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蜀才是关键的

伐蜀才是关键的 张仪确实是个牛人,在魏国当相国,达到了把魏国拖向历史的深渊的目的后,又牛哄哄地回到秦国,再牛哄哄地当上了秦国的首席大臣,不说在秦国里,就是在整个诸侯里,谁也没有他这样牛。苏秦走的路子也跟他一样,也是把自己转换成间谍,然后去齐国。他到了齐国,虽然成为齐宣王的红人,但却不能把那颗相印拿在手里,最后给政治对手派出的刺客当街猛砍,从肉体消灭他。尽管他临死时,仍然能报了大仇,把他的智商再表演了一把。但他的这个间谍比起张仪这个间谍来,就有很大的差距了
两人是同学,也是竞争对手。还在鬼谷子门下时,两人就在暗地里比学习成绩。所以苏秦还多次认为,自己比不过张仪。可后来,苏秦设了个骗局,硬是把张仪送上秦国相国的宝座,张仪又倒过来说自己玩不过苏秦
但他们的内心世界,肯定都认为,自己应该比对方高一点吧
两人学的专业是纵横术。而纵横术又分为两个科目。一个是合纵。一个是连横。相当于矛和盾
当然,这个矛能进攻也能防守,那个盾同样能防守也能进攻
如果光从字面上看,纵是南北,横是东西。合纵就是南北合作,连横就是东西联手。所以,曾经有人说过,纵成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也
而纵横家们对合纵的解释就不是这样死板了。他们说,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
这话是很有广告效应的。你想想,不管在什么时候,世界上弱的国家总是大多数。这些弱国的领导人虽然天天在国内大喊大叫,自己繁荣昌盛,无敌天下。其实他们最知道,他们脆弱无比,时时刻刻担心那几个超级大国打过来,自己可是连还手的能力也没有。所以,一听说这些纵横家说能够合众弱以攻一强,心里很高兴。于是,纵横家们很有市场
而连横呢
纵横家们说,事一强以攻众弱
他们跑过去对那几个弱不禁风的弱国领导人说,你只要跟着某个大国,让某个大国当你的坚强后盾,谁骂你,你就让某大国打他。谁打你,就跟某大国一起灭他
于是,这话同样很有广告效应
至少会得到某个强国领导的人重视
在后世的人看来,苏秦是合纵派的集大成者,而张仪是连横派的顶级代表
其实,苏秦刚出道时,是个顽固的连横派。他一下山,就直接跑到秦国来。他的口才很好,竞聘演讲也很有说服力。哪知,当时秦国刚搞定商鞅,对这些说客统统采取排斥的政策针,不管你的道理有多硬,他们统统不听
苏秦没有办法,只得去从事合纵工作
而张仪呢,开始却是搞合纵的,去游说魏国。但没有成功,最后被苏秦骗去当连横工作者,大获成功
从现实来说,连横工作要比合纵容易成功。合纵是把一群弱者合拼起来,最后往往会集中成一群乌合之众,貌似很强大,其实一点儿向心也都没有。苏秦刚挂六国相印时,大家觉得很兴奋,连秦国也怕了很多年,只是缩着脑袋在函谷关那里向关外偷看。直到大战爆发,六国叩关而不敢大战,这才看清了弱者合纵的本质,从此胆子越来越大
而张仪当了秦国的相国后,依靠强大的帝国做后盾,公然跑到魏国再就业,拿着两个国家的高管工资,魏国居然没有办法。齐楚两国想干掉他,最后把自己的力量跟秦国的力量一对比,就疲软下来
连我都能看得出纵横之难易程度,张仪和苏秦肯定也看得出
张仪觉得自己走的路子真对,单身一人跑到敌对国家去,威风凛凛了一把,然后一路风光地回到秦国,再任相国,觉得自己不算牛,谁是牛人
但这个天下的牛人实在太多了
这时,秦国又有一个牛人冒泡出来
这个牛人叫司马错。据说是司马迁同志的八世祖
这哥们儿也被划于纵横家的队伍里——反正现在是纵横年代,谁不会点儿纵横业务,谁就混不下去。虽然纵横家似乎是战国时代的产物。其实,现在的政客大多都是纵横家。我们几十年前,把地球划成三个世界,我们是属于第三世界的。我们要求第三世界联合起来,还真的可以贴上合纵的标签
司马错从何时开始在秦国混,连他的子孙司马迁都搞不清楚
这哥们儿可能天生低调,或者说,是个最有耐心最会抓机会的人。他看到张仪锋芒太盛,自己要是跑出来,除了给对方当陪衬之外,没有别的作用。于是,他就等。只要你还折腾,你总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他等啊等,终于等到机会来了
这时韩国高调伐秦
按道理,秦国肯定大兵冲出,把韩国猛打一顿,然后划走一块地皮
可又一个消息传出来:秦国南面的巴国和蜀国正在开打,而且打得你死我活
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蜀国很想把巴国拿下,但又怕另一个小国苴国跟巴国联合起来。于是,就先进攻苴国,想把苴国干掉后,再搞定巴国。苴国却知道,如果光凭苴国单独奋斗,没几天马上就变成亡国奴。于是,他们请巴国帮忙。到了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知道那个唇亡齿寒的经典故事。巴国连个会议都不开,就立即决定救苴国——救苴国就是救巴国。哪知,蜀国实在太强悍了。两国仍然打不过蜀国
苴国领导人一看,看来得请更强的外援了
现在苴国四周更强的外援只有秦国和楚国
当时的地理态势是,秦国和巴蜀之间并不连成一片,中间隔着汉中。而汉中是楚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楚国老早就想拿下巴蜀了。可苴国很讨厌,他们硬是扼守着剑门关。楚国先后多次用兵,但都在剑门关前止步。所以,楚国对苴国很恨。鉴于此,苴国是不能请一直要把自己一扁致死的楚国当外援的
于是,只有秦国了。秦国虽然也不是什么文明国家,但秦国与巴蜀中间隔着楚国的汉中,只有一小部分土地与自己相连,战胜蜀国后势必离去。如果不走,就将陷入巴蜀和楚国汉中郡的包围。请他们来,风险就大大的降低了。而且以前为了抵抗楚国,苴国曾经跟秦国签定过秦苴保安条约。这个条约不但适用于对楚国,也适用于对付蜀国
于是,苴国和巴国的使者就这样满怀希望地带着光荣的使命来到秦国
哪知,蜀国的使者也同时到达
蜀国是想跟秦国建立友好的联盟关系,以便秦国不会出兵帮苴国
双方的愿望都很良好。秦惠文王的态度也很和蔼可亲,分别满意脸笑容地收下他们送来的礼物,然后举行仪式,送他们回国
双方使者离开咸阳的当天,秦惠文就召开了个紧急会议,讨论是先跟韩国玩,还是先去收拾巴蜀
巴蜀很容易收拾,但道路太难走,部队在山间纵林里奔跑,多少天才可以来回一趟啊。而韩国又很讨厌。可要是打了韩国,拿下巴蜀之机就没有了。机会一失,就时不再来了
秦惠文王很矛盾
张仪说,先打韩国。理由
张仪当然有理由,而且看起来是天大的理由
我们首先跟魏国和楚国搞好关系,让他们不支持韩国。于是,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把部队开到黄河、伊水、洛水一带,拿下新城、宜阳,压制周王都,然后压迫周室拿出九鼎天下版图。然后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些诸侯国哪个敢不听?这可是成就王霸之业啊。这样的王霸之业,是大事业。我们为什么要去理那些少数民族的国家?花那么多的精力跟他们玩?那就太小儿科了
这番话是很有诱惑力的。连张仪都认为,这话肯定让老大的耳朵很舒服
秦惠文王听了当然很爽,满脸堆笑
别人一看,就都不出声了
接下来,一般就是形成决议,让张仪去执行。但仍然有反对的声音
司马错在反对
司马错说,打韩战是大错特错。为什么
他的理由一点儿不比张仪少
要真的富国强兵,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国土面积要不断地扩大;二是老百姓必需有钱;三是必须有德望。如果没有这三个条件支撑,那个所谓的帝王事业只是吹牛。现在我们秦国有很多土地吗?广大秦国人民群众并没有富裕。所以,我认为,必须先把土地扩张一下。蜀国是西南少数民族的老大,但向来腐败无能,没有多少力量。我们的大军一去,他们连抵抗的动作还没有做出,就已经完事了。我们就可以夺取他们的财富,利用他们的资源,根本不花什么力气就拿到大大的实惠,而且不给人家强暴的印象。拿了大量的利益却不被人家当成贪婪之徒,这叫名利双收。如果我们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那我们的名声就会臭得不能再臭了,而且臭过之后,一点什么利益也没有。大家都知道,周朝虽然衰落了,但他仍然是天下之主;齐国和韩国又是友好国家。周要是知道失去那个九鼎,韩要是知道失去一片领土,他们肯定会拼命联手,跟我们死磕到底。说不定,他们还会得到齐、赵的帮助,再跟魏重新修补关系,甚至干脆把那个九鼎送给楚国,让楚国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一起跟我们作对。我们还有办法对付吗?所以说,对韩作战条件还很不成熟,拿下蜀国才是上上之策
秦惠文王一听,张仪说的虽然很煽情,但司马错说的更实在。治国可不是浪漫,而是要看实实在在的利益。于是,他当场拍板,攻蜀
这一次秦惠文王下了最大的决心,要抓住这个机遇,全面解决西南问题。虽然面对的是已经打得累了困了的巴蜀,但他的首发阵容仍然是超级强大
主帅:张仪
副手:司马错、张若、都尉墨
他下令张仪带着精兵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四川
秦国大军来到剑门。苴国人民子弟兵看到是秦国老大哥的志愿军来了,很爽快地打开城门,让秦兵进入了剑门关。对这个关,楚国攻打了多年也没有打进去。现在秦国毫不费力地进关而去
秦兵在巴苴两国的配合下,直接向蜀国的首都成都狂奔
蜀国一看,那不是秦国的大军吗?他们不是收了我们的礼物跟我们签定了友好条件了吗?怎么还来
蜀国的国王很愤怒,你他妈的秦国,也太不守信用了
当然他比谁都知道,现在再怎么大爆粗口,也没有用了。现在只有刀枪相见,死磕到底
他亲自带着部队过来,与张仪对阵
当然,如果他能守住剑门关,也许秦兵对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可现在秦国已经通过剑门,大家士气正高。双方在葭萌相遇,结果自然是一点儿悬念也没有——蜀王大败,被秦军砍死
蜀国大部分土地归于秦国的版图
苴国和巴国看到蜀国一举灭亡,都觉得自己请的外援请得太对了。哪知,他们那张挂满高兴的脸还没有松下来,张仪又大手一挥,秦兵如狼似虎,又顺便把这两个国家搞定
于是,巴蜀之地,尽归于秦。张仪下令修建新的成都城
消息传到咸阳,秦惠文王很高兴。他考虑到,蜀国王室在蜀地当老大久了,必然还会有很强大的影响力。而从秦入蜀的路也很不好走(具体参见李白的《蜀道难》),要管理这个地方,也很不方便。于是,就搞了个羁縻制度,让蜀王的儿子继续当新的蜀国最高领导人,给他们来个高度自治。当然不能叫蜀王了,而是降低一级,称蜀侯。当然,掌握最高权力的不是蜀侯,而是相国。张仪让那个陈庄为蜀相
关于秦国灭蜀,还有两个八卦
八卦之一
秦国想灭掉蜀国,可因为怕找不到道路,就想了个办法,做了五个大石牛,然后在牛的屁股眼里塞了一块24K真金,然后把蜀王请来,说这五个石牛让他养好了,能拉出金子屎来。蜀王一看,呵呵,这牛真是太牛了,眼睛死死地盯着牛屁股。秦王哈哈大笑:“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吧。”于是。蜀国请来五丁,帮他开路,把这五个大石牛拉回去了。于是,张仪就顺着这路,直接进入成都,最后灭了蜀国
八卦之二
秦惠文王怕找不到路,就对蜀王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知道这哥们儿特别喜爱美女,于是,派人对他说,我想送你几个美女。可路太不好走了。怕美女会走累的。蜀王一听,就派五丁出来,像孙悟空一样,逢山开路、遇水塔桥。他们来到梓潼地界时,看到一条大蛇正钻入石穴中。一个壮士就抓住蛇尾,使劲往外拉,居然没有把蛇拉出来。他们觉得在美女面前,居然拔不出一条蛇,实在太没有面子了。于是,五个人一起来拉。五个人太过卖力,以致弄了个山体滑坡,五丁及美女全部死难,都被压在山下(具体参见李白同学的《蜀道难》)
这靠谱吧
你要是稍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这一点儿也不靠谱
不过,虽然不靠谱,但也能从侧面看出,秦国实在是做梦都想拿下这块土地了,蜀道实在太难了。开个路,要造成很重大的人员伤亡
秦国占领巴蜀的意义有多大
史书的描述是: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两年后,秦国决定再把那个义渠也教训一顿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