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俭蔬笋

寒俭蔬笋
朱熹在此诗卷上题跋:“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予深爱之。”“蔬笋气”这个说法最早来自于苏轼,考虑到他生平以“拼死吃河豚”“东坡肘子”这类大鱼大肉著称,“蔬笋”这种纯素肯定不是什么褒义词。苏轼不大喜欢诗歌“寒俭有僧态”,大概指和尚们写诗往往炼字周密,但内容偏狭、境界清苦、格调不高,好像只有蔬笋素菜的寒俭食物。有次他评论道通和尚“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那就是赞扬了。
朱熹虽然师从二程,与东坡不是一路人,但在这一点上似乎效法东坡,用“无蔬笋气”算是给予志南和尚最高评价。后来元好问对此很不以为然:“诗僧之诗,所以自别于诗人者,正以蔬笋气在耳。”如果没有了这股能反映寺庙真实生活状态的蔬笋气,那和尚们的作品还有什么特点呢?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