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贤三峡桥
〔宋〕
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2)。
我听说泰山之石积年为细细的流水所穿透。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
此处的波涛如雷霆般汹涌,历经万世与石头相互较量。
深行九地底(1),险出三峡右(2)。
瀑布的流水能深入到地底最深处,这里的峡谷比三峡还要险峻。
长输(1)不尽溪,欲满无底窦(2)。
长年奔流的水渊源无底,浩大的水势似乎要填满那无底之洞。
跳波(1)翻潜鱼(2),震响落飞狖。
波涛翻滚会冲出潜藏在水底的鱼,瀑布落下的巨大声响惊走了行动如飞的长尾猴。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
草木在石缝中生长,因清凉的水汽都生得十分细长。
空濛烟霭间,澒洞(1)金石奏。
这里水势汹涌,水汽朦胧一片,声音洪亮如金石乐器在弹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2)。
弯弯的桥似从峡谷中飞出,水波中印出半月的倒影有如弯弓。
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1)。
在有神龙出没的玉渊潭随云降落的冰雹让人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1)。
我从潭中舀出一瓶清甜的潭水,这水只可以饮用,千万不要用来漱口,因为那太可惜了。
小提示:苏轼《栖贤三峡桥》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庐山二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诗,《栖贤三峡桥》是其中的第一篇,该诗从正面刻画描写了庐山栖贤谷水势之汹、激流之险,表现了诗人苏轼广阔的胸襟,全诗观物既工,造语尤妙,奇势选出,曲尽其妙。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 创作年代1084年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由黄州赴汝州,途径庐山,作此组诗。
相关诗词
-
游栖贤寺入万松关过三峡桥
传者不足信,携琴直到山。虹横三峡水,云锁万松关。景到个中极,心从静处闲。湛庵大颠老,聊得共跻攀。
-
游三华山
龙门两峰圆,一水下回绕。苍峡忽中开,飞桥出林杪。盘盘石磴引,幂幂松林窅。危栏正西挂,层阁复东缭。树暗尽含云,花明忽闻鸟。悬崖旁架栈,凿石潜通穾。早闻三仙人,栖化迹已杳。常疑云月上,颜色觌清皎。丹井旧时深,朝真乱来少。荒坛翳霜叶,虚馆閟丛筱。凝神观众妙...
-
游庐山栖贤寺
弱冠好山水,朅来庐阜阳。憩涧微雨至,入林春风香。载经三峡桥,地籁闻铿锵。解带缘石磴,爱此泉流长。泄岩凝素乳,洒树见飞霜。冷冷转空曲,湛湛涵清光。五老九千仞,巉绝天中央。紫烟射仙壑...
-
自三峡桥至栖贤寺二首·其二
高阁倚青壁,故人无相庵。山林归未得,仕宦味深谙。何日乘轩过,他时剪烛谈。小山招隐赋,深意问淮南。
-
和天然兄初住栖贤韵
鹿洞曾经过,难寻三峡桥。老兄今又至,浩气可全消。石立潭边静,泉飞谷口遥。黄云难极目,夜夜梦魂摇。
-
次韵赵使君师夏谒白鹿游栖贤长句
三峡移名涧响空,中著一桥如饮虹。旁连溅瀑龙所宫,谓佛有力真冥濛。非造物意无禹功,一线偶达成巨谼。可怪一律人聩聋,助桀唱和更撞舂。或者误信晨暮钟,...
-
三峡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皤皤岷山老,抱琴鬓苍然。衫袖拂玉徽,为弹三峡泉。此曲弹未半,高堂如空山。石林何飕飗,忽在窗户间。绕指弄呜咽,青丝激潺湲。演漾怨楚云,虚徐韵秋烟。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
-
三峡闻猿
历历数声猿,寥寥渡白烟。应栖多月树,况是下霜天。万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