。云树苍苍烟水暮,花开远近渺何处。地坼天分了不知,一片赵家乾净土。哀哉王孙泣迷途,渊明记载亦模糊,武陵仙境今则无。莫谓仙境今世无,青溪红树在此图。陇湟兵气秦人吁,傥可往者吾其徂。
-
武陵行
...几世人。曹刘典午任强弱,历年六百何纷纭。山中既绝中原路,从更百代犹无闻。武陵野人事渔钓,独游沅溪忘故道。溯流探得桃花源,舍舟洞口穷幽讨。洞中逸民忻见之,共嗟遗事询其老。为言上世绝尘由,杀鸡命酒争献酬。具闻阃内战争事,始知违俗为优游。鄙夫何...
-
题桃源图
...初为室,引水开渠渐种田。老翁侵晨放鸡鹜,稚子乘春艺桑竹。无刑无赋无追呼,淳风自是羲皇俗。儿孙更抱日相亲,酒食时常会里邻。桃花隔断人间路,不识西风有战尘。渔郎鼓棹来何许,竞引归家具鸡黍。当时祗...
-
桃源图
误入仙源不记春,花间一见喜津津。可怜尘迹空遗恨,一树桃花经几秦。
-
题桃源图一首
但记嬴二世尔,岂知晋太康耶。一境浑无租税,四时长有桃花。
-
留题丹经卷后
武陵郡西桃花源,水盩山厔蛮区连。秦人避秦久寓此,种桃千树春风前。落红满地溪路断,鱼郎舍舟得洞天。瑞光浮动见宫室,桑竹交映膏腴田。苍崖老木含太古,民物朴野天理全。男耕女织无租...
-
桃源行
秦皇有地包沙漠,秦民无地堪托足。民心咫尺不戴秦,秦令安能到空谷。商山紫芝青门瓜,武陵洞底栽桃花。草木不共人逃去,虞妃山赭良堪嗟。秦皇一世二世歇,秦民万世桃花月。渔子相逢五百年,已闻几度乾坤裂。靖节先生曾作记,祇云贤者兹避世。时人浪作神仙传,空自渺茫涉奇异。君不见年来礼乐卯金刀,先生归对庐山高。所种柴桑五株柳,胜是武陵千树桃。
-
青玉案·式之约社园看桃花
看花伴侣今存几。又佳约、春游始。池上小桃浑解事。含烟如笑,弄晴如醉,不放春光逝。洛阳剩得名园记。世外桃源漫相拟。珍重落花时节未。半阑残照,一湾流水,消息东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