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最不放心的人

4、最不放心的人 永徽六年六月,有人上报朝廷说王皇后和自己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行“厌胜”之事,李治在闻听消息后,立即下令禁止柳氏今后出入宫廷,不久又将王皇后的舅舅柳奭贬到偏远地区去当刺史
表面看起来这完全是因为王皇后和她母亲的错误而连累了柳奭,其实在背后隐藏着李治打击报复长孙无忌的意图
以前在刘文静案件中,我们也提到过“厌胜”之事,这在当时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事情真的属实,那结果绝不仅仅是柳氏不许出入宫廷这么简单,关于这个问题《唐会要》《旧唐书》《新唐书》全都认为情况属实,而《资治通鉴》却记载是武瞾冤枉王皇后母女
其实“厌胜”之事本身就是个无法说清楚的问题,因为只有当事人清楚自己在行“厌胜”之事时,究竟是个什么意图。在我看来王皇后和魏国夫人不一定有什么企图,也是只是母女背着人发发牢骚而已,可在宫廷深处这种做法当然会受到怀疑,所以被人告发,至于是不是武则天存心诬陷,真的无法说清
所以结果就是李治禁止魏国夫人出入宫廷。而将柳奭贬出长安,则是李治有意以后宫为切入点,打击报复长孙无忌
我们知道永徽年间从朝廷大臣到后宫,都有长孙无忌的眼线。而后宫中王皇后是长孙无忌的一个重要棋子,原因在于王皇后的舅舅柳奭是长孙无忌集团的人,柳奭以前是中书令,永徽五年六月主动辞去了中书令之职,目前职位是吏部尚书
李治废掉王皇后的想法,王皇后一家是肯定知晓的,但长孙无忌对后宫的控制相对有些薄弱,而魏国夫人柳氏则是长孙无忌与后宫之间的联络者,所以李治不许魏国夫人进宫,等于切断了长孙无忌与后宫的联系
可以说李治想试图突破长孙无忌一派对自己的包围,试图打开一个缺口,让自己能够突围而出,虽然柳奭被贬出长安后,他的职位迅速由长孙无忌一派的来济所接替,但无论如何,李治已经开始尝试有效的反击
对于长孙无忌来讲,这绝对不是个好兆头,因为皇帝已经开始觉醒,如果他就此收手,或许还能免去一场灾祸,但已经习惯了独断专权,已经习惯了唯我独尊,又怎么会轻易放弃权利呢
所以,面对李治的反击,长孙无忌予以坚决的回击
李治,在我的眼里,你永远都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要知道你可是当年你爹重点托付给我的。长孙无忌的反击很坚决,以至于差一点让李治绝望
对于废王立武李治并没有放弃,在知道舅舅长孙无忌的态度后,李治明白武则天一步登顶希望不大,所以他想立武则天为宸妃。在唐朝的命妇制度中,并没有宸妃这个称号,皇后之下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和贤妃(正一品),而昭仪是九嫔之首(正二品),也就是说宸妃在皇后之下,嫔妃之上
在李治看来,自己的退而求其次应该会到舅舅的响应,因为这样既会让武则天地位突出,而暂时又不损害王皇后的利益,基本上没有触动长孙无忌一派的原则。但长孙无忌却把李治提出的方案当成了回击的机会
这一次长孙无忌没有亲自出面,而是让得力干将中书令来济和侍中韩媛出马替自己扛刀,一句“嫔妃有数,今别立号,不可!”让李治哑口无言
这么不给力的大臣,让李治有些无助,李治甚至有些害怕,因为从长孙无忌一派强硬的态度来看,似乎注定了他的维权之路并不平坦。目前皇帝和舅舅你来我往,柳奭被贬,宸废称号被拒,标志着双方的斗争已经开始进入白热化,只是现在还有些僵持,打破这种僵持的局面需要靠某种因素
很快,这个因素出现了,一个小人物的出现,可以说左右了当时政治走向,这个人的名字叫李义府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贞观时期进士,史书记载: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称为人猫。时任中书舍人
用四个字来形容他就是:笑里藏刀
按说这么个八面玲珑的人,仕途之路应该一帆风顺才对,可李义府的仕途之路并不平坦,在中书舍人的位置上混了N多年,愣是没有一点要升迁的意思,估计是“人猫”的品质卓越,长孙无忌很不喜欢他,于是准备把他贬到壁州(今四川通江)去
长孙无忌的贬官文书写好好,在即将到门下省时,李义府暗中得到了消息,于是他急忙向许敬宗的外甥王俭德问计,王俭德是条老狐狸,人称“智囊”,他为李义府献上的计策是:既然长孙无忌高攀不上,就努力向皇帝靠拢
李义府当然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在替王俭德在宫中值班的机会,向李治上表请求立武则天为皇后。李治大喜,立即将李义府晋升为四品官。当时李义府是个小人物,长孙无忌一派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但对于李治来讲,犹如救命稻草,因为总算有人向自己靠拢过来,不至于自己一人孤军奋战
当然李治和长孙无忌都不会想到,正是由于李义府的介入,使这场甥舅战役开始分出高下
李义府的出现虽说是个偶然,但由此李治和武则天看到,当时的朝廷并不都是长孙无忌的天下,也就是说并不是无懈可击,只要充分动员那些当时朝廷的非主流官员,并不断加以提升,完全可以与长孙无忌一派对抗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李治的决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先前的孤军奋战的确让李治有些底气不足,那么现在部分朝臣的支持让李治觉得很给力,他隐隐觉得双方即将到了决战的时刻
主动出击,是为上策!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