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六次反击 李广遇险记

第二十章 第六次反击 李广遇险记 经过一年的准备,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夏天,李广利第二次西征大宛。此时已是今非昔比了,二十几万大军,数万运送辎重的民夫,浩浩荡荡地在沙漠中行进,好像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
当然,这次李广利吃一堑长一智,不再走楼兰这条老路,而是绕道盐泽以北,来了个迂回的战术,本意是打大宛一个措手不及。这次汉军西征声势浩大,沿途各小国无不臣服,纷纷打开城门,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标语把汉军迎进城里,免费提供食宿,其他娱乐活动一个也不少
然而,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不识时务的小国非但不对汉军的到来开绿灯,而且还大放侮辱之辞。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轮台便是这样一只很不识时务的“出头鸟”。李广利一听小小的轮台竟敢公然跟汉军作对,心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呢
血洗轮台,轮台数万人口即被屠戮一尽。其实这也怪不得李广利,对于急着去找大宛复仇的他来说,任何小国对他的不敬他都无法容忍,更重要的是他这样血洗轮台,也是为了“杀鸡儆猴”。若想早点到达大宛,与沿途各小国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果然,血洗轮台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沿途各国传开来,各国无不又惊又恐,没有哪个小国再敢对汉军“怠慢”,汉军一路顺风顺水地很快直抵郁成城下
然而,期待复仇的李广利在这里并没有迎来他期待中的恶战。因为这郁成城也和沿途其他各国一样城门大开,大有恭迎汉军到来之意。李广利这次没有直接进城,为了防止敌人的“空城计”,特派了十多个“通讯员”去城里探清虚实,结果,不到一盏茶的工夫,通讯员的回报是:这郁成城里面的确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空城
原来郁成王得知汉军前来,早已率领部族逃离家园、迁往大宛了。李广利这次没有进城,而是放了一把愤怒的火,把郁成城烧了个灰飞烟灭。然后他大手一挥,带领大军马不停蹄地朝大宛都城进军
大宛被蜂拥而来的汉军围得水泄不通,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汉军每天从朝至暮,四面不断地攻城,冲击各个城门。城外的壕沟几乎塞满了汉军的尸体,城内的大宛人也已经筋疲力尽,男女老少全上了城头,他们知道如果城破,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唯有坚守才是唯一的出路
一个强攻,一个死守,如此相峙了数日,李广利朝那几个水利专家发话了:“该你们上了。
水利专家也不是吃素的,经过他们细致地查找和努力,终于找出了大宛城的水道,大宛城内没有水井,吃水全靠从外面河流引进来,虽然开战前做了巧妙的隐蔽,但还是逃不出水利专家的火眼金睛,于是,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汉军悄悄地切断了大宛城的水源
行军打仗有两个必要的因素:粮食和饮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困守城内的人来说,缺水比缺粮更要命。大宛的王公贵族们首先坚持不住,他们秘密找到李广利要求谈判,表示只要汉军退兵,他们愿意献出汗血宝马。李广利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必须先处死大宛国国王和郁成国国王
大宛的王公贵族们为了自己活命,想也没有想就答应了李广利的条件。牺牲两个人,成全所有人,毋寡、郁成王,对不起了,为了大宛的美好明天,只好委屈你们两个了
他们果然没有食言,第二天,毋寡和郁成王就被他们绑缚到了汉营,汉军于是在大宛城下将两人斩首。接着李广利立一个一向“亲汉”的大宛贵族昧蔡为大宛新国王,“傀儡”新国王昧蔡此后对大汉毕恭毕敬,后来死于国内政变,这是后话,这里提过暂不多表
而李广利实现了完美的复仇后,接下来便开始选马了。他精挑细选,左挑右选,挑选出几千匹汗血宝马,最后以胜利者的高姿态,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了回乡路途
汉武帝见汉军打败大宛、夺回了汗血宝马,心中怎一个喜字了得,有《天马歌》为证
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
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
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天马徕,开远门,竦子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接下,该是论功行赏的时候了。结果李广利被封为海西侯、赵弟被封为新峙侯、军正赵始成被封为光禄大夫、上官桀被封为少府、李哆被封为上党太守。其他被封为三卿九公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自愿出征的进行物质和官爵的嘉奖,罪犯囚罪一律免刑免罪。总之一句话:皆大欢喜
汉武帝对大宛的战争前后两次,历经四年。第二战过后,汉朝的威望达到了新的高点,几十年内西域诸国都不敢妄动,后世班超等出使西域,几个人几匹马就能降伏一个国家,甚至汉朝的使节可以随时废立其国君,调发几国军队攻打敌对国,皆莫敢不从。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