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 忆昔开元全盛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节选)
中书省距离皇帝平时处理政务的宣政殿不远,是一处宽敞的庭院。众人跟着张九龄,一路踏过不知几多御道,经过不知几座宫殿,走过不知几许秋树,终于来到这皇朝的心脏地带。
阿九第一次来到这里,非常好奇,连珠炮似的问:“阿翁,你就在这里当值吗?你平时都做些什么呀?大家都喊你‘右相’,是不是天下除了圣人,你就是最大的呀?”
“哎哟哟,可千万不能这么说。”张九龄笑得胡子一抖一抖的,“平日里啊,阿翁就在这里当值。我的属下中书舍人们对各种国家大事草拟意见,交由我考量定夺,形成诏书;再由中书舍人送到圣人那里,圣人同意就画一个‘敕’字;再送到门下省复审,如果门下省也同意,就署名后交尚书省执行,倘若门下省不同意,就会连同圣人的‘敕’一并驳回。
所以啊,门下省的‘侍中’官位也很高。为了让政令畅通,遇到一些大事难事急事,阿翁就会先和侍中开会,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再去拟诏书、画敕。所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合起来,才相当于完整的宰相啊,这种三省分权制度,正是咱们大唐兴盛的一大原因呢。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阿九朗声答道。
听到阿九稚嫩的声音,大家跟着笑了起来。
渐渐地,太阳向西滑下去了。天色已经黄昏,睡觉的都起来了,醉倒的也醒了,大家正准备烹点茶喝,高力士忽然来到中书省。他满面春风地说:“都起来吧,起来吧!圣人有旨意,请右相带领大家到麟德殿赴御宴,还能听奏乐看跳舞呢。”听到这个消息,大家一下子都精神了。
麟德殿在大明宫的西部,靠近翰林院,离太液池很近,风景特别好。阿九一路上不停地想:皇帝长什么样子呢?是不是头戴冠冕身穿衮服,威风凛凛呢?宴会吃什么呢?能看到怎样的表演呢?想着想着,就到了。
牵着阿翁的衣服刚刚入殿,还没仔细看席上有什么好吃的呢,阿九就听见有人小声说“圣人到了”,之后就看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所有在场的人纷纷行礼。阿九明白,来者就是皇帝了。
可这位皇帝样子和和气气的,既没穿衮服,也没有戴冠冕,而是穿着和阿翁差不多形制的圆领窄袖袍子,头戴幞头帽,靴子看起来也很普通。“原来圣人平时和大家的穿着差不多嘛。”阿九暗想。不过聪明的她很快注意到,麟德殿里高朋满座、熙熙攘攘,唯独皇帝的袍子是黄色的。
正想着,君臣礼仪已毕,大家依次坐定。只见皇帝点了点头,乐伎开始演奏,舞伎则鱼贯入场,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
阿九虽然年少,但也跟着阿翁听过一些音乐。她闭上眼睛,竖起耳朵,努力分辨着乐伎们使用的乐器,小声嘀咕道:“嗯,秦音慢板,楚音流水。啊,这是琵琶,这是洞箫,还有羌笛!”
出自李峤《舞》。
她睁开眼睛,观赏眼前那曼妙多姿的舞蹈,只见舞女们犹如天仙下凡,身着精美轻薄的丝绸衣裳,头戴金步摇,耳著明月珠,赤着脚,脚踝上还系着小巧的铃铛。霓裳绰约、羽衣翩跹,有时像一阵阵迷蒙的轻雾,有时像一簇簇洁白的新雪,就连舞女们挥洒点点汗水,也好像雨点落在盛开的鲜花上。阿九完全沉浸其中,不禁想起了阿翁教给她的诗句:“霞衣席上转,花袖雪前明。”
皇帝频频举杯,众人应声饮酒。阿九当然不饮酒,她趁这个空当,伸出手指数了数,有十二个人在跳舞!而且,随着音乐的变化,舞伎的舞姿也变化万千。
坐在一边的卢嘉佑看出了阿九的疑惑,笑着对她说:“是不是觉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啦?我也是第一次欣赏宫廷歌舞呢!这些乐伎和舞伎,都是圣人亲自在梨园里教导出来的——天子门生,所以才能不断地变化曲风,跳出姿态各异的舞蹈啊!”
“这么说,圣人是一位音乐家喽?”阿九问。
“当然啦!从宴会开始到现在,乐伎们已经演奏了高丽乐、天竺乐、龟兹乐,这都是分别从大唐的东边、南边、西域传来的音乐,咱们能在这里听到这些旋律,托的是大唐盛世的福啊。听,现在演奏的是《秦王破阵乐》,是太宗皇帝时期的乐曲,你仔细听听!”
阿九点点头,心想,虽然这个卢嘉佑很讨厌,没想到他还挺懂音乐的,不禁对他少了一些反感,更加仔细聆听起这难得听到的皇家音乐来。
正听着起劲呢,出乎众人的意料,皇帝竟然笑着对张九龄说:“爱卿,这位小娘子就是爱卿的孙女喽?白天差点解出绝命诗的,就是她?”
张九龄赶忙起身,行礼称是。阿九也学着阿翁的样子起身行礼,还没想好怎么回答,只听皇帝朗声说道:“此乃我朝之幸也!来,赐果子。”
一个宦者赶忙把皇帝案上一盘烤熟的梨子拿到阿九面前。张九龄见此,赶忙拉着阿九行礼致谢。而皇帝仍然笑着,摆摆手说:“不必拘礼。只可惜现在是秋日,只有梨子,若是在春夏时分,就能品尝到新鲜的荔枝、樱桃了。”
“荔枝是什么?”阿九在心里嘀咕。
想来这荔枝应该是非常难得的水果,阿九想象不出荔枝的味道,注意力很快被案上的其他食物吸引住了。刚才只知道听曲子看舞蹈,竟然忘记吃东西了!
这宴席上,五颜六色,冷热荤素,什么好吃的都有!红色的,是烤肉和蒸肉,有羊腿、鹿肉、鹌鹑;白色的,有鳜鱼丝、糯米点心、面人儿;银色的,有炸鱼、蒸鱼、生鱼片;杂色的,则是各色小巧点心……阿九简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吃才好。她抬起头悄悄看了皇帝一眼,发现他一边欣赏歌舞,一边用刀子割烤羊腿吃,那姿势就好像在战场上战斗一样,十分英武。
阿九心中暗暗赞叹,小声问道:“阿翁,圣人怎么像胡人一样,拿着刀子割肉吃啊?”
“哈哈哈,圣人一直很喜欢胡人的食物,其实啊,他最爱吃的是胡饼,就是你每天都吃的用面和芝麻烤的饼子。所以圣人并不是整日山珍海味,只要适口就是好的。咱们大唐的皇帝是天子,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喜欢胡人的饮食是很正常的,你懂吗?”
“我懂,大唐之大,连饮食、歌舞都能成其大也!”阿九回答。
“说得好,不枉阿翁的一番教导!”张九龄已经饮了不少酒,显出了醉意。
皇帝感到十分欣慰:神宝失而复得,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终于被化解。白天他听了张九龄、卢嘉佑等人的上奏,知道侦破这案子有李白的功劳,于是特意把李白召到御前,破例赐给他银鱼袋和银鱼符。
这银鱼袋是用来装银鱼符的,而银鱼符是出入宫禁的通行证。照理说,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佩戴银鱼袋,张九龄这样的三品以上官员可以佩戴金鱼袋。李白只是一介布衣,没有官职,皇帝是因为欣赏他能作诗还能破案,才破例赏赐的。不管怎样,这是皇帝对李白功劳的认可,李白高兴地跳到大殿中央,拜谢皇恩。
正在此时,教坊演奏起了《霓裳羽衣曲》,这是皇帝亲自创作的音乐。皇帝击节欣赏,动了诗情,问道:“我朝号称诗国,君臣上下,朝野之间,贩夫走卒,黄发垂髫,人人都能诌几句诗。朕想问问诸位,如果不算在座几位的诗作,大唐至今最好的诗是哪一首?爱卿们不妨畅所欲言。”
张九龄资历最老,首先发言:“臣以为,当属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很短,意思也通畅明白。古往今来开疆拓土,征战累累,我们不应忘记万里长征战死疆场的普通人;国家更要有李广这样的将军,才能保境安民。不过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于第一句,只用七个字就说透了历史的根本,所以臣以为这首当排第一。”
皇帝来了兴致,问:“爱卿以为历史的根本是什么呢?”
张九龄一笑,捋着胡须缓缓说道:“兴亡。”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也感慨王昌龄这首诗苍凉的意境。过了一会儿,卢嘉佑起身说:“臣比较推重王摩诘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那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仅仅二十个字,既有奇特的声音,又有深邃的禅理:原本寂静无人的春日山谷,因为月出鸟鸣,刹那有了动感,焕发生机,不是死寂而是‘活寂’,此种境界令人叫绝,臣以为这首当排第一。”
孟浩然则笑道:“臣近来常诵常新的一首诗,是国朝初年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其中有几句越玩味越喜欢啊——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引文为节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这两联诗把人生的无常写得透透的。当年这两联诗问世后,刘希夷竟然因此惹上了杀身之祸——刘希夷的阿舅宋之问想把后一联诗据为己有,刘希夷没有答应,竟被宋之问杀死,实在可惜。老朽以为这首诗当排第一。”
陶渊明、谢朓,都是李白曾经受到影响的诗人。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宋:沈佺期、宋之问。以上皆为初唐诗人。
大家七嘴八舌,李白却闭目养神,此时见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起身说:“某不才,自汉魏杂诗乐府、建安风骨,到六朝陶谢 诸家,再到国朝‘四杰’‘沈宋’ ,及于当代,无不阅览,窃以为只有一首当得起第一的美誉,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首诗的意境,既孤独又博大。一个站在江边的人,在天地之间只是一个渺小的点,但他在望月之时,与江月融汇,胸怀仿佛包吞了宇宙,就有了一种非凡的气度,人变得伟大了,时代也就伟大了。所以,这首才是唐诗第一。”
李白此话一出,包括皇帝在内的众人都点头认可,宴会的气氛在《霓裳羽衣曲》的乐曲里达到了高潮。
趁此高潮,皇帝大声说道:“请李龟年来!”
一听到“李龟年”这个名字,大家都雀跃了。李龟年是大唐当今最优秀的音乐家,也是皇帝亲自教导出的“梨园弟子”,他吹筚篥,弹琵琶,唱歌谱曲,样样精通。只是李龟年一向只在皇宫和达官贵人的宅院里演奏,世间少有人有耳福听到李龟年的演奏和歌唱呢,所以大家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
“来一首坊间流行的《渭川曲》吧!”皇帝微笑着吩咐。
“遵旨。”李龟年礼毕后,拿起琵琶坐定,只见他转轴拨弦,轻拢慢捻,大殿里顿时响起了天籁之音,仿佛从虚空中诞生了人类第一声啼哭。
正在大家聚精会神倾听的时候,那琵琶却突然迸出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阿九赶紧睁开眼,分明看见李龟年眉头紧锁,一副紧张的样子。接着,连阿九都听得出李龟年弹出的旋律是错误的。这可是李龟年啊,就算弹错一次,也不可能连续弹错啊!
张九龄也注意到了这一反常的现象,他看到李龟年脑门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皇帝则十分扫兴地坐在座位上,手中的酒杯停在半空,仿佛已经忘记放下。
突然,“嘣”的一声,弦断了。李龟年“扑通”一声跪下,连连叩头道:“请圣人恕罪!今天下午晚些时候,学生为日本遣唐使团演奏时还是好好的,此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琵琶弦断了。这是学生的罪过,实在该死!”
“罢了罢了,弦断有知音嘛,朕也累了,今天就……”皇帝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见宫外一阵骚动,高力士快步趋上前来,在皇帝耳边说了什么。皇帝立刻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大荐福寺起火了!”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