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荣的眼光,尔朱兆的智商Ⅱ——神展开
第一件事无甚可表,我们不妨说说第二件事。第二件事真说起来,可以写本书,叫做《高洋作孽实录》,这里我们简单聊聊吧
首先来道开胃菜——薛妹妹事件
这位薛妹妹呢,是个歌妓,应该是个才貌双全的极品,所以,很得高洋的欢心,高洋为此将她娶进了皇宫。当然了,爱慕薛妹妹的人不少,不只有高洋一个,比如说,高岳(高洋堂叔)就对她很有兴趣,还曾通过她姐姐(简称薛姐姐)的关系,把她接到了家里,一亲芳泽,共度良宵
有一天,高洋晚上去了薛姐姐家,据说是去闲逛,然后,薛姐姐趁着这次机会,对高洋撒起了娇,说要让她老爹当司徒。结果呢?顿时之间,高洋大怒,命令武士把薛姐姐给吊了起来,然后用锯子活活把薛姐姐给锯死了…
(所以我一直疑惑,《电锯惊魂》里的情节难道是抄袭高欢?
然后,高洋找来了高岳,问他,你是不是跟薛妹妹有苟且?高岳当然矢口否认,毕竟,捉贼捉赃,拿奸拿双嘛
矢口否认也没用,因为皇帝要干掉大臣,总是会有各种办法的。很快,高洋送去了毒酒一杯,当然,高岳不愿喝,说自己没罪,但是,不喝也得喝,他的养子高归彦劝他,为了保一家平安,你喝了吧。高岳喝了,这叫“饮鸩救家”
当然,高岳一定不知道,他的宝贝义子高归彦其实把他卖了,他之所以要死,跟薛妹妹上床是其一,其二是——高归彦给高洋打小报告,说高岳家里的房子修得跟皇宫一样,就差两扇大门了…
薛妹妹事件当然没有结束——因为主人公还没出场呢
高洋呢,对薛妹妹自然是有爱的,毕竟,有爱才有恨嘛,锯死薛姐姐,毒死国家重臣、军功赫赫的高岳,都是为了薛妹妹啊。然而,有一天,当高洋突然之间想到,这位薛妹妹曾经跟高岳上过床,顿时他就疯了。疯了的结果——薛妹妹的头被武士砍了下来,而后高洋将人头藏到了怀里…
然后,高洋出宫去东山宴会去了。刚刚开始敬酒,高洋突然从怀里拿出了薛妹妹的人头,投到了盘子里,然后又命令武士继续分尸,又把她的大腿骨当琵琶来弹……大家想吧,当时参加宴会的这些嘴里嚼着食物的人,会是怎样的心情
弹了一阵后,高洋突然就感怀起来,命令手下把头和大腿都收拾起来,自顾自痛哭失声,还唱了首流行歌,叫做《佳人难再得》(西汉李延年所作)。然后,高洋把薛妹妹的尸体运到了车上离开,他自己披头散发的跟在车后,缓缓步行,一边走一边哭,见之令人动容
如果非要用两个字形容一下高洋,那就是——变态
当然,薛妹妹事件中,高欢的变态还是有逻辑的变态,“因为爱,所以恨”的变态,可以理解。但是,高欢的变态最独树一帜的地方,就是通常情况下,他的行为是没有逻辑性的,想发疯,也就发疯了
《北齐书·高祖纪》就详细记述了高洋平时无厘头式的变态
高洋时而自己唱歌跳舞,日夜不停;时而披头散发,穿上少数民族服装,身挂彩带;时而光着身子,脸上抹粉描眉;时而骑着驴、牛、骆驼、白象,不用马鞍缰绳;时而教崔季舒、刘桃枝背着自己走,肩担大鼓,由自己擂动
高洋会经常突然之间闯进王公大臣的私宅;他也会经常穿街过巷,有时坐在街头,有时睡在巷子里;天气炎热时,高洋会脱得一丝不挂去晒太阳;而天寒地冻时,高洋同样也会脱得一丝不挂,到处乱走——连手下看了都觉得冷…
修建三台时,鹰架高达二十七丈(一丈是3.33333米),两架相距二百余尺,连工匠都觉得十分危险,作业时都绑着绳索,害怕失足跌下。而高洋同志则不以为意,在鹰架最高处恣意狂奔,如履平地,而且走着走着,他还突然停下来旋转起舞,甚至还配合音乐节怕,回身踏步。这情况,看得手下都要斯巴达了
高欢还喜欢杀人,他在院子里制造了大量刑具,每次他喝醉,就要杀人,杀了之后,还要割下此人的四肢,或者将其焚烧,或者扔掉喂鱼。宰相杨愔无奈,只能集合邺城的所有死刑犯,安置在殿庭左右,供高欢杀人之用,还给这些人起了个名字——“供御囚”。朋友们,不要以为“供御囚”就只是惨,还有“福利”哦,如果你三个月没死,就会被赦免了。一句话,看运气咯
北齐所有人都知道高洋是个疯子,有次,高洋问路上的一位妇女,说你认为当朝的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正当高洋准备竖起耳朵听其大肆赞美之时,传进耳朵里的却是这几个字——疯疯癫癫,算啥天子
当然了,这位妇女肯定是要倒霉的了,不必多言
然后我们来简单看看高洋是怎么对待自己身边人的
有一次,他曾因为酒醉把老妈娄昭君弄成了重伤
曾经,他还用响箭射他的岳母,一边射一边骂:“我喝醉了连老妈都不认,何况岳母?”然后估计没射着,又把岳母抽了一百鞭
他的大臣们经常被他无故虐待,甚至他亲信的杨愔,都常被他打得遍体鳞伤,血湿官袍,甚至有一次,他还神经发作,要用小刀划杨愔的肚皮…
我们可以讲一件终极版本的虐待大臣的故事
有一次,高洋将要西巡,当天文武百官前来送行。然后,高洋不知道又哪来的创意,命令长矛骑兵将百官团团围住,然后交待骑兵:“我一举鞭,你们就杀!”好在当晚高洋喝得烂醉如泥,不能起床。有个叫连子畅的大臣前去禀报,说陛下这么做,百官们都很恐惧。高洋哈哈大笑:“恐惧是不是?如果恐惧,我就不杀他们了。”于是就去了晋阳…
高洋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奸淫高家妇女,凡是被他看上的,都难逃魔掌。甚至,他还把魔掌伸向了尔朱英娥(尔朱荣的女儿,元子攸的皇后,后来嫁给了高欢,生了个儿子叫高浟),因为尔朱英娥抵死不从,他当即将其格杀;他还看上了皇后李祖娥的姐姐,为此把姐夫元昂用响箭活活射死,地上血流成河…
高洋对弟弟也很恶劣。他的七弟高涣,因为“亡高者,黑衣”的谶语,被他关入了地牢(逻辑是,“七”跟“漆”同音,而有次高洋问手下,什么东西最黑?手下回答是“漆”)。他的三弟高浚因为老喜欢劝谏他,也被关入了地牢
关入地牢还不算,最后,他还把两个弟弟活活弄死了,我们看看当时情景
后来高洋去了趟邺城,专门视察了这两位囚犯,还跟他们引吭高歌合唱了一曲,看到两个弟弟情况也挺惨,就想把他们赦免。结果,高洋的九弟高湛,因为跟高浚有隙,不同意放人,还对高洋说:“猛虎怎能出笼?”高浚也听到了这话,当即大声道:“步落稽(高湛乳名),黄天见证!
高洋听了高湛的话,也觉得两位弟弟都不是善茬,要是放了出来,将来难免报复,于是,他亲自用长矛猛刺高涣,又让卫士刘桃枝也向铁笼中的两位亲王猛刺。每次长矛刺入,高涣和高浚就拉住长矛,奋力将其折断,哭嚎之声,震天盈野。高洋玩够了之后,就下令往铁笼里投掷火把
然后,两位亲王终究还是被活活烧死…
不惟如此,高浚和高涣的老婆陆氏和李氏分别被高欢赏赐给了两位杀人犯——刘郁捷和冯文洛。这二位除了杀人犯的身份,还有个身份——高洋以前的奴隶。不久后,高洋听说其实高浚对陆氏并不宠爱,就把陆氏赦免了…
高洋六弟高演,也曾因为多次劝谏,有三次险些丧命,要不是高演和高洋同一个妈——都是娄昭君的儿子,高演估计也跟老三和老七一个下场了
对待兄弟如此,对待自己的太子高殷,高洋同样也不客气
这位皇太子温柔敦厚,通情达理,礼敬贤才,博学好问,关心时局,据说声誉斐然。要别的皇帝有这样的儿子,都乐得冒鼻涕泡了,但是,高洋非但不高兴,反而很生气。因为啊,他觉得这位皇太子,汉人气太足了…
好吧,其实高洋和李祖娥都是汉人……但是,高欢家族是被鲜卑化了的汉人,他们自己是不认为是自己是汉人的,对此,我们还能说啥呢
高洋不满意之下,有一次就把高殷找来,要他亲手处决罪犯。高殷心慈手软,手抖得不能下刀,高洋连连催促,还是没用,于是,高洋彻底愤怒了。愤怒的高洋用鞭杆猛抽高殷,把孩子吓得惊恐万分,最后居然心悸口吃,精神失常。不惟如此,高洋还动了废太子的念头,好几次在酒会上做出这个表示,后来好歹是太子少傅魏收找了杨愔,谈到了废立大事不宜轻动的问题,高洋才打消了念头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苛责高洋,因为,他对高殷的不满很有道理,高欢家族都是一群恶狼,高殷这样的绵羊,又如何能够在狼群中存活呢?
别杀我儿子
公元559年七月,酗酒荒淫的高洋终于感到命不久矣,他敏锐的意识到,他的儿子高殷守不住自己的皇位,为此,他找来了老弟高演,当面指明,夺位可以,只有一个要求——别杀高殷
该年十月十日,高洋终于病逝,高殷接掌了他的帝位
正如高洋所预料的那样,高殷在狼群中很快就表现了自己的无力,两个强势的叔叔,高演和高湛,都让高殷无从应付。其母李祖娥曾经跟杨愔密谋,要干掉两位亲王,但最后由于李祖娥把这事泄露给了好姐妹李昌仪(就是被高澄逼奸的那位),而李昌仪又果断透露给了娄昭君,所以,密谋最终宣告破产
这场较量的结果毫无悬念,杨愔惨死,其族被灭,高演和高湛取得了胜利
公元560年八月三日,狼群中的羔羊高殷,终于如他父亲所料,被高演赶下了台。然而,老祖母娄昭君虽然不愿意高殷当皇帝,但同样的,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孙子有事,所以,在高演篡位的当日,娄昭君警告高演——不要动高殷
高演的皇帝生涯无甚可表,因为他只当了一年不到的皇帝,就在出外打猎时摔断了肋骨,不久后去世了。对他我们只需要知道两件事
一、即便高洋和娄昭君都让他饶高殷一命,高演最终还是干掉了高殷
当然,也不能全怪高演没人性,毕竟,高殷这样的角色(废帝),向来都是尴尬的。之所以如此,原因并不在废帝本身,如高殷这样的人物,他是既不愿也不能掀起风浪的,但是,废帝毕竟曾经是皇帝,毕竟有过法统上的合理性,所以,废帝随时可能成为叛逆者的招牌和棋子,被他们利用来实施阴谋
所以,不管废帝本人是个怎样的人物,为了以防万一,他们都必然成为篡位者的眼中钉,他们的下场,都必须是死
后世的朱棣同样篡了侄子朱允炆的位,而且朱允炆对叔叔相当不错,朱棣能成功篡位,还要感谢这位仁慈的侄子,曾经发布过不许在战场上杀掉朱棣的命令,但是,纵然如此,朱棣也容不下朱允炆。在南京城破之日,一场大火中,朱允炆神秘失踪,从此之后,朱棣就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想尽了一切办法要找到朱允炆,甚至据传闻,郑和七下西洋,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高演要干掉高殷,跟朱棣想尽办法寻找朱允炆,原因是一样的,这是篡位者的宿命,也是废帝的悲哀
高演的担心有没有道理呢?有,当然有
事实上,高湛同志,就由于跟高演分赃不均,起了反叛的念头,他把高元海关在家里一夜,请他务必出主意;这位高元海出了上中下三策,其中被高湛采纳的一策,便是要借助高殷的名号来发动叛变——好吧,这一策是高元海出的下策……后来因为高湛色厉内荏,迟迟不敢动手,还找了好几个术士来占卜,结果抽了几个上上签,说无需下手就有富贵,这才没有采取行动
(事实证明,算命这玩意,也不全是迷信,准的时候也是真准。
然而,娄昭君这位老太太,是不会考虑这么多的。当高演摔落马上,身受重伤之时,娄昭君亲自去其床边探病,然后问他,高殷在哪里。娄昭君一连问了三次,高演始终支支吾吾,娄昭君这才恍然大悟,然后,老太太生气了,怒道:“你是不是已经把他杀了?不听我的话,你活该要死!”再然后,娄昭君就怒气冲冲的转身离去了,头也不回
二、高演立了他五岁的儿子高百年当太子
废黜高殷,这不是高演一个人的功劳,军功册上,还有高湛的那一半,甚至,在这个过程里,高湛比高演更为果断。据说,在实施阴谋之时,高演跟高湛达成了默契,高演当皇帝,而高湛当皇太弟。然而,高演真上了台,却翻脸不认人,把他对高湛的承诺抛到了一边,还是让自己的宝贝儿子高百年当了太子
如果高演能够成功活到高百年长大成人,这样的选择自是没有问题,毕竟,这位老兄也是个狠角色,高湛跟他的较量,未必能占到便宜。然而,很不幸,26岁当上皇帝的高演,27岁就死了,然后,问题就来了
高演跟高洋一样,临死之时非常清醒,他深深的明白,自己六岁的儿子高百年实在不是如狼似虎的高湛的对手,与其最后让高湛抢了高百年的位置,还不如直接拱手相让,或许还能保住儿子一条小命
公元561年十二月二日,自觉命不久矣的高演下达诏书,宣布传位给弟弟高湛。然后,他特意写了封信给高湛,说高百年还小,并没有罪,你怎么处置他都行,只求一点——不要杀他
亡羊补牢,在很多时候都不晚,但是,唯有在血迹斑驳的帝位交接上,是不可行的。高演想弥补自己的错误,但是,帝位交接不允许犯错
公元561年十二月十一日,高湛在晋阳南宫称帝;同时,封高百年为乐陵王
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公元564年六月,高湛终究还是动手了
当时出现了天象上的异常,迷信的高湛便疑心国家将有变故,为了消灾避难,他就将目光投到了宝贝侄子高百年身上。正巧,高百年的老师贾德胄教他写字,不知道高百年怎么就写了几个“敕”字,贾德胄看得心惊胆战,就把这些“敕”字密封起来,呈送给了高湛。这下高湛彻底下定了下手的决心
贾德胄之所以如此紧张,而高湛又之所以如此坚决,是因为“敕”字是皇帝的专用词——专门用来宣示皇帝命令的用词…
于是,高湛把高百年召进了宫,让他写个“敕”字,经过比照,笔记完全一致,然后,高湛命令手下下手
这是一出人间惨剧——只见一群大人拖着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一边乱棍交加,一边拖着绕凉风堂四处游走,一边拖一边打,直打得高百年哀号震天,血流满地,最后连哭的力气都没有,因为已经奄奄一息。直到此时,高湛才下令——一刀砍了吧……尸体扔进了水池,池水顿时一片赤红
更令人心碎的是,高百年十四岁的小妻子斛律氏,因此变故悲伤哀号,不吃不喝,一个多月后,居然绝食而死。死时,双手紧握,无法掰开,她的父亲斛律金亲自去掰,废了好大的力,发现她手里紧紧攥着的,竟然是一块玉佩…
这是当日高百年进宫之前送给斛律氏的玉佩,是定情物,也是遗物…
高演同志,如果地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儿子儿媳是如此的惨状,不知道他想到自己当年干掉高殷时,会是怎样的情绪?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