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长安涎口盼重阳
螃蟹是我对秋天唯一的期待。
我素来畏寒,总是秋风一起,便忍不住早早地悲起秋来,恨不得这西风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让我还能盼着下一个秋天的到来,那就是螃蟹了。
古人说“不时不食”,螃蟹更是如此,一定要应季才好吃。曾有一次张先生馋螃蟹,刚过了立秋就买来三对黄河口的大闸蟹,兴冲冲请了朋友来家里做客,几道小菜打头阵,螃蟹上笼屉蒸上十分钟,带着热气端上了桌。烫手的螃蟹拿不起来,先掰下一条腿儿嘬一口,是等了一年的鲜味儿。几条腿下肚,掀开蟹盖,一团黑黑白白中,似乎也有了些黄,但吃上一口,却总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不那么过瘾。从此,信了这吃蟹绝对是急不得的,一定要到西风吹过三回,柿子挂上了枝头,早起时路边草地的深处看得到薄霜,方才到了季节。曾经和朋友就此开玩笑,这“西风吹老洞庭波”后面,怕是得续上“一夜螃蟹要上锅”才最贴切吧。
吃蟹讲究“九雌十雄”,农历九月雌蟹抱卵,蟹黄饱满,十月雄蟹成熟,黄白鲜肥,最是当季之食。因此,以前吃蟹也多是在重阳节,新打捞的螃蟹配上菊花,颇为雅致。如今人们的耐性较从前也差了些,重阳也成了被许多人忘却的节日,于是螃蟹也只能赶在中秋节上市了,增喂饵料催熟的大闸蟹虽然肥美,但却注定不能满黄,赶时髦、好新鲜的人们,虽然吃得到开湖的第一波蟹,却永远不会像我们这些耐心等到重阳时节的吃货们那么有口福了。
说起来,小时候的我其实也并不爱吃螃蟹。记得十来岁时,父亲带我吃席,也是个秋天,滚烫的小火锅涮着各种应季食材,服务员端上一盘毛蟹,一只有个鸡蛋大小,浑身青黑,两对蟹螯连同半个后背上覆着厚厚一层毛,口中咕嘟咕嘟吐着白沫,那副尊容实在令人无从下箸。父亲下锅煮了一只,捞出来掰成两半放到我盘里,好说歹说劝我尝一口,我看着那团包裹在蟹壳里的“不明物体”,用筷子挑弄许久也不知如何下口,最终也只敢剥出一块看上去比较保险的蟹肉吃了一口,那味道,对一个没多少耐心的十来岁孩子来说,委实不如涮肉来得实在。
直到后来读了《红楼梦》,才突然对曾经被自己嗤之以鼻的螃蟹,重新提起了兴趣。《红楼梦》提到的林林总总各色佳肴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除了那道做法稀奇古怪、真假亦不可考的“茄鲞”,就是这螃蟹了。趁两株桂花开得正好,于藕香榭中设下两张竹案,螃蟹热在蒸笼里随吃随取,配着“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怕螃蟹性寒,还需“把酒烫的滚热的拿来”。吃罢了蟹,再就着新采的菊花,作下几篇“菊花诗”“螃蟹咏”,能吃出这种情调的食物,除了螃蟹,怕是再无其他了。宝钗的诗我喜爱的不多,总觉得规矩有余而风雅不足,唯独这篇《螃蟹咏》可堪青眼: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眼前”两句,至今我也常常对张先生念起,总觉辛辣老练,骂得痛快,十分解气。而每念一次,心里对螃蟹的念想,便再多了几分。
其实吃蟹真的是件奢侈的事情,须得“有钱有闲”,方能享受。蟹价不菲倒还是其次,毕竟一年顶多尝一两次鲜,寻常人家也还是负担得起的,但吃蟹,真是个慢功夫。皆言上海人吃蟹有“蟹八件”,会吃的人吃起蟹来如同做外科手术,肉尽后竟能把蟹壳完整地拼回去,虽不知真假,但我在上海,却是真真切切地见过这“蟹八件”的,不禁“惊为天人”。
《陆犯焉识》里有一段,写陆家家道中落,陆焉识身陷囹圄后,冯婉瑜宁愿节衣缩食也要在秋天买来螃蟹,为狱中的丈夫剥出满满一瓶蟹黄,慰藉他的肠胃,还有心灵。上海人对蟹的狂热可见一斑。当年读到这段时,我大脑中飞快地算了算一瓶子蟹黄应当值多少钱,剥完这些螃蟹又要多少时间,然后默默咽了咽口水,竟然对陆焉识的狱中生活不由得生出了几分羡慕。
关于上海人和螃蟹,还有个人尽皆知的段子,说是给上海人一只螃蟹,他能从上海吃到乌鲁木齐,我虽不是上海人,但这个段子还真是实现过。有一年秋天我到上海出差,时间紧迫,开过会后便要匆匆回京。有位许久未见的朋友听闻,坚持要请我吃顿饭,于是约在了地铁站附近的酒店,吃了一顿蟹粉小笼。临走时,他竟从包里掏出两只煮好的大闸蟹,一公一母,一只足足有半斤多,随便用个塑料食品袋包着。他把螃蟹塞到我手里,略带愧疚地说,都凉了,真不好意思,路上打发时间用吧。
于是我在火车站买了杯热咖啡,上了高铁,坐定后掏出这对螃蟹,美滋滋地吃了起来。也不知这螃蟹配咖啡的吃法算中餐还是西餐,总之多少也起到了那么一点驱寒的作用。也许是这两只螃蟹格外大,也许是路上无聊,这次吃得格外惊喜,这两只螃蟹,还真是吃了一路。车到廊坊时,突然听到后座的小姑娘对身边的男孩轻轻说了句,咱们下车吃螃蟹去吧。
是啊,为了这一只螃蟹带来的浮生半日闲,谁能不盼望下一个秋天呢?
40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