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国风·齐风·猗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赞美了一个英俊非凡的美男子以及他射技的高超。全诗三章,每章六句。每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赞美形象之美,二是赞美技艺之高。诗中用“美目扬兮”“美目清兮”“清扬婉兮”等婉约的词句来形容男子顾盼流动的目光,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英俊射手形象,使此诗成为描写男性美的杰出之作。
创作背景
前人多认为《齐风·猗嗟》的主人公是鲁庄公。《毛诗序》云:“《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关于《齐风·猗嗟》的主题,有主刺与主美二说。主刺说由来已久,其背景源于齐襄公兄妹乱伦故事。周庄王三年(公元前694年)春正月,齐襄公求婚于周王室,天子允婚,同意王姬下嫁于齐,并命鲁桓公主持婚礼大事。齐与鲁乃姻戚之邦。鲁桓公奉周天子之命至齐商议婚娶大事,自然偕夫人文姜(齐襄公之妹)一同前往。文姜归国之后,兄妹相见,旧情萌发又干出乱伦之事来,且被其夫鲁桓公侦悉。为了掩盖其丑行,齐襄公命人于饯行之后,乘醉将鲁桓公杀死,伪称暴疾而亡。鲁桓公死后,其子同继位,史称鲁庄公。《毛诗序》的作者将此诗附会这个历史故事,认为是齐人讽刺鲁庄公的作品。这种解释的确牵强。《齐风·猗嗟》诗中除第二章的“展我甥兮”一语中的“甥”可比附齐襄公与鲁庄公的舅甥关系外,其余内容则与故事毫不相涉。即使“甥”字,古人解释亦多歧义。《诗经稗疏》云:“古者盖呼妹婿为甥。”孔疏则云:“凡异族之亲皆称甥。”所以清人方玉润不同意《毛诗序》主刺的解释,他在《诗经原始》一书中说:“愚于是诗,不以为刺而以为美,非好立异,原诗人作诗本意盖如是耳。”但方氏仍然以为此诗的本事是齐襄公兄妹乱伦之事。方氏本人将此诗本事附会旧说,也是“深文奇刻”的“后儒”之一。所不同者,仅主刺主美之异。
将《齐风·猗嗟》本事与齐襄公兄妹乱伦故事扯在一起,缺乏依据。就诗论诗,不过是一首赞美一位少年射手的诗作。
相关诗词
-
《巫山一段云·西江风雪》拼音版
雪压江边屋,风鸣浦口樯。时登草阁挂南窗。云海杳茫茫。斫脍银丝细,开尊绿蚁香。高歌一曲礼成江。肠断贺头网。
-
《暑中饮黄石环齐头》拼音版
路转林塘卜筑深,参天古木昼森森。花亭斗局风声细,石屿张尊草色侵。忽散浮云窥槛霁,何来片雨入楼阴。酒酣遮莫催归骑,扶醉看予倚竹吟。
-
《巫山一段云·西江风雪》拼音版
过海风凄紧,连云雪杳茫。落花飘絮满江乡。偷放一春狂。渔市关门早,征帆入浦忙。酒楼何处咽丝簧。愁杀孟襄阳。
-
《潞河秋风行送万三葆青归宜兴》拼音版
潞河一夜吹秋风,岸沙飞走旋转蓬。蒲帆百尺挂大舸,我友万子归江东。万子江东何所住,云占林泉最幽处。荆溪一灯明玻璃,影写铜官万行树。正趁橙...
-
《鹧鸪天·未用真珠滴夜风》拼音版
未用真珠滴夜风。碧筒醇酎气相通。舌头金液凝初满,眼底黄云陷欲空。香不断,味难穷。更添春露吸长虹。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拼音版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秋风引》拼音版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拼音版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
《浪淘沙·梦觉透窗风一线》拼音版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香暖鸳鸯被。...
-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拼音版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