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粉腻红轻样可携
院子里新种了许多玉兰,这些天一起开花了。我以前是不爱玉兰的,但每天来来往往,不免要多看几眼,看得久了,竟觉得也有几分可爱。
玉兰有两种,一种是春天开花的白玉兰,也有紫色的,但花期和花型相差不远,树瘦枝长,开花时有花无叶。另一种广玉兰开在初夏,树形丰腴,叶片宽厚,终年碧绿,花开时像朵藏在绿叶间的白莲花,清香扑鼻。虽然都叫玉兰,但实际上两种花相差甚远。
读高中时,教室门前种着一整行广玉兰,每到临近期中考试的时候,黄昏时总会吹起温暖的南风,也吹来玉兰的香味。我从小爱花,那时候小城里的花草多半是“花木成畦手自栽”,孩子们也没什么不能攀折花木的禁忌,春天里,我常折一些开在野地里的桃花杏花回家,也折过邻居家门前的两株重瓣樱花。那樱花粉团似的,开得极美,两棵高大的树上密密地挤满硕大的花朵,折一两枝下来,主人也并不在意。但我却从没有折过广玉兰。不是没动过心思,而是广玉兰长得太高大,花开得高,看花只能远观或者仰头,要折下一朵来,实在困难。唯独有一回,一枝刚刚绽开的玉兰花低低地垂到了触手可及的地方,挑逗着我不安分的心。我央求班里高个子的男生帮我折了下来,留了七八厘米的枝干,带两片绿油油的叶子,洁白如玉的花朵娇嫩可爱。我如获至宝,急忙找来一个墨水瓶,清洗干净,装满清水把它养了起来,摆在了书桌的角落里。没想到,一个晚上还没过去,“相看两不厌”的期待就变成了“若只如初见”的怅惘,原本饱满莹润的花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下不可逆转地变黄、凋零,“无计留春住”。我才知道,原来玉兰花是很难瓶插的,只要离开了树,它就注定枯萎。
从此,我对玉兰敬而远之,再不动什么攀折的心思,也难以投入什么特别的热爱。白玉兰虽不是广玉兰,却也被殃及。
在北京,白玉兰是很常见的花,摄影师喜欢拍红墙映衬下的玉兰花,但我总觉得不那么好看。张爱玲说玉兰花“像污秽的白手帕”,话是毒了些,但我觉得还真有几分像。
但院子里的这些玉兰树,确实是可爱的。我发现,玉兰好看的并不是单朵的花,而是一整棵树。玉兰树修长挺拔,枝桠根根向上,却不是杨树那样的笔直,反而婀娜柔美,舒展从容。花朵也是向上的,像一朵朵点燃的小火苗,亭亭地立在梢头。有风吹过时,瘦长的身形微微摆动,克制而内敛,花瓣随着枝干的节奏飘摇,像翻飞的裙摆。
我见过有人把玉兰种在竹林旁,并不好看。竹子在风中的摆动太过恣意,像大开大合的剑舞,而玉兰只是微微颔首展臂,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像极了一位训练有素的芭蕾舞者,轻盈、自信、优雅。中国的花木中,会跳芭蕾的并不多,所以玉兰花最适合的栽法,还是自成一片,当它们一起在春风中跳舞的时候,仿佛办起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像《天鹅湖》中在夜色里挽着手起舞的一群白天鹅,静谧而圣洁。真是好看极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在辛夷坞看到的,应当就是这样的景象吧。古人把紫红色的玉兰花叫做“辛夷”,这个名字不知究竟是如何得来的,但读起来总觉得音律和谐,优雅安宁,当真是个好名字。如果你去中药铺子里抓一味辛夷,得到的会是一把杏核大小的棕灰色毛球,细看两眼,你会想起某个凛冽的冬天里,你曾在一棵光秃秃的树上见过它们,在冬日的阳光里,细密的茸毛泛着柔和的金色光泽。这就是玉兰的花苞了。老北京有手艺人用它做“毛猴”,辛夷做身子,蝉蜕做头和四肢,活像个尖嘴猴腮的猢狲。以前北京的庙会上,“买猴料,粘毛猴”是必有的一景,无论穷人富人,都必给自家孩子买一只毛猴过年,可以说是最古老的“手办”了。
带着一小截木柄的辛夷,真的像极了一支小小的毛笔,所谓“软如新竹管初齐,粉腻红轻样可携”,因此,诗人们也将它叫做“木笔花”。这可就有趣了。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从此,“梦笔生花”成了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而这辛夷树的木笔,是真的可以生出花来的。陈继儒曾有诗云:“春雨湿窗纱,辛夷弄影斜。曾窥江梦彩,笔笔忽生花。”当一场春雨后,毛茸茸的花苞绽开,花瓣“破茧而出”,纱窗上的花影温润迷离,摇曳生姿,这般景象,宛如梦中。如果不曾亲眼见到,也许没有人会相信这一朵朵玉兰花竟是那曾经其貌不扬的“毛猴”,就像没有人会看到一朝成名后的十年汉川,也没有人知道,原来优雅动人的芭蕾舞者,曾有过多少艰辛和苦痛。
玉兰花终究还是美的。无需什么“芝兰玉树”的彩头,更不必理会“玉堂富贵”的彩头,单单是这花苞蛰伏一冬后的绽放,便已足够动人心魄。
06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