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醉太平·堂堂大元》是流行于元朝末年的一首散曲,作者不详。这支曲子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朝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的混乱情况,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全曲通篇都在控诉社会现实,有如战斗檄文,格调质朴自然,语言辛辣明快,音调铿锵有力,重叠对偶句式的运用于变化中见工巧,堪称元曲小令之佳构。
创作背景
元朝末年,奸佞当权,朝政极端腐败。至正十一年(1351年)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到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个个无比愤怒。于是,“开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大起义的导火线,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相关诗词
-
《醉太平·放歌》拼音版
灯前翠蛾,花前绿螺。人间明月无多,任先生去波。翟家雀罗,张家凤窠。生平得失如何,和香山放歌。
-
《醉太平·朱颜醉酡》拼音版
朱颜醉酡,青衫泪多。一生闲里消磨,问人生几何。新诗细哦,花梢日矬。点灯时候难过,掩纱窗梦佗。
-
《醉太平·云过露钟》拼音版
云过露钟,花边絮风。月华初转楼东,却弯弯一弓。题书泪红,缄书恨重。醉魂飞出帘栊,到卿卿梦中。
-
《醉太平·寒食》拼音版
珠帘外燕飞,乔木上莺啼,莺莺燕燕正寒食,想人生有几。有花无酒难成配,无花有酒难成对。今日有花有酒有相识,不吃呵图甚的?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辜负了禁烟,冷落了秋千。春光去也怎留恋?听莺啼燕喧。红馥馥落尽桃花片,青丝丝舞困垂杨线,扑簌簌满地堕榆钱,芳心闷倦。花飞时雨残,帘卷处春寒。夕阳楼上望长安,洒西风泪眼。几时睚彻凄惶限?几时盼得南来雁?几番和月凭阑干?多情人未还!
-
《梦与数客剧饮或请赋诗予已大醉纵笔书一绝觉而录之》拼音版
高谈雄辩凭陵酒,豪竹哀丝蹴踏春。占断名园排日醉,不教虚作太平人。
-
《醉太平·赐学士沈度》拼音版
浓云散雨收,花苑内鸣鸠。晓来喜见日光浮,暖融融永昼。麦苗润泽怀清秀,榴花湿映红光溜。田家歌舞尽歌讴,是处庆丰年醉酒。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拼音版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
《醉太平·寿玉虬叔三十叔别号云痴》拼音版
苏仙李仙。张颠米颠。其诗其字之间。许云痴并肩。书帘茗烟。琴弦画笺。年年长向花前。著金貂醉眠。
-
《醉太平·忆梅》拼音版
绮窗醉凭,南枝梦寻。云荒翠冷严扃,写凄迷古春。铅华半匀,沉檀半熏。美人影隔江浔,化烟痕水痕。
-
《醉太平·岁暮,次辛稼轩韵》拼音版
太平未远。春风不浅。踏歌声彻令人软。夜寒帘半卷。红光摇焰融融暖。难为了金尊满。欲上层楼步回懒。恐宵深漏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