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冲冠一怒为红颜

(4)冲冠一怒为红颜 官联集团成功了,这个成功成立在他们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上;这个成功成立在他们心狠手辣、铁面无情上;这个成功成立在爪牙遍地,神通广大上;这个成功成立在灵帝无知,窦妙无识上;这个成功成立在窦武自大,陈蕃自狂上;这个成功成立在曹节深层,王甫深厚上;这个成功证明官联集团在当时的宫中NO·1的地位
紧接着,官联集团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大宴,进行自我封赏:曹节封长乐卫尉、育阳侯。王甫封中常侍(皇帝的随身侍从),同时依然兼任黄门令(宦官的首领)。“十八罗汉”因为立有首功,他们中的朱瑀、共普、张亮等六人封为列侯,其余十二人为关内侯
做完这一切,官联集团随后开始拥立新的太后,新上任的太后叫董太后
董太后是汉灵帝刘宏的生母,窦太后被废后,她当然是太后的不二人选了。于是,官联集团在发动政变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宁二年(公元169年)三月,汉灵帝刘宏的母亲董氏从河间国迎接到洛阳。三月初三,尊董氏为孝仁皇后——当时称她为董太后,居住在永乐宫。任命董增处的哥哥董宠为执金吾(中央警卫团团长),侄儿董重为五官中郎将(掌宿卫殿门、出充车骑等事物)
官联集团政变成功后,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总之一句话皆大欢喜,然而这个时候的老天也许是看不下去了,开始发威了。史书记载这样两件怪事
第一件事是:天下掉下条青龙
这一年的四月二十一日,傀儡皇帝汉灵帝正在朝中议事,突然一条青颜色的蛇从金銮殿的顶梁掉下,正好落在皇帝屁股坐的龙墩上,左爬右爬,爬了好一阵才爬走。天下掉下条青龙,只有十多岁的汉灵帝并没有感受到“似一朵轻云刚出岫”的美妙,而是吓的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泪水打湿了双眼,鼻涕流进了嘴巴
第二件事是:天有不测之风云
青龙事件后,原本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的晴好天气忽然倏变,第二天没来由没征兆地刮起了大风,降下了冰雹,加上一阵快过一阵的雷霆霹雳的助威声后,首都洛阳高大的树木,被拔起的有一百多棵。天有不测之风云,汉灵帝并没有感到大自然的神奇神秘神化,而是蜷缩在宫殿的角落里,双手祈祷,天怒神怨,罪在奸臣,不在朕身
老天发威后,朝中大臣中有三个人站出来为汉灵帝“排忧解难”
第一个站出来的人是大司农(农业部长)张奂
提起张奂大家都不陌生。大家都知道,在官联集团的政变中,原本窦武、陈蕃的正义军团和官联集团原本势均力敌,旗鼓相当,正是因为张奂的加入,使得原本平衡的天平彻底发生了倾斜,最终全歼窦武、陈蕃的正义军团。也正是因为这样,张奂在随后论功行赏中迁升为大司农。可以说,在官联集团中,张奂是救星,是人才,是大英雄。然而,在其它人眼里,张奂却是灾星,是魔鬼,是郐子手
此时张奂站出来说话,为汉灵帝解忧道:“天怒神怨,不在陛下,罪在微臣。
汉灵帝一看来人是张奂,而且“主动揽责”,吓的脸色发紫,是啊,在此时汉灵帝眼里,张奂自然比“青龙”和“风云”更害怕百倍了。是啊,如果得罪了张奂这个郐子手,那他这个堂堂一国之君也就是等于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因此,他头摇的象拔浪鼓:“不,不,不,罪在朕,不关大司农。
然而,接下来张奂的两句话消除了汉灵帝抵防而脆弱的心
第一话:臣被官联集团蒙骗利用了
第二话:臣是来真心实意忏悔赎罪的
随后他详细陈述了忏悔赎罪的“双管齐下”
1、解释了“青龙”和“风云”事件的原因:过去,周公姬旦埋葬时,因违背礼制,上天震怒。如今窦武、陈蕃对国家一片忠贞,还没有得到朝廷公开的宽恕,天降怪异反常的气象,都是为此而发
2、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厚葬梁武和陈蕃。不此,他直接教会了汉灵帝一个关键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解析: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来者犹可惜。陛下应珍惜时光,应该迅速地收敛安葬梁武和陈蕃等人,召回他们被流放到边郡的家属,并将此案受到牵连禁锢的人撤销禁令
二是朝拜皇太后窦妙。为此,他再教会了汉灵帝一个关键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析:窦太后虽然居住南宫,可是恩遇之礼都不周到,朝廷大臣无人敢说,远近的人都很失望。陛下应该思念大义,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刘宏一听,赞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是啊,当初如果没有窦妙的提携之恩,他这个“屌丝男”能时来运转,成为主宰天下的“一品男”么?(尽管他这个“一品男”是受人摆布的“一匹狼”)知恩图报,善莫大焉。于是决定去看看他的“大恩人”废太后窦妙
然而,刘宏一时冲动之下,忘了他此的身份,皇帝前面还有“傀儡”二字;忘了他的地位,权力面前还有“剥夺”两字;忘了自己的处境,悠闲前面还有“监视”二字。因此,他此时要去看窦妙的行动,宦官集团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为了防微杜渐,宦官集团很快由中常侍出面,对汉灵帝的“自由自主”行为进行了及时阻止。编造出的理由诸如“一入‘后’门深似海”之类的话,这个时候只有十四岁的汉灵帝是不心甘的,是无奈的,他知道如果他一意孤行,非要去拜访窦妙,那么他的结局可能就是“从此萧郎是路人”的结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最终,汉灵帝还是无奈地放弃了他的“自由放荡之旅”
眼看这次赎罪之旅失败,张奂并没有灰心和气馁,他马上又开始新的赎罪之行。联合尚书刘猛等人,对汉灵帝来到了个联名上书。上书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目的只有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方式只有一个:人才荟萃,万年汉朝。请求只有一个:三公人选,非王畅、李膺不可
结果在宦官专政的朝政面前,张奂的上书不可能有结果,很快便如牛泥入海,杳无音信了。至此,张奂的第二次赎罪之旅再告失败
然而,张奂的两次赎罪之旅非但没有成功,反而打草惊蛇了。宦官集团中的大哥大曹节等人已从对张奂的行为“密切重视”到“高度痛恨”,由高度痛恨到深恶痛绝了。于是决定给不安份的张奂一点颜色瞧瞧,于是乎,汉灵帝在他们的“指使”下,下旨对张奂的行为进行了表示抗议,进行了最严厉的遣责
直到这时的张奂才体会到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了防止宦官集团对他进行“含沙射影”的暗攻,张奂出于“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考虑,上演了“负荆请罪”的精彩戏
宦官集团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来者不拒,立即把张奂打入监狱,并美其名曰:面壁思过
好在几天后,迫于来自朝廷和社会正义人士的强大舆论压力,张奂得已重见“艳阳天”。然而,本着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在投影,罚掉了他三个月的俸禄以儆效尤,这已经算是最轻的处罚了
第二个站出来的人是郎中谢弼
谢弼字辅宣,今莘县朝城镇人。谢弼以中正方直著称,为当地所推重。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朝廷公开“招贤纳士”,结果前来应聘的谢弼大才展华,被任命为郎中。他此时怀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态度,对汉灵帝说了这样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知恩图报,善莫大焉。解析:当初是皇太后父女在深宫决定迎立陛下,不然陛下不会有今天。前世和帝没有断绝窦太后的养育之恩,被后世传为美谈
第二个关键词:父子兄弟,罪不相连。解析:窦姓家族的罪过,岂能把罪过强加到窦太后身上?如今太后被幽禁在空宫之中,忧伤之情上感天心。万一发生措手不及的急病,陛下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人
第三个关键词:作为后嗣,就是儿子。如今陛下承认桓帝为父,岂能不承认窦太后为母?我希望陛下能仰慕虞舜孝敬父母的教化,以感念母亲辛劳和养育之恩,自能尽其孝道
第四个关键词:开国承家,不用小人。解析:如今功臣久在外面,没有得到封爵和增加薪俸,然而,陛下的奶妈却私下得到宠爱,享受很高的封爵。如今天刮大风和初夏降冰雹,灾异现象是上天的谴告,是为政治失误而发;政治失误的责任,应由奸臣承担。现在尚书令和太尉、司徒、司空都是社稷大臣,国家命脉的所在。可是现在的四公,只有司空刘宠还能推行善政,其他三位都是无德食禄,招贼引寇之辈,必然发生鼎(古代做饭的锅)足折断,食物倾覆的凶事。我认为正好趁天降灾异,把他们全部罢免
总结陈词:陛下应该征召前任司空王畅、长乐少府李膺等人参与朝政。只有这样做,灾象就能消除,国运将会永远昌盛
谢弼的密奏可谓一针见血,全面系列地指出了祸源、祸根、祸患所在,以及重贤才疏小人等措施
但他的上书汉灵帝还没看,宦官集团已经先看了,于是,在这些宦官的“怂恿”下,汉灵帝将谢弼贬为广陵郡太守府里当秘书去了。谢弼知道自己这一次上书,已彻底葬送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忧愤之下,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保不了乌纱帽,如果能保住自己的头颅也就心满意足了。也正是想通了这一点,识时务的他主动了炒了汉灵帝的鱿鱼,回老家东郡(河南省濮阳西南)去了。然而,谢弼很快就明白了这样一句话:天下之大,竟无藏身之处。原来这个时候,担任东郡太守曹绍却是曹节的堂侄,谢弼的到来那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了,曹绍自然不是省油的灯了,他随便找了个罪名便逮捕了谢弼,最终,可怜的谢弼死于狱中
第三位站出来的是光禄勋(皇宫事务管理部部长)杨赐
杨赐是东汉大忠臣杨震的孙子,大才子杨秉的儿子,他此时以大无畏的态势向汉灵帝说了这样一个关键词:惟虺惟蛇,女子征兆
解析:祥瑞不会轻易降临,灾异也不会无故发生。君王心里有所思想,虽然没有现出形状颜色,但随着五星的转移,阴阳也都在变化。要是君王的权威不能建立,就会发生龙蛇一类的灾孽。只有请陛下深思阳刚的道理,才能甄别一些有益的内容,抑制皇后家族的权力,割舍娇妻艳妾的宠爱,这样蛇变现象就可以消失,祥瑞的征兆就会立刻出现
结果因为杨赐的建议采取了“含沙射影“的柔功在里面,所以即便汉灵帝依然当成了”耳边风”,但宦官集团也没有对他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因此,在“上书三人行”中,在一伤(张奂)一死(谢弼)悲惨故事后,他是唯一的毫发无损的“幸存者”
这当真是
衰朝谁复重忠贤,主暗臣邪总不悛
尽有良言无一用,何如刘胜作寒蝉?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