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5)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盗墓笔记告一段落时,边塞风云又起。首先是西北边的一直不安份的羌人来了个“第二次革命”。3年前,也就是公元141年,当羌人第一次革命时,东汉政府派出平乱的是征西将军马贤。马贤带领十万精兵西征,去时鸟啼鸣——壮志凌云,归时花溅泪——惨遭屠龙,马贤父子三人阵亡,十万大军仅剩数千人还
这让羌人仿佛如黑夜中看到了光明,于是信心更足了,野心更大了,脚步也更快了——深入渭河平原,偷袭长安城,大有不可一世之气概
东汉政府对此派出了很多大将平乱,但结果都是无人能掠羌人其缨。实事造英雄——这位英雄就是护羌校尉赵冲
因为赵冲的出现,不可一世的羌人在连吃败仗后,终于发出了“憾山易,憾赵家军难”的感概,于是选择了“归隐”。此时的汉朝的局势每况日下,羌人抓住这一时机,再度兴风作浪
梁太后当仁不让地派赵冲出马了,想让再展雄风。然而,就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赵冲的部将马玄却来了个“胳膊肘儿”往外拐——投叛了羌人
手下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赵冲很是窝火,立急带大军去“拦劫”马玄,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然而,这个时候的马玄既然选择了“一条道走到黑”,自然会有所防备,羌人早就派大军前来接应他的到来了。结果赵冲火急火撩地赶来找马玄“讨说法”时,遭遇马玄和羌联手布下的“迷局”,最终全军覆没,赵冲本人也来了个“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双子星座”马贤和赵冲以同样的方式以身殉国后,东汉政策知道凭武力,很难摆平羌人这个“南剃头”了。因此,在硬的不行的情况下,选择了柔——以金钱色等糖衣炮弹让羌人退兵,以“纳贡”的言式暂时稳定了贪婪的羌人
稳住了羌人,实权在握的梁冀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握手中权”。他他利用手中实权,铲除异已,培养亲信,在朝无恶不作,当真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了
有事例为证:有个叫皇甫规的大臣,本着忧国忧民的原则,在梁妠面前打了梁冀的小报道。委婉地劝梁太后严加管束梁冀,让其多行善事,少去游乐,减省宅第,不要做“房叔”之类的话。结果梁太后对他的小报道不以为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知道了
的确,梁太后这算是对皇甫规客气了,俗话说子不孝父之过,在梁太后这里就是兄不仁妹之错了,可是现在梁太后那是国家的掌握实权的一把手,“皇叔”梁冀岂是皇甫规这样的无名小辈可以亵渎和玷污的。因此,梁太后有意放心直口快的皇甫替一马,但得知此事的梁冀知道后却不干了,他充分发挥残暴的本性,对皇甫规进行了拍砖游戏,结果砸的皇甫规遍体鳞伤,只等“眼睛一睁一闭,一辈子就没了”的这一天的到来了
出乎皇甫规意外的是,正当他还在“歹活”的时候,傀儡之王刘炳却来了个“好死”。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即位不到半年的汉冲帝刘炳却提前上演“眼睛一睁一闭,一辈子就没了”。这当真是:福大命不大啊
汉冲帝刘炳死时不到三岁,即位不到半年,他果然对得起他的谥号中的“冲”字,一路前冲,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朝中很多大臣甚至都他的面也没有见过,发出恨不能相逢的感概来
其实就在汉冲帝刘炳“眼睛一睁一闭”这段时间,梁太后和梁冀等梁氏集团却正紧张的在忙碌着,他们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寻找”新太子
的确,此时汉安帝的骨肉仅汉冲帝刘炳一脉相传而已,刘炳一旦有个三长二短,那就只能从先帝旁系中选皇了
于是乎,梁冀很快按梁太后的要求,从众多诸侯王中选来了两位小王子。他们都是汉章帝的玄孙,乐安夷王刘宠的孙子,一个是渤海孝王刘鸿的八岁儿子刘缵,另一个是十八岁的清河王刘蒜
按理说刘蒜都成人了,梁冀不会是脑残了,把他纳为候选人,一旦选上,那岂不是掀自己的台么?事实上,梁冀这么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刘蒜知书达理、才华横溢,办事老练果断,举止文雅有度,在公卿中是典型的“后起之秀”,享有很高的威望。梁冀把他选为皇帝侯选人,只是为了“作秀”的需要,只是为了堵住天下众人悠悠之口。而八岁的刘缵才是梁太后和梁冀早就商量内定的新皇帝不二人选
果然,新皇帝的两位人选刚刚出炉,汉冲帝就挥一挥衣袖,带着一把鼻涕一把泪到另一个极乐世界去报道了。为了达到自己期望值和目的。梁太后决定“重走长征路”——学阎太后当年的方法,决定对汉冲帝暂时不发丧。对此,太尉李固进行了坚决的反对,直接说了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解析:汉冲帝虽然年幼,但也是天子名分,怎么能掩盖真相呢
第二个关键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解析:当年秦始皇死于沙丘,先皇汉安帝驾崩,阎太后秘不发丧,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害人先害已,这是大忌啊
总结陈词: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了避嫌,请太后陛下速速发丧
那么,这个李固究竟是什么来头,敢如此“不识时务”呢?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