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藏娇

金屋藏娇 随着汉景帝放弃对刘武的“刑事责任”的追究,窦太后随后也实现了她的承诺,交出了王娡的皇后录取通知书
随即,汉景帝为王娡举行了盛大的封后大典。那一天,未央宫大殿前,王娡头戴凤冠、身披霞衣,美丽得如同天仙,她和汉景帝手挽手心连心,接受了朝中文武百官的朝拜
所有的祝福,所有的欢笑,在这一刻都化成了幸福的泪水,流在了王娡(从现在开始应该叫王皇后了)的心里。但只有王皇后一个人知道,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她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和努力,在权力的争夺战中,从来都没有“谦让”两个字,只有四个字:成王败寇。只有成功的人才能留在历史的这个舞台上,而失败者注定要么从这个地球上消失(死亡),要么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一无所有或者隐姓埋名)。宫廷斗争的成功者所站的脚下,往往是无数白骨堆积而成的
故事到这里,按我们传统的推论,随后应该是“自从王娡当上皇后后,她的儿子刘彻也当上了太子,从此她们母子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宫中的事,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轻易下结论,正如当年汉景帝许诺皇后一位给栗妃一样,如果没有王娡的横空出世,或许汉景帝的后宫将和当年汉文帝一样平静无奇,栗妃当她的皇后,栗妃的儿子刘荣当他的太子,等若干年汉景帝归西后,刘荣再做他的皇帝,栗妃做她的皇太后,然后刘荣再立一个最宠爱的妃子为皇后,如此周而复始。然而王娡的出现让这一切彻底改变了,在这场皇后和太子争夺战中,她步步为营,硬是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她才是后宫的NO.1
我们至少有两点理由可以相信汉景帝会立刘彻为太子
1.汉景帝一直喜欢刘彻
2.王娡已成了皇后
然而,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一个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这个人便是皇帝他妈——窦太后
窦太后在立太子一事上可谓呕心沥血,用心良苦,她一心一意想创造“生下的儿子都当皇帝”的历史纪录,全心全意地想为大汉江山作出她老人家应有的贡献。然而,用心良苦却成空,为了给儿子刘武“保命”,她不得不低下她高昂的头颅,违心答应了王娡的“野蛮要求”
当然,这只是窦太后在被逼无奈之下使出的权宜之计。梁王没事了,王娡你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你的皇后,但在太子的问题上,对不起,王皇后,别嫌我老嘛,家务事在我入土前还是得管管
梁王因为“过失罪”早已退出了太子之争,窦太后自然也不能再对这个儿子抱有什么奢望了。她此时推出的“新太子”人选是栗妃的二儿子刘德。窦太后力挺刘德原因有三
1.在立太子一事上,窦太后已经和王皇后撕破了脸,立王皇后的儿子刘彻为太子,对自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2.窦太后鄙夷王皇后的为人(主要还是栗妃揭她的老底揭的)
3.同情栗妃,刘德是除刘荣之外、汉景帝最大的儿子了,刘荣不在了,立他为太子也在情理之中
窦太后一出手,实力自然不可小觑。许昌、庄青翟和石奋这些拥后派的代表人物自然也都磨刀霍霍,决心为窦太后挽回先输一阵的颜面(指刘武的“立储会”)。更为重要的是,朝中的第一号人物周亚夫在关键时刻也站在了窦太后一边,这就让人有点惊讶了。其实这也怪不得正直的周亚夫,他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上次召开“立储会”时,窦太后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她会前用调虎离山之计支走周亚夫,除了嘘寒问暖外,还告诉了他关于王娡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旧事”,周亚夫岂能容忍堂堂一国之后的“风流艳史”,对她的人品很是质疑起来,因此,当窦太后再掀风云主张立栗妃第二子刘德为太子时,他二话不说,便站在了窦太后这一边
而朝中的第二号颇具影响力的人物窦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次,他干脆来了个坐山观虎斗——中立
除了周亚夫、窦婴外,朝中第三号人物自然是袁盎袁御史了。然而,前不久,袁盎等人已被梁王刘武成功地干掉了,朝中的第三号人物实际上已不存在了
朝中一号人物站在窦太后一边,二号人物选择中立,三号人物又不复存在了,剩下的人已不足为虑了,此消彼长,胜利的天平似乎又一次倾向了太后那边
然而,太后百密一疏,关键时刻还是漏看了一个人,一个她非常赏识的人,他便是刘彻的老师——郅都
前面已经说过了,郅都当年因为“野猪事件”得罪了栗妃,但窦太后对他却很赏识,她认为郅都做法很好很对。妃子死了可以再找再选,天下之大何患无美女?而皇帝乃千金之躯,怎么能为了一个妃子去冒生命之险?于是建议汉景帝重用郅都。虽然后来郅都遭到栗妃的报复而去雁门关吹了几年的山风,但窦太后并没有忘记这位威慑边关的人才,在她的努力下,郅都后来又重新回到京城当中尉
如果按知恩图报的原则,我们会认为上次郅都是情非得已(父传子乃是汉朝的例来规矩)。这次郅都不看僧面看佛面都得给窦太后面子啊!也正是因为如此,窦太后这次唯一漏看的人就是郅都。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