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节外生枝

(4)节外生枝 袁绍看到何进放慢了脚步,就急了起来,对何进说:“咱们跟宦官集团的矛盾已经公开透明,不可调和。现在是到了必须迅速解决的时候了。如果再拖下去,咱就跟窦家没什么两样了。”他建议跟宦官们彻底摊牌是没有错的,但错就错在方法太过离谱
这段时间以来,何进的跟随者越来越少,只有袁家人紧跟到现在,因此对袁绍的话还是很重视的。听袁绍这么一说,觉得真的很有道理,就叫情报工作人员去看看宦官们到底有什么动静,然后又去催董卓他们赶快进军
何进现在的脑子比这个局势还乱。他叫董卓他们天天上书,书里全是严重威胁的词语,让人一打开奏章,就能闻到血腥味儿
何太后天天看这些奏章,终于有点儿害怕起来,知道再保宦官就保不住自己了。于是把大大小小的宦官都集中起来,统一免去他们的职务,先回家反省。只留一部分政治过硬、何进也信得过的人在宫中工作
那些宦官这时知道事情真的闹大了,知道他们的命运还真的捏在何进的手中了,再不去巴结他,只有死路一条了。他们知道,他们这些人平时仗着皇帝给的权力很嚣张,人家也很生他们的气,如果就这么回去,手里除了钱之外,什么也没有,被人家直接跑上门来打死的可能性实在太大了,就都跑到何进那里,跪在何进的面前,不断地求情
何进看到他平时做梦都怕的人这时全都在他面前整整齐齐地跪着,向他进行流泪式的检讨,心里很满足,就叫他们各回各的地盘去,重新做人
袁绍一看,就知道坏了,赶忙劝何进把他们一个不留地处理干净,否则以后的麻烦会更大。何进不听,他又继续劝,何进继续不听,他还劝,何进还是不采纳
袁绍知道再劝下去也没有用了。他跑回自己的办公室,冒用何进的名义,叫各地的官员马上逮捕那些太监的亲属
到了这时,宦官们好像已经是死路一条了。可他们的活路仍然有
张让的活路就在他的家里
他养子的儿媳妇原来就是何太后的妹妹。太监最拿手的本事就是能把架子下放到跟地平线平行的位置,然后不管对谁都可以猛磕头。张让也是这样,他见到他的儿媳妇时,什么话也不说,直接就很熟练地跪下来,然后又熟练地流下泪水,先是承认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但考虑到自己为太后服务这么多年,对太后的感情已经很深很深,现在就要离开首都了,还想再见太后一次,请儿媳妇帮帮这个忙
这位儿媳又跑去找她的老妈,请老妈帮自己的太监公公这个忙。舞阳君又跑到宫里,对着太后女儿,唠叨了一遍十常侍的好处,说就这么赶他们出宫实在有点儿过分了
何太后本来就对这些太监充满了好感,这时听老妈的这一套女人之见的理论,当场就拍板,前几天的文件无效,诸常侍可以回到宫中,履行他们的职责
何进一看,这才知道,当时不把他们全部逮捕,果然不对。他赶忙跑进宫中面见妹妹,要求把十常侍全部搞定
何进此前由于怕死的原因,一直请病假在家,这时却突然在宫中出现。这是个非常时期,宦官们刚刚死里逃生了一次,神经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密切注意着何进的举动。张让和段珪看到何进进来,心中立即拉响了红色警报:“何进长期不到朝中上班,也不参加先帝的追悼会,说是自己病了。现在他突然到来,看走路的动作健康得很。看来他是要向窦武学习,想拿咱们开刀了。”于是,偷偷派个小太监过去听何进跟太后的对话。果然听到何进正强烈要求把他们全部变成尸体
两人马上向太监们发出紧急通知,叫他们都拿好兵器,从侧门进去,然后埋伏在殿下,等何进出来
何进以为自己把太监搞到这个地步,太监们肯定都吓得胆子还没有修复好,现在这个天下是自己的天下,安全系数高得很,哪知那几个太监正埋伏在那里等着他过去
太监们等何进出来之后,又跑过去跟他说,太后有事,又请大将军进去
何进根本没有想到别的事,马上就跟着那个太监进去
何进才在宫里坐好,张让他们就提着兵器进来,一起指着何进大骂,说如果没有他们,他那个妹妹能当太后么?刘宏老早就想把她废了。现在倒好,自己当了权,就想把他们杀死。这样做也太不厚道了吧?何进不厚道,他们同样不厚道。最后,渠穆拔起宝剑直接就砍了何进的头。平庸的何进就这样结束了他极不平凡的一生。他靠妹妹发迹,因妹夫早死,更因黄巾事件成为实际的最高领导人,但因为水平太过有限,在与十常侍的斗争中,拿不定主意——本来只派几个人进去,逐个抓捕,就可以解决的太监,他硬是过高地估计了对方的实力,最后居然动用全国武力来对付,举起了千斤大锤,虽然把十常侍锤得不剩渣,但也把大汉政权砸得稀巴烂,连他自己以及曾经辉煌一时的何氏家族也全部被砸死。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只要拿出他原来的屠户的魄力,这个历史就会是另一个样子。可他到底不是一个有着扳正历史方向盘的政治家。于是,他注定只是个历史人物,一个为三国时代打下坚实基础的历史人物
张让知道,何进手下还有一帮比何进更想杀他们的人,虽然杀了何进,但他们仍然不太平,因此就赶紧写好诏书,进行一次人事变动,让自己信得过的人到关键部门掌权
尚书接到这个诏书后,觉得有点儿不对头,这么大的人事任免,怎么没听大将军提过?他对太监们说:“请大将军出来共同商议才对啊。大将军要是不同意,这个文件就等于零。
那个中黄门一听,也不想一想,就头脑简单地把何进的头扔给尚书,尚书一看:这是什么东西啊
中黄门说:“何进谋反,已经被处死了。这就是他的脑袋。不信可以再详细验收。”他以为何进一死,什么事就没有了,他们有权有势的幸福生活又可以开始了
这时,何进的两个部下吴匡、张璋正在皇宫外,听说何进已被砍了的消息,什么也不说,带着部队就要冲进宫中。可太监们已经把宫门关了
这几个太监害人的水平还不错,但自保的能力却很低,以为关了宫门就万事大吉了
这时,袁术也带了自己的部下来到,看到宫门紧闭,就叫士兵们用刀劈砍宫门,很快就把宫门砍开
那些太监还不知道死到临头,个个拿着兵器在那里摆开战斗的姿势。可这些人打仗的能力却差得要命,看到人家大喊大叫着冲进来,也不知道大刀如何挥舞才符合砍杀的规则,最后只是摆着一系列的姿势,可摆开之后才知道,这些姿势全是送死的姿势
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士兵们觉得光线不够用,杀太监实在不过瘾。袁术一声令下,为了方便杀敌,决定纵火。于是,大家放火烧南宫的青锁门。然后让大叫大声叫喊:“交出张让!交出十常侍。
张让他们看到这个架势,这才知道杀何进很容易,但人家杀他们更加容易。这才知道砍何进的脑袋是个历史性的错误。如果何进还活着,他们完全可以利用他们跟太后的交情,让他只有搞定他们的想法而没有搞定他们的行动。现在好了,何进一死,他手下的那些人就无法无天,什么也不管,只红着眼要杀他们。他们能对付这些人吗
这些宦官们手中只有太后那张牌,这时他们只好又跑到何太后那里:“报告太后,大将军的手下谋反,都打进宫里来了,咱们赶快逃跑。”就带着何太后、小皇帝刘辩、陈留王刘协以及其他官员从天桥阁道向北宫逃去
卢植举着长矛站在阁道的窗口下,大声骂着宦官们。段珪本来正抓着何太后,被卢植一骂,就松了手。何太后这时倒很机灵,忙从窗口跳下,脱离了宦官们的掌握
这时,袁绍和他的叔叔袁隗也跑了过来,用一张假冒的圣旨,把张让他们刚拟任命的到要害部门的几个亲信都叫了过来,然后叫士兵们拉下去砍了
袁绍又带着部队跟何苗一起,驻扎在朱雀门下,把正到处寻找活路的赵忠等一批人拿住,当场手起刀落
不一会儿,吴匡他们过来,看到何苗,就生起气来:你本来是大将军的弟弟,可硬是不跟大将军一条心,天天配合宦官做牵制大将军的工作,现在大将军被太监们砍了脑袋,肯定是你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跟他们勾结的结果。于是他们对广大士兵说:“杀死大将军的就是车骑将军何苗啊。咱们要为大将军报仇吗?
何进的所有部下,都大声说:“当然要报仇啊。
在这样的形势下,何苗的声音微弱得要命,谁也不会听他的申辩
最后,他被愤怒的吴匡砍死
袁绍对宦官愤怒的程度是最高的。他下令关起宫门来,一个太监也不许放走,然后叫士兵们在里面大砍大杀——只要是太监的,不管年纪大小,不管职务高低,一律不能活下来。据有关部门事后统计,这一次屠杀太监事件,共杀了两千多人,其中有一部分人因为没有长胡须,也被当成太监砍了脑袋
张让和段珪这时困在宫中,看到外面的部队越攻越急,喊杀声越来越近,看来宫门真的挡不住他们了。他们知道,在这里死守,最后只能死掉,于是带着刘辩和刘协徒步溜出宫门
当时,他们的身边也没有几个跟班的。到小平津已经是半夜了
卢植和闵贡两人来到黄河岸边。这时宦官们个个已经怕得想死,缩做一团,形成一个真正的弱势群体。闵贡站在黄河边大骂张让他们。张让他们一句也不敢顶嘴。最后,闵贡觉得光骂不过瘾,就对他们大声说:“你们如果还不快快去死,我就要动手了。
张让他们还在那里不动。闵贡就挥起手中剑,但听得咔嚓连声,几个跟他近一点儿的宦官都被砍死
张让一看,知道他们那一套求情功夫肯定不灵了,就跑过去对刘辩拜了拜,说:“陛下,我们现在要死了。你多多保重!”然后都投河而死。随着几声跳水的扑通声接连响起,十常侍的故事就宣布结束了
十常侍的故事是划上了句号,但一个更精彩的故事又隆重登场了。
第二章 董卓进京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