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来全不费工夫

得来全不费工夫 汉元帝的逝世,意味着太子刘骜终于熬出头了。他的太子路一开始走得很顺利,因为从一落到地上就被祖父汉宣帝视为“极品中的珍品”(第一个皇孙),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刘骜这个名字也是汉宣帝赐的,如果大家查看一下《新华字典》,就知道“骜”还有三个字可以代替:千里马。单从这一点就知道汉宣帝对他的期望了。汉朝的丰功伟绩还要靠他来继承和发扬光大。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在当时创造了一项纪录:四岁被立为太子。和汉武帝经历千辛万苦才被立为太子相比,他幸运多了
事实上,幸运一直伴随着他,被立为太子十四年后,也就是太子刘骜十八岁时,他如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汉成帝
本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则,汉成帝上任后也逃不脱“大洗牌”的潜规则。首先封皇太后王氏为太皇太后,然后封母后王氏为皇太后,最后封舅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职责是领尚书事
汉成帝之所以一上任就大打亲情牌,是有原因的
表面上我们看到汉成帝从被立为太子到登基似乎太过一帆风顺,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汉成帝,他是幸运的。然而幸与不幸,往往只隔着一个门。汉成帝是幸运的,同时他也是不幸的。他的不幸是从出生开始,前面已经说过,他的母亲王政君是“失恋”的汉元帝(当时还是太子)的“替代品”,他的父皇汉元帝当时根本就对相貌平平的王政君不感冒
据说那一夜之后,汉元帝就再也没有临幸过王政君了,然而,王政君自己却很争气,硬是生下了一个皇子。也就是凭着母以子贵的原则,汉元帝把王政君立为皇后,把他立为太子
然而,不管地位有多高,名分有多大,但父亲汉元帝留给太子刘骜的童年记忆是灰色的:冷酷、无情、孤傲……因为他感受不到父皇的半点儿温暖
太子刘骜的成年记忆是白色的:雪白、雪白、雪白……因为这期间他虽然锦衣玉食,却经历了大难不死(废长立幼风波),如果不是凭着史丹一个人的“力挽狂澜”,他将成为“飘落的皇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登基后首先大打亲情牌,封大舅舅王凤(母后王政君的哥哥)为大司马大将军,完全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需要
就在汉成帝的天空呈现蓝色时,宦官派头目石显也随之掉进了万丈深渊
汉成帝在重用王凤,一手打造盛世江湖的“外戚派”时,自然想到的是要打压一直盘踞在宫中掌握朝中重权的宦官派。本着枪打出头鸟的原则,石显成了汉成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接下来看汉成帝如何穿钉拔刺了
首先就是降石显的职,把他由中书令调任太后宫中的长信太仆。说白了这是一份闲职,恭喜石显,你终于可以远离政治中心,过你的清闲生活了
然而,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石显的清闲生活并不好过,因为朝中的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开始对他弹劾。匡衡和张谭本来初来朝中时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但当时以石显为首的宦官派一手遮天,他们两人迫于形势,只能选择“明哲保身”地顺从石显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汉成帝即位后,虎落平阳的石显立马成了明日黄花了。匡衡和张谭觉得“将功赎过”的机会到了,于是联袂弹劾石显及其党羽五鹿充宗等人
汉成帝本来就想早点儿让石显回老家去安度晚年,趁此机会,当即把石显的长信太仆这顶并不豪华的乌纱帽没收了,让他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昔日的辉煌仿佛还历历在目,今天却已变成了明日黄花。曾经的一手遮天,现在变成一无所有;曾经的一言九鼎,现在变成一文不值;曾经的呼风唤雨,现在变成风吹雨打;曾经的风光无限,现在变成风光不在;曾经的…
石显没有“曾经”了,因为他的生命已伴随着无限伤感、无限落寞、无限凄凉走到了尽头,他选择了当年与范增一样的下场,在路上以一场大病结束了自己光辉而短暂的一生
写到这里又想起那句话来,算是对罪大恶极的石显的缅怀吧: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仅仅是“忽然而已”,一切的音符便戛然而止,一切的激情、生命都成灰烬……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