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
绝顶一茅茨(1),直上三十里。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扣关(1)无僮仆(2),窥室唯案几(3)。
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若非巾柴车(1),应是钓秋水(2)。
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差池(1)不相见,黾勉(2)空仰止(3)。
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及兹契(1)幽绝,自足荡心耳(2)。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兴尽(1)方下山,何必待之子(2)。
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小提示: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寻西山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丘为(一作邱为)的作品。此诗描写隐逸生活情趣,其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来自抒旷怀,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全诗构思新颖,意蕴深远,堪称佳作。
- 作品别称山行寻隐者不遇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寻西山隐者不遇》这首诗是丘为早年的作品,从诗中表现的林泉之思来看,大约写于诗人中进士之前。如题所示,诗人是专程到山中寻访隐者,结果却未见到,但看到隐者居处的环境,颇有感触,便写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寻西明寺僧不在
春来日日到西林,飞锡经行不可寻。
-
题终南山隐者室
终南山北面,直下是长安。
-
贻终南山隐者
中岩多少隐,提榼抱琴游。
-
与张道士同访李隐君不遇
千岩万壑独携琴,知在陵阳不可寻。
-
访道者不遇
寂寂白云门,寻真不遇真。祗应松上鹤,便是洞中人。药圃花香异,沙泉鹿迹新。题诗留姓字,他日此相亲。
-
挽茅山隐者
三茅峰下华阳洞,鹤怨猿惊失隐君。
-
访隐者不遇
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惆怅仙翁何处去,满庭红杏碧桃开。
-
答王孟极过访荷山书馆不遇之作
王氏才华擅世传,临潨文物故依然。山中夜雪明书帙,溪上春云压钓船。深港鸟啼花似雨,平原人去草如烟。荷峰亭馆能来数,怅望高车落照边。
-
过丹塘访云从罗隐君不遇
绿竹溪流外,丹山夕照边。入门双桂古,绕屋数峰圆。烟暖吹藜阁,云寒穫稻田。如何不相见,怅望故悽然。
-
怀湖山隐者
湖海无求放逸人,不将清梦出邱林。喜吹异代秋风笛,解鼓空山夜月琴。惊叹时危如有意,贪眠云暖又无心。迩来踪迹难寻觅,高卧岑峦万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