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田问舍

求田问舍
有了皇帝支持的辛弃疾,完全不在乎其他人的妒忌,立刻施展他的铁腕治理湖南。淳熙七年春天,部分地区旱灾,幼安动用十万石政府储备粮招募民工兴修水利,既帮助当地百姓渡过饥荒,又加强了基础建设。这个“以工代赈”的思路,和七百多年后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不谋而合。
同时,辛弃疾弹劾不称职的官员,整顿地主豪强武装,使得湖南的状况大为好转。他看出湖南地接两广,民风剽悍,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发生暴乱,自己作为安抚使需要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于是申请建立“飞虎军”,并得到了孝宗的批准,但是军费需要自筹。幼安的执行力极强,很快就招募到人马,到处斡旋将钱也搞来了。比如建设营寨需要大量石料,他就宣布有些罪可以用缴纳石料来顶,结果当地石矿立刻人头攒动,叮叮当当热火朝天,运送石料的车子在石矿与营地之间络绎不绝。当时秋雨连绵,手下汇报无法烧瓦,辛弃疾问:“需要多少?”手下答:“二十万片。”辛大人点头:“不必担心。”便差人去所有的政府官衙、寺庙神祠、商铺民居每家屋顶取两片瓦,没几天就凑齐了。
枢密院中有人不乐见其成,多次阻挠,并向皇帝打小报告说辛弃疾借着建造营寨中饱私囊。孝宗派人送御前金字牌至湖南,命令停止工程。幼安恭恭敬敬地收下金牌,却偷偷藏起来不告诉下属,反而命令监办者在一个月内必须完工,否则军法从事。等营寨如期落成后,辛弃疾将工程始末报告、收支账本和营寨实物图上呈朝廷,孝宗阅后便释然无虑。
这件事对国家而言是大功一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但我们可以看出辛弃疾的做事风格肯定给不喜欢他的人留下了许多小辫子。结果是他刚刚指挥这支倾注了满腔心血才建成的军队没几个月,就在年底又被调去担任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在仕途上屡屡受挫的幼安估计从此时有了退隐之心,迹象是他到江西后不久的淳熙八年春即在上饶带湖边开始兴建农庄,“高处建舍,低处辟田”,打算定居于此。这种行为正是他之前在《水龙吟》中很不屑的“求田问舍”。
第三十二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