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初唐
创作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相关诗词
-
《次韵和子仪闻蝉》拼音版
落日挂树间,长我庭下阴。园林动秋意,高蝉忽微吟。清风转馀声,杳若下远岑。微物感时节,铿鍧吐商金。古乐久破碎,兹虫抱全音。荒忽尚偃蹇,激起壮士心。愿为秋蝉操,被之朱丝琴。
-
《听蝉篇》拼音版
滑州城东淮水边,杨柳阴阴万树蝉。轻身蔽叶人难见,乱噪临风客最怜。客途忘远近,故乡隔音问。一岁复一年,离愁复离恨。沟水东西割断流,关山南北栖何郡。尘中空...
-
《和阳纳言听鸣蝉篇》拼音版
听秋蝉。秋蝉非一处。细柳高飞夕。长杨明月曙。历乱起秋声。参差揽人虑。单吟如转箫。群噪学调笙。乍飘流曼响。多含继绝声。垂阴自有乐。饮露...
-
《听蝉曲》拼音版
...百鸟静,十二帘开漏方永。忽向上林翻下苑,多少蛾眉倚阑听。隋堤千树柳如烟,无情偏向夕阳天。切切自将亡国恨,凄凄欲共路人言。蝉声到处何曾别,人心听来有悲悦。何如一枕北窗眠,喧寂都忘闻见绝。
-
《蝉鸣一篇五章·其三》拼音版
蝉鸣蝉鸣,幽畅乎而。肃肃尔庭,远近凉飔。言赴高柳,丛篁间之。思而不见,如渴如饥。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
《和惠思韵二首·其二·蝉》拼音版
白下长干何可见,风尘愁杀庾兰成。去年今日青松路,亦自闻蝉第一声。
-
《蝉赋》拼音版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
-
《听鸣蝉篇》拼音版
听鸣蝉。此听悲无极。群嘶玉树里。回噪金门侧。长风送晚声。清露供朝食。晚风朝露实多宜。秋日高鸣独见知。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流...
-
《赋得高柳鸣蝉诗》拼音版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露下緌恒湿,风高翅转轻。叶疏飞更迥,秋深响自清。何言枝里翳,遂入蔡琴声。
-
《詶乐天闻新蝉见赠》拼音版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