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回后宫

1、重回后宫 薛仁贵是个有个性的人,不然的话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他也不会以一袭白袍闪亮登场
薛仁贵更是个猛人,其特点是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一般,综合以上两点,薛仁贵变成了一个传奇人物,以至于在论功劳不如苏定方的前提下,千百年来却比苏定方的名气大
自从一袭白袍闪亮登场后,薛仁贵便成了大唐新一代战将的代表,尤其是在李治即位后,唐朝开疆拓土的战将名单上,便有了薛仁贵的名字
自此之后,薛仁贵的足迹东到白山黑水间,西达塞外边陲上,直到那个清澈的湖水岸边,他以一种勇猛者不得不底下高傲头颅的方式,结束了戎马一生的传奇经历
当然,世间流传最广的还是他那三箭定天山的故事
龙朔二年(662年),铁勒部落共聚集将近十万人进犯唐朝边境,李治当即命令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率军征讨,而薛仁贵被任命为副将,随军出征
事实上,在这次战役中,薛仁贵是名副其实的主角儿
三月,郑仁泰在天山击败铁勒部落,然后继续进兵,深入铁勒部落腹地。铁勒部落当然不甘心失败,为了抵抗唐军,九姓部落共计十万人一起参战,誓将唐军赶出国境
当两军对垒时,铁勒部落精选出了几十名彪形大汉,在唐军阵前不断挑战
坦白地讲,若比较身材,唐军士兵确实不如铁勒部士兵强壮,且不说一巴掌护心毛,至少也是人高马大,威风凛凛
挑衅依然在继续,几十名表形大汉的肢体语言,似乎再告诉唐军:有种的就上来,咱们单挑
不可否认,这种想法是很勇敢的,但又是很幼稚的,因为这是打仗,不是黑帮火拼
唐军阵营中并没有人出来应战,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若论单挑根本不是对手。可是如果就这样一窝蜂的冲杀过去,也未必能有胜算,而且还有失天朝大国的风范
此时最犯难的当属统帅郑仁泰
“何人前去应战?”郑仁泰高声喊道
没有人应答
“何人前去应战?”郑仁泰再一次提高嗓门
依然无人应答
不远处唐军的战鼓依然擂的咚咚作响,对面的铁勒彪形大汉依然在挑衅,唐军阵营还是没有半点反应
郑仁泰的脸已经变成了铁青
“没有人去!我去!”郑仁泰已经无可奈何
就在他准备策马前去应战时,觉得耳边厢一阵疾风吹过,只听见“嗖”的一声,郑仁泰的眼睛下意识的往前观看,眼见对面的一名铁勒彪形大汉应声倒地
郑仁泰顿时觉得很诧异,可是就在他还没反应过来时,又听见“嗖”的一声,又一名铁勒彪形大汉应声倒地
郑仁泰猛然间回望本军阵营,所有人都在原地没有动弹,只有一个人正在张弓搭箭
是的,薛仁贵
“嗖”,第三箭已经射出,依然是命中目标
两军阵营立即沸腾
唐军阵营士气大振,而铁勒部落阵营则是炸开了锅
在铁勒部落看来,唐军最初无人应战,实在有些孬种,可是冷不丁来了三箭,而且是箭无虚发,这让他们有些惊恐
人在某种特殊的境遇下,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客观环境而改变心境
或许是从来没有见识过这种场面,薛仁贵的三箭过后,铁勒阵营的很多将领和士兵纷纷下马投降
可此时郑仁泰却做了件愚蠢的事情,将投降士兵全部坑杀
古语云:杀降不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证明这句话是超级有道理的
趁着铁勒部落大乱之际,薛仁贵率领唐军一路追击,最终将铁勒部落首领伪叶护三兄弟生擒,从此威胁唐朝边境几十年的铁勒部落一蹶不振
当时远在长安千里之外的唐军士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面对西域腹地的漫卷风沙,面对荒原一片的残阳如血,唐军将士们在凯旋而归的途中,唱起了胜利之歌
“将军三箭定天山,将士长歌入汉关!
这当然是对薛仁贵的溢美赞扬之词,试想战争本来是件残酷的事情,可士兵们能够唱着歌回家,这已经说明了薛仁贵的这三箭注定会流传千古
这次西征虽然大胜而归,但并不完美。郑仁泰由于冒进,在继续深入铁勒腹地时,不但没有找到敌军,还因为缺乏粮草,损失了许多兵员,以至于在回到长安后,立即遭到了言官们的弹劾
而薛仁贵也跟着受到了牵连,幸好李治还是很开明的,因为唐军在西域的大胜,并没有过分的追究
三箭定天山,是薛仁贵一生中精彩的神来之笔,后人将他的这段故事无限放大,甚至细说
但是三箭定天山,并不是薛仁贵人生的顶点,在纵横西域之后,接下来他将继续奋马扬鞭,向着东方辽阔的白山黑水间进发
前方目标:高句丽!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