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大龙湫》是南宋楼钥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四句以听闻引出亲历,点出雁荡奇绝、龙湫尤最的纪游主旨。继后二十四句一气直贯,描写所见“龙湫”景象;末两句笔势一转,在写尽豪壮雄奇景色后忽“更期雨后”“净洗烦热”,昭然揭示出诗人继激荡热烈后对清凉幽寂境界的虔心向往。全诗写纪游,先闻后见,皆极形象贴切,生动活泼,其构思神奇,描写细密,且笔力雄壮劲健,读来铿锵有力,虎虎生气,与大龙湫的雄伟气象恰相匹配。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考作者楼钥行踪,只在宋孝宗乾道五、六年(1169、1170)随其舅父汪大猷使金时去过北方,写有《北行日录》,北上太行当在此时。据此,诗必写于作者北行南归以后。又大龙湫在今浙江乐清县境内之雁荡山中。淳熙年间(1174~1189),作者曾出知温州(治所在今浙江温州),乐清为其属县。诗很可能即写于知温州任内。
相关诗词
-
《大龙湫》拼音版
...流。古有山海经,历历叙九州。李唐三百载,诗家无一留。及观郦道元,此地亦不收。不知诺矩那,何事能穷搜。我来玄妙境,万丈悬清湫。石壁去无极,百里弥道周。云气冒群岫,龙宫深以幽。轻舆岩壑底,竟日涉溪游。阴晴异瞻瞩,远近难搜搂。飘如飞素练,粲若散琳璆...
-
《大龙湫》拼音版
总是佳山水,龙居又不同。神明专一壑,气势压群雄。派想从天落,湫疑与海通。高秋看不厌,宴坐雨声中。
-
《游大龙湫宿寿昌竹轩》拼音版
晚驱羸马下层丘,路转寒塘忆旧游。半夜雨声碎庭竹,更疑飞沫溅龙湫。
-
《游大龙湫观瀑亭遇小雨成咏》拼音版
十里苍崖转碧空,出山云雨细濛濛。只因便是龙湫瀑,溅沫飞流逐晚风。
-
《大龙湫》拼音版
瀑水传闻旧壮哉,飞流亭下久徘徊。玉龙鳞甲寒犹蛰,银汉波澜冻未开。斜日湫潭微溅雨,深冬天地不鸣雷。斯游未快平时意,更拟他年得得来。
-
《题大龙湫》拼音版
龙湫喷薄高且清,自料吾心略相似。因流顺势无隐情,倾倒向人只如此。
-
《观大龙湫一首》拼音版
峰头雁何在,井底龙不出。吐作玉虹流,倒挂二千尺。落涧势初缓,渐听转山急。噀面飞雨过,着衣晨雾湿。造物等幻戏,此地真绝特。勿言王事劳,遇胜得小立。惭愧大尊者,几载面青壁。山高不碍见,泉声不妨寂。
-
《大龙湫》拼音版
瀑水数千尺,何曾贴石流。还疑众山坼,故使半空浮。雾雨初相乱,波涛忽自由。道场从建后,龙去任人游。
-
《游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拼音版
飞下数千尺,全然无定形。电横天日射,龙出石云腥。壮势春曾看,寒声佛共听。昔人云此水,洗目最能灵。
-
《题大龙湫》拼音版
晓行苍壁中,穷处仍高崖。白龙三百丈,欲下层颠来。映日洒飞雨,绕山行怒雷。潭影纳浩荡,云气扶崔嵬。小儒叹造化,办此何雄哉。亦知天下绝,尊者所徘徊。三生清净愿,俗缘故难开。践胜吾岂敢,稽首傥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