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娇饶
〔两汉〕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傍。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董娇饶》是汉代诗人宋子侯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开头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绘形绘影地写出了一派明媚的春光;中间是桃李同蚕姑的对话,以问答形式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最后抒写了深沉感伤的情怀,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使诗歌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全诗含蓄蕴藉,宛转动人,在结构上采用问答式造成诗意的层层递进,在语言上保留了乐府民歌朴素自然的本色。
- 作品别称董娇娆
- 作品出处玉台新咏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文学韵律押[阳]韵
- 创作年代东汉
创作背景
《董娇饶》是东汉文人宋子侯代女子立言之作,以表达对封建社会女子悲惨命运的同情。此诗最早见于南朝梁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五言诗产生于民间,起源很早。然而文人向民歌学习,写作五言诗,却是一个很曲折的过程。《董娇饶》便是文人向乐府民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篇较为成功的作品。董娇饶,本为女子名。唐诗中常见用“娇饶”为典,如温庭筠《题柳》:“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饶舞袖垂。”据《梁书》和《南史》的记载,张静婉为羊侃伎,能作掌上舞。温庭筠在《张静婉采莲曲》一诗的序中说她“其容绝世”。温氏将董、张并提,或者,董娇饶原是歌伎,以声容舞态见称于时。此诗以“董娇饶”为题而不咏其事,余冠英疑此诗用乐府旧题(说见《汉魏六朝诗选》)。
相关诗词
-
风流子·和楚客维扬灯夕
小楼帘不卷,花正闹、灯火竞春宵。想旧日何郎,飞金叵罗,三生杜牧,醉董娇饶。香尘路,云松鸾髻鬌,月衬马蹄骄。仿佛神仙,刘安鸡犬,分明富贵,子晋笙箫。人生行乐耳,君不见、迷楼春绿迢迢。二十四、经行...
-
临江仙·离别寻常今白首
离别寻常今白首,更须竹雨萧萧。不应都占世间豪。清风居士手,杨柳洛城腰。文字功名真自误,从今好月良宵。只消怜取董娇饶。修门君自到,不用我词招。
-
国香
...桃花结子风吹后,巫峡行云梦足时。田郎好事知渠久,酬赠明珠同石友。憔悴犹疑洛浦妃,风流固可章台柳。宝髻犀梳金凤翘,尊前初识董娇饶。来迟杜牧应须恨,愁杀苏州也合销。却把水仙花说似,猛省西家黄学士。乃能知妾妾当时,悔不书空作黄字。王子初闻话此祥,索诗裁...
-
董娇娆
京洛何迢迢,紫衢通丽谯。采桑谁氏子,不解意飘摇。强腕折高枝,卑指揽柔条。讵知枯残日,不爱彼秾朝。何当华堂上,丽瑟歌此谣。此谣固君情,不移芳与彫。吾将持赠子,闻是董娇娆。
-
念奴娇·两鬟娇小
两鬟娇小,向尊前、未省修蛾攒碧。唱得主人英妙句,气压三江七泽。病怯遐征,老添离抱,我是愁堆积。故园归梦,等闲吹堕南国。况是耐久...
-
娇女
左思娇女似娇禽,来道胜常送好音。书是宣文亲口授,花令小玉上头簪。学分绣线宜纤手,解辨琴弦有慧心。一点樱唇留墨在,曹娥碑字甫抚临。
-
西湖竹枝词·美人绝似董娇娆
美人绝似董娇娆,家住南山第一桥。不肯随人过湖去,月明夜夜自吹箫。
-
送董大之会稽
风雪离人下灞桥,长歌不断董娇娆。梅花两岸清溪色,船到西兴正落潮。
-
春日别饶阳官舍
东风淅淅到饶阳,春草离离返故乡。整饬未閒鱼鸟阵,乞归思著芰荷裳。亲闱罹难愁如捣,宦业无成祇自忙。世路坎坷偏我遇,临歧惆怅倍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