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庐山二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诗,《栖贤三峡桥》是其中的第一篇,该诗从正面刻画描写了庐山栖贤谷水势之汹、激流之险,表现了诗人苏轼广阔的胸襟,全诗观物既工,造语尤妙,奇势选出,曲尽其妙。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 创作年代1084年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由黄州赴汝州,途径庐山,作此组诗。
相关诗词
-
《三峡桥和东坡韵》拼音版
笋舆写青崖,驶若风?溜。掀髯三峡岭,笑俯万蚁斗。双龙忽何之,萧萧帝左右。我来得清寒,冰雪才满窦。重岩阒太阴,倒挂愁猿狖。下有碧琉璃,冷抱饥虬瘦。琅琅入僧...
-
《晚坐三峡桥》拼音版
雨施雷音动十方,檀那奔走助津梁。泉舂石窦千秋白,风扫松桥六月凉。泼泼小鱼生处乐,溅溅馀濑静中忙。尘襟正欲留潇洒,坐听清音到夕阳。
-
《三峡桥》拼音版
...流,新秋织女望牵牛。洪波欲渡渡不得,以鹊为桥诚拙谋。胡不见庐山三峡水,此源亦接明河底。擘崖裂嶂何其雄,崩雷泄云势披靡。飞鸟难过虎豹愁,四时白云吹不收。烛龙此地无行迹,六月游子披貂裘。谁将巨斧凿大石,突兀长桥跨苍壁。行车走马安如山,下视龙门任淙激。寄...
-
《三峡桥》拼音版
庐山到此深,面面皆叠嶂。安知九江滨,自有三峡壮。层崖合飞流,深谷呀百丈。颇闻开辟初,融结固异状。帝遣六天丁,开凿就空旷。划为双门关,拔作两城障。乔林叠帷幄,怪石蹲犀...
-
《三峡桥》拼音版
桥压神龙三四秋,良材应是鬼神搜。猿猱争饮涧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隐士闲行随白鹿,道人长往驾青牛。灵源自与天河接,谁信江淮是末流。
-
《三峡桥》拼音版
倦游华发冷萧骚,长夏来登三峡桥。山吐湿云何日尽,溪流冻雪几时消。陆公泉在犹堪汲,五老峰高不易招。客子倚栏思羽化,未仙衣袂已飘飘。
-
《三峡桥》拼音版
生平有志在山水,得绂此邦非偶尔。行行白鹿书院来,小舆竹径松阴里。轻雷急鼓山前闻,飞梁截截水下喷。有如蛟龙捲沧海,怒气直欲山前吞。劝客倚栏同把盏,低头千夫眩双眼。自非建始决金堤,端是晋阳彻三板。手摩题石苔藓斑,驻看未饱不忍还。谁能挽之出庐山,一洗尘俗清人间。
-
《三学山》拼音版
万松棹秀五弟柏,千劫栖贤三学山。佛定光生玉玺润,僧衣细结藕丝斑。归来鹦鹉扫白塔,声在翠微烟霭间。
-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拼音版
...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
《题栖贤寺三峡桥》拼音版
栖贤与楞伽,初本共一山。古潭宅神龙,睡醒厌久跧。是夕起雷雨,震得天地翻。此山拆为两,一溪断中间。下窥黑无地,上攀青到天。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