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唐〕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
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
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
久为野客寻幽惯,细学何颙免兴孤。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状写山川风俗之美,谓仙界远而难求,不若岳麓近而可得,宜卜居养生。诗可分三段:第一段叙写两寺胜景,第二段记述此间山川风俗之美,第三段谓欲卜居养生于此。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喜悦的心情,大有在此地安居的愿望,构思精妙,诗境老熟,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诗歌艺术造诣。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排律
- 创作年代769年
创作背景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此诗当为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春作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仇兆鳌《杜诗详注》于此诗题下注云:“蔡兴宗《年谱》编在大历四年春初到潭时,诗云‘春日暖正其时也’。”杜甫由岳阳白马潭出发二月下旬至潭州,停舟数日,游览了长沙名胜岳能山及麓山道林二寺而作此诗。马积高认为应把此诗偏次于《清明二首》之后,但不是诗人由岳阳赴衡阳经潭州时所作,而应作于复由衡阳返长沙之后不久。
相关诗词
-
夏日岳麓山房即事
夜合花开一院香,乌皮几畔小胡床。萝烟扑牖晴犹湿,竹色含秋午亦凉。避客总荒蒋诩径,为园半学陆浑庄。只今负郭全堪隐,况复青山对草堂。
-
四月五日周师携尊过岳麓山房同少泉侯丈小集
三径常邀载酒欢,小亭散发对凭阑。春残未觉花香尽,日午才分竹色寒。仙令双凫初解绶,将军万马旧登坛。浮名已入高阳会,莫忆人间道路难。
-
送可大行方山道中二绝·其一
马上朝朝望翠微,山中处处有泉飞。人间岐路能如此,半点红尘不上衣。
-
嵩山道中二首·其二
屋头山色静无埃,竹里柴门水际开。惊怪篱中犬迎吠,有人知自碧峰来。
-
嵩山道中二首·其一
为爱青山懒著鞭,吟诗时作鹤头偏。蓦然得句惊飞鸟,扑簌岩花堕马前。
-
岳麓宫道房
借问经行处,群仙第几家。晴檐鸣雪滴,虚砌影梅花。香爇何年柏,芽煎未社茶。道人三四辈,相对诵南华。
-
题岳麓寺道乡台
坡仙不谪黄,黄应无雪堂。道乡不如新,此台无道乡。青山非其人,山灵能颉颃。一落名胜手,境与人俱香。悲吟倚空寂,临眺生慨慷。道乡不可作,承君不可忘。
-
登岳麓山呈笠云长老
欲觅三乘法,来参一指禅。人天开觉路,衣钵得真传。水到源头活,山从雨后妍。拈花曾示我,微笑证前缘。
-
霜叶飞·岳麓山爱晚亭,和梦窗,同白匋
...衰柳大江东,残梦孤篷雨。送一夕、南飞瘁羽。回头疑见红桑古。听怨瑟湘灵,冷泪湿征衣,暗换客中缁素。何意翠麓停车,丹枫照眼,二月花艳同赋。忍寒无限后凋心,对酒丁宁语。挽白日、长绦万缕。流波还洗烟尘去。访旧游,吟筇健,五岳天齐,画屏开处。
-
先君守官醴陵日予尝随先生读书岳麓山法华台上时年一十五今兹再来四十有七年矣置榻设几之处历历可寻感而赋
愚翁髫髦昔垂耳,曾向华台借窗几。小冠短褐随先生,风雨孤灯读经史。气粗胆大眼无人,拔擢犀象角连齿。那知物外有沆瀣,但欲书中觅青紫。尝持杯酒望高城,吊彼洛阳年少子。棘闱裹饭三十年,百炼自知俱绕指。后来脚蹈官职场,恩重如山报无几。今兹疏发蓬霜颠,踪迹旧游真愧耻。一松一石如雅故,应笑愚翁今乃尔。愚翁明日便南去,岁月曷其重致此。凭栏之恨在无言,珍重湘西山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