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叫你轻敌

谁叫你轻敌 秦景公马上带着大军向晋国宣战
这场战争的发动,秦景公畜谋已久,又有楚国作外援,跟多国部队一开打,场面肯定十分浩大。哪知,晋国这时遇上N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根本无力打仗。秦国在晋国的领土游行了几天,晋国上下干瞪眼,集体无语地看到秦国大兵跑来跑去,一点也没有办法
秦景公狠狠地欺负了晋国之后,这才爽歪歪地回去,算是多年来的一次胜利
晋国虽然被秦国搞了一把,一点儿没有面子。可晋国的高层认为,目前麻烦的重点仍然不是秦国,而是郑国和楚国。他们仍然不理秦国,而继续玩郑国
晋国又向诸侯们下发文件,要大家准备好士兵,再打郑国,要把郑国那个骑墙政策彻底打烂。其实,他们的目也不是搞定郑国,而是想用这个办法把楚国的部队引上来,猛扁一通
郑国看到诸侯大军又开到,忙又执行那老一套政策,派个全国笑容最动人的使者去见荀锜,请求讲和
可荀偃对他说,包围郑国就是为了把楚国引过来,跟他们决战一场,让他们知道当流氓国家是很难受的。所以坚决不跟他们讲和
而荀锜,还是主张跟他们签订和平协议,然后退军。咱们一退,楚军就会又开到。这才达到拖累他们的目的
果然,晋国大兵刚刚撤离,楚共王就很气愤地带兵过来,要把郑国狠狠地打一顿。郑国当然又讲和。后来,因为楚庄王的老婆死了,楚共王这才回去。郑国算是躲过一劫
郑国这时玩这个两面派说得也累了。他们开了个扩大会议,觉得再这样下去,不给人家打垮也会给人家拖死。他们这次很冷静,把晋楚两个国家的实力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晋国的力量比楚国强悍得太多了。这个分析绝对正确,一点脑残的成分也没有。他们觉得光有楚国作后盾是不够用的,于是又考虑到了秦国,偷偷派人去跟秦国打交道
秦景公趁晋国发生自然灾害玩了晋国一把之后,又被晋国反击了一次,心里很不舒服,这时看到郑国的求援信,什么也不说,马上派他的两个庶长带着部队过去,再向晋国开打
这两个庶长一个叫鲍,一个叫武
这时晋国的主力部队正在郑国那里爽歪歪,留守的是士鲂。这个士鲂本来也是个人才,平时倒很冷静,但这时大概给晋国那种蒸蒸日上的形势弄得有点发晕,因此,就有点大意起来
而秦国的这两个庶长又有点儿水平。两人开打之前,作了一次周密的部署,先由庶长鲍带着少量部队在前头,而庶长武却带着大部队跟进
士鲂听说秦国来了,问侦察员:“来了多少?
这个侦察员也是个马大哈,他只侦察到庶长鲍带的这支先头部队,也不看看人家的屁股后面还跑着一支大部队。就赶紧回来,说:“只有一支小部队。
士鲂一听就笑了。多年以来,他们跟秦国玩,都是胜多负少,而且胜的都是大胜,负的也只是场面难看而已,没有什么损失。他觉得秦国的部队已经彻底堕落了,没什么可怕了。往时大部队开过来,都还给晋国打得满世界跑,这时居然派一支小股部队,这不是来送死是什么?本来,他在这里留守,一点儿杀敌立功的想法也没有,秦国的部队却把功劳送上门来,这个功劳若不要,也太对不起秦国、对不起晋国人民、对不起自己了吧
于是士鲂就坐在那里,等庶长鲍过来送死
庶长鲍的行军速度很快,马上就冲到了面前
士鲂不在意,把部队全部开过来,说要大打一场歼灭战
这时,庶长武的大军已经偷偷渡过黄河
士鲂仍然不知道
两军开打。士鲂正大叫着把庶长鲍活捉回去。哪知,他的话还没有出口,突然背后杀声大起。回头一看,我们的背后怎么全是部队,而且这些部队全打着秦国的旗号
这哥们儿的反应很快,不用多想就知道自己上了大当。如果不赶快逃跑,被全歼的不是庶长鲍,而是他自己了
这一战,晋兵大败
秦国托了士鲂轻敌的福,取得了一场大胜
不久,晋国的牛人荀锜死去。晋悼公任命那个士锜做首席大臣。可士锜却说荀偃比他的水平强多了,建议荀偃。晋悼公同意。然后又任命韩起当上军将,可韩起也发扬风格,硬是让给赵武。从此,赵氏又重新上台,为日后的赵国打下了基础。在这期间,晋国用三班倒的政策已经把楚国搞得累倒了,郑国也彻底加入晋国的阵营
晋国进行了这一次人事调整之后,立即调集军队,要报上一次的仇
晋国当然又按惯例,把那些小诸侯都集中起来,组成多国部队,向秦军发动进攻,想让秦国知道乱惹晋国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这次晋国确实是生了气的,确实也想大好好地教训一下秦国,让秦国学到学理论的教训。晋悼公让六卿全部出动,自己在都城等待胜利的消息
哪知,诸侯的部队该来的都来了,可一到泾水岸边,就都站在岸上,望着滚滚泾水,一个都没有下河的意思
那个叔向一看,这还像什么多国部队在协同作战?简直全是酱油党、围观群众。大家都这样下去,不被秦国教训已经不错了,哪还能把人家打败?他马上去找那个叔孙豹。这个叔孙豹是鲁国的全权代表。叔向对这个叔孙豹的人品还是很了解的,他来到叔豹的办公室里,直接就对这个老朋友大声朗诵了那首《匏有苦叶》的诗。你光看这首诗的诗名,可能真不知道这是什么诗。告诉你,这是一首爱情诗。这首诗的故事发生在济水渡口,说的是美女主人公老早就来到那里等她的帅哥。那时渡口有个老船长,一看这个美女的神态,就知道她想帅哥想疯了,便招呼她上船。然而美女没看到帅哥在船上,就是不肯上
那最后的四句诗是: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意思是:老船长叫我上船,别人争着上船我不急。别人争着上船我不急,我在等着我的帅哥啊
叔向念完这首诗之后,回到自己的大营,马上就叫大家把船摆好,准备渡河。叔孙豹被那首爱情诗讽刺了一下,知道现在是打仗,不是在等情人。等情人可以坐在那里发呆,可现在是在合伙去打秦国啊。你要是还等,只看人家渡河过去,一点儿也不团结友爱,这仗再打下去,只能是败仗。于是鲁国也跟着渡河。那个莒国向来是鲁国的粉丝,看到鲁国老大哥都上船了,当然也跟着下水
郑国是第一次跟晋国出征,这时看到鲁国和莒国都跟进,觉得如果还在那里磨洋工,实在有点过不去了,便也跟着上船。他们还去劝说其他诸侯,跟人家过来打仗,却一点不想冲锋陷阵,也太不够意思了吧
诸侯们这才没话说,纷纷渡河
秦国当然也不是在那里等死。他们还记得上次秦桓公的那次大败。因此,这时也想了个很缺德的办法,看到多国部队下水之后,就在泾水的上游下了很多毒
多国部队的广大指战员们突然看到泾水里面的鱼都浮了上来,还以为自己这回出征是得到了老天爷的帮忙,让他们天天有大鱼吃。结果鱼是吃了很多,但人也死了不少
诸侯的部队看到自己上了人家的大当,这才知道“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这句老话不是白讲的。仗还没有正式开打,自己就损失了这么多优秀的战士,心头都有点凉,士气也不怎么旺盛了。他们追到锜林,与秦军交手,虽然场面很好看,可秦国却顽强得很,你打我也打,就是死不认输
荀偃有点生气起来了,这哥胆子很大,当年连老大的脑袋都敢下手,这样的人天生就有一种牛逼气慨。这时看到士气实在提不起来,就出来进行战斗动员,并发布战斗命令:大家听好了,半夜鸡叫时做好所有准备工作,然后看我马头前进的方向冲杀。这哥们的原话是: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呵呵,这个“马首是瞻”的成语就是这时发明的
荀偃觉得很牛很爽,可那个栾锜觉得很不爽。栾锜是栾书的儿子,这哥们儿的水平比他的老爸菜了不止几个档次,但性格却牛得不能再牛,谁也不放在眼里,才当了几天的下军主将,那张嘴加上那张脸,几乎得罪了所有的同事。这时听到荀偃这个口气,当场就受不了了,大声说:“我在晋国干革命了这么久,还从没听到这样的命令。这种命令不是我们晋国的风格。呵呵,你的马头转晕了关我什么事。老子的马头已经转向东方。
本来前进的道路是向西的,向东就是打道回府了
栾锜一调转马头,他手下的部队当然也跟着他回去
荀偃一看,就知道坏事了,一声长叹:“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秦禽。”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牛得有点不靠谱了。如果再留在这个地方,大家都会变成秦国的战俘。于是,又下了一道命令:全军撤退
这次战斗,开头做得很大,也是有史以来,参与的诸侯国部队最多的一次,完全可以复制上次那回猛扁秦桓公之战。然而,诸侯人数虽然众多,大家猛喊高举晋国的伟大旗帜,万众一心,坚决打倒秦帝国主义。但是,一到战场,万众一就变成万众万心了,先是个个嚷着怕晕船,站在河边怕湿鞋,硬是不渡河与秦军决战。结果被秦国毒死了一批威武之师。如果其他跟着过来的诸侯团结一致,那也还可以一战。哪知,最后晋国内部也闹了矛盾,这仗就不根本不用再继续打了。最后,只得退走
但仍然有人不肯退走
不肯退的是栾锜的兄弟栾锜
栾锜接到撤军命令时,对那个士鞅说:“这次出征,咱一点儿胜利都没有取得,实在把晋国的面子丢光了。我们现在就在前线,这脸都成什么脸了?
士鞅也是个愤青型的人物,一听老栾的话,便也说真的太没有面子了。于是两人大喊大叫冲进秦军的阵地,结果是栾锜光荣牺牲,士鞅安全回来
栾锜一看,就骂娘起来,直接去找士锜,大声说:“本来,我的兄弟并不想去死的。是你的儿子硬教唆他冲过去。现在倒好,我的兄弟死了,你的儿子却能完整地回来。这跟你的儿子杀死我兄弟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你不赶走你的儿子,我就砍下他的脑袋。
士锜没有办法,就让士鞅赶快逃命
虽然士家也是公族,可现在晋悼公对栾家却很有好感。晋悼公虽然为了巩固权力的把栾书弄下来,让他直接从政治舞台退下,但他心里对栾书拥戴他当晋国第一把手还是感激的,因此对栾家的还是很宽大的。这次栾锜的这个“马头门”时间,完全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让伐秦战斗在胜利前泡汤,可晋悼公居然连个口头警告的处分也没有——晋悼公虽然让晋国短期内国力猛增,自己牛哄哄地坐上了霸主之位,当上了这么多年来最年纪的霸主,可从这个事上看,这个霸主仍然不够大气。老大就是这个德性,那些诸侯在岸上不下水,也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此战之后,诸侯再也没有谁敢组织力量来跟秦国作对了。秦国挺过了最艰难的低谷时期
秦景公在这方面算是为秦国的再次崛起做了一点儿贡献
秦国跟晋国的恩怨也差不多到了尽头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秦国跟楚国又开始了说不清的关系。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