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曹爽

废曹爽 按照政变的惯例,作为粉碎“诸葛恪反革命集团”的主要领导者兼主要实施人,孙峻理所当然成为这个事件的获益者,顺利地填补了诸葛恪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成为东吴的最高实际领导人
当然,孙峻这时还是很会作秀的,他高举着大刀砍死诸葛恪之后,虽然内心世界牛烘烘的,但却没有直接把这个心情表现出来,更没有大声宣布“现在的吴国是孙峻的天下”,而是坐在那里,很老实地看着大家
但大家知道他绝对不是真的老实。这些大臣在这个时候个个聪明得要命,他们知道,领导做出很蠢的样子,其实是叫他们出来做聪明人
于是,他们集体出来大声说:“请孙峻来当咱们的核心,带着咱们继续奋发图强。
于是,孙峻就被提拔为太尉,那个滕胤为司徒
这时,有个更聪明的哥们儿出来,对孙峻说了几句悄悄话:“老大啊,权力掌握在皇家人手里才是硬道理。现在滕胤虽然是二把手,可这哥们儿目前的人气太高,大家都把目光放到他的身上,潜力实在太巨大。老大要不要好好地考虑一下。
这话传进孙峻的耳朵没多久,孙亮就下了个文件,任命孙峻为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所有大权都由他一人包揽。他怕人家离权力中心太近,一小步就可以逼到他的眼前,于是,干脆不再设立丞相的助手御史大夫。大家一看,原来这个家伙的恶劣程度一点儿不比诸葛恪轻,这才知道这哥们儿原来也不是什么好人
滕胤虽然不是什么猛人,在三国时代也算不上是什么高人,但到了这时也知道,孙峻现在的主要矛头正指着他。本来,在官场上就非常流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规则,孙峻这样的人要办起一个政敌来,找借口那是很容易的,更何况滕胤还有个巨大的把柄暴露在公众眼前。这个把柄就是:他的女儿就是诸葛恪的老婆。光这一层关系,孙峻就完全可以把他打成诸葛恪反动集团的骨干成员。他想,与其让人家这么玩他,不如自己先退下来,主动离开权力中心,免得后患无穷。于是,立即写了一个辞职报告,把他跟诸葛恪的关系大大方方地写上去,说因为这个关系,自己真的不宜在这个位子上再混下去了
哪知,那个孙峻还真有个性。虽然此前他很提防老滕,可一看到这个辞职报告之后,又突然变得有胸怀起来,说:“鲧、禹罪不相及,滕侯何为?”以前鲧犯了罪,都跟禹无关,你为什么要这么怕呢
然后叫孙亮在这个辞职报告上批了个“不同意”。后来,孙峻觉得光不同意还显不出自己的胸怀大度,便顺着还封滕胤为高密侯
孙峻的这一招,好像很有大政治家的风度。可也只是“好像”而已,并不是真的大政治家
在诸葛恪事件中,跟着倒霉的有很多人,但算起来最倒霉的还是那个孙和。孙和本来已经是太子,可后来孙权晚年大脑一直处于被门板夹住的状态,居然疯到把孙和废掉的地步。孙和这时是南阳王。他个人估计也很想在这个南阳王的位子上过着亲王生活直到死的那一天,什么野心也不会存在了。可很多事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哥们儿成为孙权的儿子,已经不幸了,可更不幸的是又有个前太子的身份外加一个身份跟人家不一样的老婆。他的老婆是诸葛恪的外甥女。据说,诸葛恪当权之后,头脑突然发热,想把首都搬回武昌,于是叫孙和去重建武昌宫
这本来也没有什么
可人家一见,都说,诸葛恪又想让孙和当皇帝了
这话不管真实的成分有多少,但杀伤力却是十分巨大的
本来,没有这话时,孙亮就觉得孙和永远是个威胁,现在有了这个说法,孙亮还吃得下饭吗
孙亮吃不下饭,孙峻同样睡不着觉
于是,吃不下饭的孙亮和睡不着觉的孙峻觉得再在这个状态下生活下去,他们就会抓狂得发疯而死。他们当然不愿意发疯而死,于是,孙和就得死掉
于是,孙峻下令,叫孙和把南阳王的那颗大印上缴,然后叫他收拾行李,迁到新都。孙和当然只得老老实实地卷起包袱,然后带着一家老少上路。可他还在路上走着,孙峻的第二个命令又已下达。几个使者狂奔而来,说有诏书
诏书的内容就是给孙和赐死
孙和还有别的选择吗
孙和跟他的妃子张美女的感情还真不错。他在准备去死时,过去跟张美女告别。张美女听说孙峻叫孙和一定去死,便说:“你死了,我也决不独活下去。”然后当场自己动手,一点儿后果也不计,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孙和的另一个老婆何姬看到老公和大夫人统统死了,心里对这个世界也一点儿没有信心了。可她看到孙和还有四个儿子,要是她也跟着死去,那这几个孩子就成了没爸没妈的孩子。她说:“若皆从死,谁当字孤。”要是我也跟着去死,谁养这几个孤儿啊。于是,她活了下来,把这几个孩子养大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