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仲方(539~614),字不齐,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北周、隋朝时期大臣,出自博陵崔氏第二房,北周大将军崔猷之子。
少好读书,有文武才干。明经及第,以为宇文护参军,向北周武帝献上灭齐之策。北周宣帝时,迁少内史,出使淮南。隋文帝杨坚即位,颇受器重,与高颎共议正朔服色,进位上开府,转司农少卿,封固安县公。仁寿初年,拜代州总管。从平汉王杨谅反叛,进位大将军,拜礼部尚书,出为信都太守。
大业十年,卒于东都,时年七十六。(生卒见《隋故礼部尚书固安公崔公(仲方)墓志铭》大业十年七月二十九日薨于东都教业里之第,春秋七十有六。)
崔仲方的代表作
-
夜作巫山诗
荆门秋水急,巫峡断云轻。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
-
小山诗
昆丘本难陟,轩台不易朝。还往麟洲上,时听凤凰箫。霞观文犀簟,香林碧玉条。且学烧丹甑,何假摘灵桃。
-
奉和周赵王咏石诗
玉绳随月落,金碑映日鲜。入江疑濯锦,出峡似开莲。文马河西瑞,兵符济北篇。会逐灵槎上,还归天汉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