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兵三疏

罢兵三疏 官军的节节胜利与步步紧逼,使李师道惶惶不可终日,前方只要有败绩传来便手足无措。为了挽救败局,做好顽抗的准备,李师道一方面征发百姓整修郓州城堑,加强守备;另一方面命令阳谷前线的都知兵马使刘悟出战
刘悟是李隆基在位时的卢龙节度使刘客奴之孙,自幼以勇力著称。有一次在马球比赛中,刘悟击球时,将时任节度使的李师古连人带马撞翻在地。李师古大怒起身后准备杀掉刘悟,但刘悟却直言不屈、毫不畏惧,李师古感到人才难得,不仅没有处罚刘悟,反而令其统领后军,并倚为心腹,任命其为都知兵马使的职务
李纯征讨平卢以来,李师道派刘悟负责郓州以北的防务。因为军用物资的缺乏,李师道命令其征收商人的钱财充军,但刘悟往往宽待商人,商人们都很感激,称其为“刘父”,而且刘悟平时待部下非常宽厚,很受将士们的拥戴
不过,当时在魏博、义成两路大军的强大攻势下,刘悟连战连败。于是有人向李师道进言,说刘悟不修兵法,只会收买人心,恐怕会有异志,让李师道尽早提防。李师道因此将刘悟从前线召回,准备找机会将其杀死。但此时又有人进言说现在官军对平卢的压力的确很大,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刘悟谋反,擅自杀掉大将会动摇军心。于是,李师道再次改变主意,让刘悟返回前线继续统兵
而刘悟此时对李师道怀疑自己已经有所察觉,回到前线后暗中做兵变的准备。李师道为了防止刘悟兵变,任命刘悟之子刘从谏为门下别奏,表面看是重用,其实是留在郓州当人质。不过,这恰恰为刘从谏提供了机会,他每日与李师道的心腹品茶聊天,借机探听李师道不少的核心军事机密,然后秘密通报给身在前线的父亲
元和十四年(819年)初正月,有人继续向李师道进言,认为刘悟终会成为祸患,让李师道及时除掉。二月八日,李师道派两名心腹使者前往阳谷,命令行营兵马副使张暹斩杀刘悟,并献首级到郓州,事成之后让张暹任行营兵马使
事实上,李师道并不了解张暹与刘悟的密切关系,张暹得到消息后不仅没有斩杀刘悟,反而与刘悟密谋杀掉了李师道的两个使者。为了防止消息外泄,刘悟在营中严加戒备,禁止每一个人进出。天黑之后,刘悟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李师道要杀掉自己的消息,而且刘悟真诚地劝将士们不要充当李师道的殉葬品,如果投降官军,可以保证日后共同富贵
将士们显然对刘悟的劝说缺少思想准备,兵马使赵垂棘立于众将之首,抬头问刘悟事情是否真像他说的那样能轻易成功,结果没等赵垂棘反应过来,刘悟就厉声说他与李师道同谋,然后命令士兵将其拖出斩首
随后刘悟让众将全都表态,凡是态度迟疑或不明者一律处死,而且平时在军中作恶多端,让众将士所痛恨的也一起处死,就这样前后所杀将近三十余人,众将士见状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刘悟的指挥。于是刘悟召集全军士卒,宣布李师道的罪状,决定当即攻入郓州城,人人赏钱十万,除军资之外,城中官员和依附李师道的那些人的财物,任由将士们掠取
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八日夜,刘悟命令将士们饱餐后全副武装上路向郓州进发,当时人衔枚,马缚口,所到之处无人知晓,就这样在转天清晨天色未明之际,就来到了郓州城下
刘悟命令将士们停止行军原地待命,在听到城头上巡逻报更的木梆声停止后,才派出十来个人来到郓州城下,声称刘悟奉节度使之命入城。但城头守卫十分警惕,声称必须禀报李师道批准后才能打开城门。就在守卫即将下城的时候,十余人亮出弓箭纷纷射向守卫,一时间守卫们大乱,全都一哄而散。刘悟趁机撞开城门,带领军队迅速入城,由于事出突然,城内守军来不及组织抵抗全都落荒而逃,刘悟又迅速进入牙城,牙城之内守军只有数百人,最初尚有人抵抗,不过在刘悟大军的冲击下,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紧接着,刘悟带兵进入平卢节度使府衙搜捕李师道,此时的李师道已犹如惊弓之鸟,在来不及逃走的情况下,带着两个儿子藏在床下,最终被士兵搜出。刘悟命令将李师道父子押在府衙前的空地上,李师道请求免死,但刘悟丝毫不留情面,最终将其父子三人斩首。随后刘悟命令左右都虞候巡视全城,严禁士兵抢掠,城中迅速安定下来
刘悟自阳谷前线返兵突袭郓州前,已经通知魏博节度使田兴进驻自己的营地,并告知田兴如果突袭郓州成功,将以烽火为号。如果中了埋伏,则请田兴带领人马前来救援,事成之后所有功劳归于田兴。此时郓州城已破,刘悟履行当初的诺言,将李师道父子三人的首级送到田兴军营
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十四日,田兴派使者入京,向李纯奏报郓州之捷。李纯极为高兴,虽然平定平卢已在李纯的预料之内,但胜利来得这样快,还出乎李纯的预想,更何况这一次田兴带来了李师道父子的首级
由于郓州城被攻破,李师道已死,平卢下辖的州县因此全部归降朝廷,至此平卢被彻底平定
最关键的是,平卢是李纯在位时平定的最后一个藩镇,至此,困扰大唐帝国几十年之久的藩镇之祸暂时被压制
李纯从即位开始到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平定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成德、平卢等实力强劲的藩镇,并使天下所有藩镇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如果说最初他们对李纯的能力与决心尚有所怀疑,仍持观望态度的话,那么平定淮西和平卢,使他们终于认识到李纯绝非等闲之辈,在这种形势下,那些一度曾想割据一方及对朝廷不恭的藩镇纷纷主动向李纯俯首称臣纳贡
从淮西到平卢被平定,包括横海、卢龙等在内的诸多藩镇纷纷入朝进贡,进而表达对朝廷的忠心,这其中表现最为殷勤的当属历来号称极为沉稳的宣武节度使韩弘
韩弘曾经因为李纯偏袒李光颜的问题,而在战争中消极怠工,虽然在李纯平定藩镇的过程中,他并没有什么出格的表现,但前边说过他内心始终有与朝廷分庭抗礼的想法
现在随着平卢的平定,韩弘开始主动向朝廷进贡。据史料记载,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韩弘进贡绢布共计35万匹,银器270件,并主动入朝觐见李纯,这远比元和八年(813年)进贡绢布500匹态度要积极得多,而且韩弘见到李纯后要求辞去宣武节度使之职
对于韩弘主动朝见并提出辞职的做法,李纯十分赞赏,因此他下令嘉奖韩弘。在诏令中,他首先肯定了韩弘多年来为朝廷出力,在平定藩镇时发挥的巨大作用,虽然同意他辞职的申请,但也不会冷落他,任命其为中书令之职
韩弘入朝后,李纯派吏部尚书张弘靖兼平章事,代替韩弘出任宣武节度使,随着这个任命的下达,多年来一直让李纯放心不下的宣武镇问题也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