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有一个很经典的选择题:“母亲和妻子同时落入水中,你先救谁?”(两个答案只能选其一
据网络调查,70%以上的人对这道题的选择是“母亲”。原因是母亲对自己有生育养育之恩,一个人一生只有一个母亲,失去了就永远都不会再有(继母除外)。而“妻子如衣服”,没了还可以再换再娶。客观来讲,这样的观点无可厚非。当然,单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更偏向这样“添加”的答案:如果非要选一个,肯定会选择救母亲,然后呢?也不能忘了老婆。既然不能再救了,那就救上母亲后,然后跳进水里陪妻子到来生来世去
闲话少说,书接前文。就在汉武帝带着卫子夫招摇过市、海阔天空、琴瑟相合、情缠意浓时,一只拦路虎挡在了这对“金童玉女”前。这只母老虎就是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
陈阿娇既是汉武帝的明媒正娶的夫人,又是他的“救命恩人”。可以说没有陈阿娇就没有汉武帝的今天。她看到汉武帝从外面带了个这样娇滴滴的大美人来了,连牙齿都恨得痒痒的。最后给汉武帝出了一个这样的选择题:要我还是要她?和那个经典选择题一样,说白了汉武帝此时就是面临一次“母亲和妻子”之间的选择
首先,在汉武帝心里,他对“金屋藏娇”的陈阿娇不但有感情,而且感情很深。阿娇比汉武帝大三岁,从小一起在宫中玩,处处关照他不说,而且在太子争夺战中起到了“一子定乾坤”的作用。因此,对陈阿娇感恩戴德的汉武帝才会在自己登基后就立即立她为皇后。然而,对于一个后宫妃子成千上万的皇帝来说,他的女人太多太多,多得照顾不过来。在汉武帝眼里,他依赖陈阿娇只不过是一种“恋母”情结,对她与其说是感情,还不如说是“感激之情”。因此,尽管汉武帝有亲生的母亲,但陈阿娇却是他的另一个“母亲”——保姆
而与年方十六、美貌如花、娇小动人、温柔贤淑的卫子夫那惊鸿一瞥,汉武帝在那一刻心跳如兔、心动如涛、心狂如野,他明白了,原来这才是爱情。因此,尽管是萍水相逢,尽管才刚刚成就露水姻缘,但在汉武帝心里,卫子夫的地位就好比是他的“妻子”
面对这样一道选择题,饶是汉武帝也无能为力,他思来想去,想去思来,最终也只能长长地发出一声叹息,顺从民意,顺从民心,顺从于来自于宫中的政治压力(窦太后和长公主),作出了选择“母亲”陈阿娇,把“妻子”卫子夫打入冷宫的决定
至此,这场最美的邂逅如同昙花一现,花开的时候固然很美、很绚丽,花谢的时候却太早、太快了。从此陈阿娇还是那个陈阿娇,独占后宫独领风骚。而卫子夫却不是那个卫子夫了,冷宫为居、青灯为伴
《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故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住着一个靠打鱼养家糊口的老渔夫。有一天,他捞到了一个海底的瓶子,这瓶子里困着一个魔鬼,那是很多年前一位神仙把它封到瓶子里的。魔鬼曾经许过一个愿,谁能把他从瓶子放出来,他就赠给这个人财富,但一直都没有救他出来;后来魔鬼改了主意,于是当渔夫把他救出来之后,他反而想要了渔夫的命…
按照这个《渔夫和魔鬼》的故事道理,当期待永远是期待时,那么爱到头来会变成恨。卫子夫日日思,夜夜盼,然而,却一直等不来她心中那个来解救她的如意郎君。到最后她终于绝望了,一年后,她的想法已从“梦回汉武帝的身边当情人”变成了“梦出宫廷做村妇”
此时的卫子夫想法很符合“现实情况”,只要能走出这冷宫,哪怕就是到乡下当村妇她也一百个一千个愿意。由此可见卫子夫这一年在冷宫受得“冷”够冷的,人冷心更冷,更重要的是她对汉武帝彻底绝望了
然而,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希望越大失望往往越大,而当你不抱任何希望时,希望往往却又悄然降临了
正当卫子夫彻底绝望时,转机出现了。也许是为了换“新鲜血液”,也许是突然“良心发现”,也许是出于“太过无聊”,总之,汉武帝有一天突然心血来潮似的来了一次“后宫大清理”。目的是为了把一些年老色衰、长期滞留“不用”的宫女清除出宫,用汉武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要误了这些人的前程(嫁人)”
就在清理的过程中,汉武帝又见到了卫子夫。卫子夫素衣洁面,不施粉黛,在众宫女中显得那么别具一格,汉武帝一眼就认出了她,虽然比以前清瘦了些、憔悴了些,却风情依然,动人依然
汉武帝心里突然有一种刺痛感,一年前在更衣室那销魂动人的一幕清晰地浮现在脑中,在把她带回宫的路上,他曾对她说,他会好好爱她,会让她一生都幸福快乐……然而,千言万语竟抵不过一句话(陈阿娇的选择),山盟海誓亦不过是过眼云烟
“子夫……”在一刹那,汉武帝那早已熄灭的激情又重新燃烧起来了,他几乎是失声地叫着奔向卫子夫
“皇上请自重。如果被皇后知道了,臣妾死了不要紧,只怕会连累到陛下。”卫子夫的话三分埋怨三分讽刺、三分激将三分柔情。此时汉武帝心中的激情早已被点燃,哪里还会管什么后果不后果?在卫子夫的去留问题上批了一个大大的朱红篆字:留
留下卫子夫,陈阿娇会袖手旁观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意味着停息了近十年的后宫再燃战火,对阵双方为:卫子夫VS陈阿娇。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