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济天下

兼济天下
孟子说过,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历代许多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信条。范仲淹当时贬官在外,属于“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独善其身”,在许多事情上闭口不言自己去清闲快乐,就像晚年的白居易。但是他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经常为国计民生向朝廷上书言事。现在他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滕子京,更是自勉,这样的人格力量在中国历史上光耀千秋。范仲淹这样的人,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中国人的脊梁,是我们今天依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范仲淹这种“兼济天下”的胸怀,体现在很多事情上。他在苏州做官时,曾经购得一块宅基地准备建造私第,有看风水之人恭维道:“在这块地上建房的家族会代代出卿相。”范仲淹听了就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不敢用它来成为我一家的私益。”随即将这块地捐出来,在其上建成了苏州府学。这样高风亮节的人物,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能有几位?
眼高于顶的“拗相公”、改革家王安石赞誉范仲淹“名节无疵”,堪为“一世之师”。王安石的终身政敌、另一位同样“拗”的相公、历史学家司马光称范仲淹“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浪漫的大词人黄庭坚论范仲淹为“当时文武第一人”;刻板的朱熹圣人也评范仲淹为“本朝第一流人物”。以上是与范仲淹同在宋朝的名人们的评价。到了元代,元好问为范仲淹做了总结陈词:“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有这些立场各异、身份各异的绝顶人士的交口称赞,范仲淹在历史上的地位就无需赘言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