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空城计的原创

他才是空城计的原创 曹丕在狠狠地玩了一把老弟、加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之后,觉得自己现在的特权跟老爸没有什么差别了。他绝对没有他老爸的那个耐心,可以死死地守住作为臣子的最后底线,把那个权臣当到死的那一天,而是才当魏王没有几天,那个野心就急剧膨胀,觉得还是当皇帝过瘾
不过,他自己没有直接进宫去叫刘协让位,而只是把这个心理表露了一下。他知道,他手下那帮人聪明得很,可以帮他去把汉献帝拉下马
曹丕手下的这些人才很多,但最抢在时间前面的是左中郎将李伏和太史丞许芝。两人的眼睛看到曹丕的那个脸色,就知道他想当皇帝想得要死,但却没有人出来帮他说句话,把这个局面打开。于是他们就站出来,直接上表,称:“魏当代汉,见于图纬,其事众甚。”魏代汉的理由居然是那些“图纬”,也就是那些谁此前也说不清的预言
这个话题一打开,大家的思路马上开阔,曹丕手下有的是人才
第二天,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周边全是那些预言
当时的预言很多,但最著名的是以下几条
一、当时有目击者声称:有凤凰、黄龙、麒麟等神话世界里的动物跑到这个世界来。至于谁是目击者,谁也不去追究。大家只追究一下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学者们翻开字典,很快就得出结论:《易传》上早就说过“上下流通圣贤昌,阙应帝德凤凰翔,万民喜乐无咎殃”,“圣人受命,阙应凤凰下,天子虏”,“黄龙见,天灾将至,天子绌,圣人出”。大家看看,连最经典的《易传》都这样说了,再不改朝换代,苦的不是曹家的人,而是老百姓啊。不光《易传》这么说,《宋书·符瑞志》中的《易运期》说得就更明白了:鬼在山,禾女运,王天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前面那两句合起来就是一个“魏”字。现在已经到了魏朝时代了。谁不同意改朝换代,谁就是逆潮流而动。逆潮流而动的结果那就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二、纬书中的牛书《春秋玉版谶》直接就说:“代赤者魏公子。”这话就更赤裸裸的了。“赤”是什么?稍读过一些历史书的人都知道,“赤”历来就是代表汉朝。当年“赤帝斩白帝”的故事曾经疯狂地流传。魏公子就是魏公曹操的儿子曹丕啊。这话不用再解释了吧
三、另一本经典纬书《春秋佐助期》中说:“汉以许昌失天下。”汉朝到了把许昌当成首都的日子,天下就完蛋了。这话也一点不深奥,没有读过书的人一听,就什么都明白了
四、《春秋佐助期》中还说:“汉以蒙孙亡。”这句话有点不好理解了。不过,曹丕身边有的是学问家。他们的解释是:汉代到了蒙孙时就要亡了。这话里的关键词是“蒙孙”两个字。什么是“蒙孙”?就是现在刘协已经昏昏蒙蒙了,他就是汉朝的“蒙孙”
五、《孝经中黄谶》中说:“日载东,纪光火。不横一,圣明聪。四百之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天平。”根据隶书的写法,“日”字上有两个“东”字,合起来就是“曹”字。下面那个“不横一”虽然不管怎么讲也不顺,但根据上面的经验,就不难知道,这是个“丕”字。这还用多说吗?这一段话就是说,汉朝运行了四百年,现在应该易姓而王了,易给谁?曹丕
六、还没有完,那本《易运期》里有这么一句话:“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居日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居东,西有午”,合起来就是一个“许”字,知道了这个字之后,就知道下面的一句肯定是“昌”字。这仍然是在强调汉朝到了“许昌”,不灭亡那是没有道理的。至于“黄气受”,“黄”就是土色。曹家说他们是土德,现在该是“土”代“火”的时候了,就像当年刘邦说赤代白一样
历史文献搞了这么多,再搞下去,人家就会疲劳起来,还是再搞个现实一点的吧。大家知道,那年是庚子年。于是,那些人又在“庚子”两个字上做了一篇文章。当然,这篇文章也只有两句话:“庚者,更也。子者,兹也。圣人制法天下治。”“庚”就是变更的意思,“子”就是这里的意思。连起来说,历史到了这里得改朝换代了。当然,这个话说起来,就有点让人抓把柄了。因为按天干地支的历法算起来,六十年就会有一个“庚子”,是不是六十年后又“更兹”一回?那曹家的朝廷不就成了短命王朝了吗?当时,那些人也管不了那么多,先把当下的事搞定再说,六十年后,大家都死了,谁还管那么远。当然,后来曹氏的政权还真是个短命王朝,而且只存在了四十五年,还没到第二次庚子,就更名换姓了
虽然这些预言现在看起来,哪一条都是超级雷人的,但当时人们就信这一套。大家就觉得曹丕应该当皇帝,汉朝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刘协也天天在这些预言的轰炸之下。他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但是他知道,再不提高认识主动出来,自觉配合,要等到曹丕亲自动手,后果就严重了。于是,下诏说决定向尧舜学习。来个禅让,然后让曹丕当皇帝
大家一看,玩了这么多理论,终于走到最后一步。现在就等曹丕在诏书上签上“同意”两个字,就顺利完成任务了
曹丕比谁都急于在那里签个同意,可他这时却硬不签。他还要秀一下传统美德,装一下谦虚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也知道曹丕是在玩谦虚,而不是真的谦虚。于是,一帮人就更加拼命地开展劝进工作。陈群、司马懿这些人轮番上场,天天做曹丕的思想工作。刘协虽然极端痛苦、空前郁闷,但也还是用皇帝的口吻,几次三番地命令他赶快办好手续
曹丕看到这个形势,心里爽得要死
他这才懒洋洋地对大家说,看在大家的面子上,我就考虑考虑吧
建安二十五年十月十三日
汉献帝最后签发的文件就是退位文件。他最后用皇家的礼仪祭了高祖庙,把这个事向他的老祖宗进行了一次说明,然后派张音持节奉玺授诏册,去交给魏王曹丕,正式办理禅让手续,权力算是和平交接了
于是,在繁阳布置庆典会场,做好神坛,于当月的二十九日,魏王曹丕正式宣布自己为皇帝,国号魏,改元并大赦
从这一天起,经历了四百年的汉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刘氏政权从西汉走到东汉,最后走到了尽头
大家一定还记得,当年曹操为了不让别人当外戚,就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让他这个丞相兼任国丈。现在他的儿子把献帝废掉,他那个皇后女儿也跟着被废。于是,那个女儿心里就很不爽。当曹丕派人去跟这个妹妹要玉玺时,她死活不给。她到底是曹操的女儿,还是很有个性的。当初曹操明明知道这个刘协是个废材,他们曹家迟早要把他拿下,可为了自己那个不可告人的目的硬是把女儿嫁给这个老男人。才嫁过去没几年,皇后生活还没有找到感觉,现在就把人家废了。这成什么话
后来,使者来了多次,她知道她是守不住这个玉玺的,于是把那个玉玺狠狠地丢在地下,然后大骂哥哥:“老天肯定不会保佑你这样的人。
曹丕对自己妹妹还是很理解的,所以也没有把她怎么样,拿了玉玺就高高兴兴去履行皇帝的职责
不过,很有趣的是,不光他的妹妹说他是个短命鬼,连孙权也说了同样的话。据说,曹丕称帝的消息传到孙权那里后,孙权也很不爽,大骂曹丕
阚泽笑着对孙权说:“大王不要生气。曹丕这个皇帝是当不了多久的。
为什么
他的名字不是叫丕吗?丕字拆出来一看,就是“不十”,所以,他在皇帝的位子上绝对不超过十年
一看这话就是个忽悠的话,可以说是完全不靠谱的。可后来的事实居然证明阚泽的这个忽悠的话是正确的。因为,曹丕后来只当了七年的皇帝就挂掉了。不知是他妹妹的诅咒有效,还是因为这个“丕”字在起作用
曹丕这时当然没有心思研究这些了,他还是急于进入皇帝的角色,签发了一大堆人事任免的文件。先是处理好那个前汉朝皇帝刘协,封刘协为山阳公,在他的地盘内仍然用汉朝的正统历法。也就是说,全国都在用大魏黄初年号,刘协的家中仍然可以用建安年号,同时,他仍然可以在家里享受皇帝的待遇,其实这个待遇也没有什么了
然后废掉了相国这个职务,改为司徒,改御史大夫为司空。然后看到刘协的那两个女儿长得还真好看,于是就说:“老皇上啊,你就把那两个女儿交给我吧。
山阳公刘协当然没有话说,于是,刘协的那两个女儿就成了曹丕的人
曹丕称帝之后,当然不会把许昌当成首都了。以前他的手下曾多次强调过,许昌是汉朝的亡国之地,所以他得远离这个地方。他又把首都定为洛阳
于是,中国正式进入三国时代
当时河南的人口还很稀少,曹丕觉得首都不热闹一点不好玩,就决定从冀州把十万户士兵的家属都迁到河南,充实河南的人口。那时,正好闹蝗灾,到处是饥民。个个都饿得路都走不动了,还来个异地安置,不搞成动乱才怪。所以,很多人都不赞同老大的这个政策
可曹丕仍然坚持
后来,辛毗带着一帮人再去找曹丕。曹丕一看就知道,这些家伙又进来陈述他们的反对意见了。本想来个回避。可刚当皇帝没有几天,就耍这个花招,人家会说这太不像皇帝了。于是,就坐在那里,做足脸色给大家看
其他人看到曹丕这个脸色,就都在那里发抖,不敢作声。他们知道,曹丕别的水平比他老爸差多了,但心狠手毒这方面一点不比曹操差
辛毗却不怕。他是这次行动的挑头人,要是他也不敢讲了,那他的这张脸就全部丢光了,他大声地说:“现在想把那些部队家属迁过来,有什么理由?
曹丕一听,就大为恼火。可他一拍脑袋,现在还真没有什么可以说服人家的理由,但他能承认吗?于是仗着自己是领导,也大声说:“你以为我的这个做法是在犯错误?”——“卿谓我徙之非邪?
“是错误的!”——“诚以为非也!”态度比铁还硬
曹丕的火气就更上一层楼,说:“我不跟你讨论这个事了。请你立即走开!
可辛毗不但没有立即走,而且一点不让步:“你任命我当你的侍中,让我天天跟在你的后面,并不是用来壮大你的随从队伍,而是要让我当你的参谋。跟你讨论国家大事是你交给我的任务,是我的职责,也是你的要求。现在为什么又不让我讨论呢?我现在所说的又不是私事,是国家大事,是为国家的安全考虑的。陛下有什么理由这么生气呢?
曹丕这时更是气坏了,可人家说的又实在是很对的,所以心里只有气愤,却没有反驳的理由。于是,他就站起来要开溜,进入内室
但还是不行
辛毗这次的胆子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大得要命,看到曹丕要耍赖——本来曹丕耍赖是给他面子了,但他仍然放不过曹丕,冲上前去,扯住曹丕的衣服。曹丕想挣脱,但挣不开。双方在那里挣扯了好久,曹丕仍然脱不开身。曹丕想不到这家伙履行起职责来,还真是硬,而且还死硬到底,也有点软了
辛毗说:“现在要是搞这个移民,就会失掉民心。民心没有了,粮食又没有,这个后果是说有多严重就有多严重。所以不得不狠。
曹丕没有办法,说那就只迁五万户吧
本来,辛毗是连五万户都不答应的,但看到自己都把曹丕逼成这个样子了,就答应了。从这事上看,就知道曹丕比他的老爸差多了
曹丕这辈子上战场的次数不多,但上猎场的次数很多。当了皇帝,仍然不断地去打猎。有一次,他跟大家去打野鸡,他一边射着野鸡,一边对大家说:“射雉乐哉!
可辛毗却仍然不爽,说:“在陛下看来是很爽,可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就苦得要命了。”曹丕这次倒很听话,在那里发呆了几秒钟,后来就不经常出来开展这些活动了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