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北方也很乱

魏国的北方也很乱 蜀国接到国书后,那些大臣立马就气爆了,纷纷强烈谴责孙权的行径,表示坚决不答应,应该跟他们划清界限,把他们列为全民公敌,彻底断绝外交关系
诸葛亮却坚决不同意大家的意见,摆了一大堆道理,说现在跟孙权只能联合不能分裂。要是跟东吴一闹矛盾,只有让曹魏集团偷笑了。还应继续跟他们发展友好关系,使蜀汉没有东顾之忧,能够一心一意去北伐,聚精会神打曹魏。否则,就得两面作战。大家想一想,蜀汉的实力能两面作战吗
大家一听就没有话说了。既然连诸葛亮都说不能两面作战了,那就真的不能两面作战
诸葛亮做好了内部的思想工作,然后派陈震带着个代表团,拿着贺信跑到东吴那里,向孙权荣登东吴皇帝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外交活动,双方都表现得很愉快,谈论的话题也很长远,长远到什么地步?长远到搞定魏国后瓜分天下的那一天。双方签了个条约,说把曹魏集团灭了之后,就把神州大地一刀劈开,双方各得一半。其中,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汉,另外司州就以函谷关为界,东部是吴国的,西部是蜀国的
这时,张昭已经老了,再加上被孙权泼了几次冷水,心也有点冷了下来,于是,就辞职,并把本兼各职全部上缴。孙权当然同意,但又考虑到这家伙当时虽然很积极当投降派,但也不是全为自己着想,而是觉得他们力量太弱的原因。而且这些年来工作态度很好,算起来还是一个优秀的人民公仆,因此就改拜他为辅吴将军,上朝时站位在三公的后面,并改封娄侯,食邑万户,算是给足了荣誉和面子,让他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张昭是个直肠子的人,说话时一点不给孙权面子。一旦发现孙权有什么不对,就会把声音提高、脸上全是那股凛然正气,把孙权驳得连找个台阶下也没有,弄得孙权心里很有气。张昭后来也知道自己这个脾气是不宜再干下去了,于是,干脆不上朝,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既不用发什么脾气,也不再得罪孙权
张昭一退休,孙权觉得清静多了。可没过多久,又想念起张昭来。当然,孙权的这个想念是因为他碰到了困难。蜀国的使者来访,在那里盛赞他们的祖国口水飞满会场,可吴国居然没有一个出来跟他对垒。这让孙权觉得很没有面子,就在那里长叹:“使张公在座,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意思是说:要是张昭在座,这家伙还能在这里滔滔不绝吗
第二天,他马上派人对张昭进行了一次隆重的慰问,然后亲自跑过去,说是请求张昭接见他一下,要好好地跟他聊聊
张昭从席位上站起来,要向孙权谢罪。可孙权却反而向他跪下,说他要是向孙权行礼,孙权就不起来了。张昭这才坐下
张昭坐好之后,说:“以前太后和孙策把陛下托付给我,所以,我一直以来都老老实实工作,努力当好人民公仆,想以此来报答一下他们两位。可我的水平实在太有限,多次跟陛下唱对台戏。但我一定要说明一下,我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东吴的事业。
孙权只是在那里拼命点头,虚心接受张昭的侧面批评。光从这一点上看,孙权的心胸确实很宽广,比很多皇帝优秀多了
不久,孙权决定把首都迁往建业。孙权这时虽然已经有点喜欢清谈,但仍然还很节俭,并没有因为有个迁都活动就大搞项目,而是只用原有的宫室王府,一点不再扩建。然后留下太子孙登以及尚书九卿都在武昌,处理国家大事。当然,还留下东吴头号牛人陆逊当太子的监护人,让陆逊掌管荆州及豫章三郡的事务,并监督全国的军政大事。说到底,现在孙权已经把大权全面交给陆逊。孙权想从现在就开始培养他的这个接班人
陆逊当然知道,现在他不但是东吴最高军政领导人,为孙权主持日常工作,而且还担负着培养东吴下一代领导人的重任。所以,他对孙登的教育还是很用心的
当时,有个南阳人刘廙写了一部《先刑后礼论》。一看就知道这部书的内容就是一部以法治国的专著,只要犯了法,不管你是什么人,都得拿到司法机关量刑,而不讲什么人情世故,搬老一套礼法来处理。谢景读了一遍,觉得那个观点实在太新鲜了,完全可以拿来当太子的教材,让太子知道以法治国的重要性。于是,他就向陆逊隆重推荐了这本书
哪知,陆逊却一点不同意刘廙观点,要求谢景不要拿这个言论去向太子灌输。陆逊本人就是世家出身,从小就学习传统礼法这一套,脑子老早就被洗得干干净净,一听说要进行这样的改革,当然立刻反驳
孙权虽然宣布把军政大事交给陆逊主持,自己在建业那里享受皇帝的腐败生活,但还是天天拍着脑袋想把军力增加起来,让自己的军事力量突飞猛进一把。他想了大半天,觉得现在主要是东吴人口太少,所以兵源很有限,哪次来个全国大动员,也就征到那几个士兵,队伍远不如魏国那么浩浩荡荡,因此就想,海外那里肯定还有人居住,国内的人力资源用完了,就开发海外的人力资源吧。于是,派卫温、诸葛直带着一万多部队,开船到出海,要找到传说中的夷洲——也就是现在的台湾——把那个岛上的居民全部带过来,让他们成为东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部分,然后让他们生儿育女,以增加人力资源
陆逊和全琮都反对,说,以前孙策老大创业时,才五百个人,就把江东各个势力全部摆平,并打下了东吴的基业。现在东吴的人口已经够用了,只要慢慢努力,就会成功的,不要跑到那些深山老林里那里把那些原住居民弄来。而且,大船出海,风险也太大,要是发生事故,后果很严重
但孙权不听。
第十章 你来我往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