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到此为止

周朝到此为止 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虽然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军事冲突,但仍然出现了一件大事
首先,秦国在七月间突然暴发大规模的蝗灾和疫情。这对秦国的打击是很重大的。蝗灾严重,军粮就告急,疫情严重就更不用讲了
吕不韦还是有办法的
他下了一道命令,哪个公民贡献出一千石米,就授给他一级爵位,从此成为贵族
秦国居然渡过难关
这一年,那个糊涂的魏安王也结束了他的糊涂生涯,死掉了(在他死前,他的弟弟信陵君先死了)
秦国当然不在乎魏安王的死,派蒙骛出马,向魏国大举进攻,连续拿下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三十座城
到了这时,虽然秦国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天灾,算起来是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他们打起别的国家来,仍然轻松地取胜,拿下的地盘越来越多
诸侯国的高层对这些情况当然看在眼里,也都高度一致地认为,如果让秦国再这么无穷无尽地玩下去,他们最后都得给秦国玩得山穷水尽,估计除了那条短裤外,什么也不剩
于是,在始皇六年(公元前240年),这些提心吊胆的诸侯国又集中起来,搞了个高峰论坛,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再次启动合纵程序,由楚为合纵长,带领大家伐秦——与其老是被动抗秦,不如主动出击,过去把他打一下。这才是积极的做法
这时楚国的头号大臣正是春申君黄歇
黄歇在历史上与信陵君齐名。信陵君带着多国部队能把秦国打回去,黄歇肯定也能带着多国部队打败秦军
基于这样的一个推理,大家突然间都有了信心
于是,赵、韩、魏、卫都把部队交给楚国,让黄歇带着去打秦国。然后他们就什么事都不做,在那里坐等胜利的消息
开始时,黄歇还真没有辜负五国的期望,一战取得寿陵,然后就带着部队冲到函谷关前,大喊大叫,要杀进关中,灭掉秦国
秦国高层一看,你们以为你们是魏无忌?告诉你们,天下只有一个魏无忌。于是,果断出师
五国部队看到秦国大军从关内杀出,杀声震野,都不敢接战,然后集体败走。五国合纵再一次瓦解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气爆,黄歇你不是说你很牛吗?这仗怎么还没有打,大家便在你的带领下果断地败走了?这样败走,实在丢脸啊。你丢尽了楚国的脸。便下令把春申君处分了一把。从此,春申君也进入郁闷期,开始远离权力中心。后来,春申君采纳朱英的建议,把楚国的首都从陈地迁到寿春,然后春申君就跑到了自己的封邑那里,同时也把行政中心迁到那里
对于楚国,秦国现在根本不去管他们,你迁到哪里是你的事,我们继续打魏国,这才是王道
始皇六、七年,秦国连续攻打魏国,掠夺了大片土地,魏国已经变得更加单薄。单薄到什么地步?连那个卫国都比不过了。卫国在这一段漫长时间里,不但被我们忽略,也被当时的大国忽略了。现在魏国也到了被忽略的地步
这几年秦国虽然没有很猛的牛人,只是靠着蒙骛打天下。蒙骛仗着秦国强悍的实力,年年打胜仗,虽然规模不大,但积累起来,收获还是不少的。因此,蒙骛也成了秦国这段时间最为闪光的人物之一
但这个闪光的人物也不再闪光了。他不闪光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于始皇七年死去
这哥们儿比起白起他们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他在白起他们死后,努力为秦国打拼,不断地向韩赵魏挤压,最后从西向东,硬是把魏国打通,使得秦国直接与齐国接壤。同时也完成了对魏国三面包围的态势,魏国唾手可得。蒙骛功不可没。这哥们儿不但自己牛,后代们也很争气。蒙武是他的儿子;蒙恬是他的孙子
魏国当然不愿就这么被宣布崩盘。为了自救,魏国做了个很痛苦的决定,把邺城割让给赵国,以取得赵国帮助。你一看这个交易,就知道魏赵两国的君主都已经短视得跟老鼠没有差别了。都什么时候了,居然还做着这样的交易。这种建立在赤裸裸利益上的交易,能做出什么来
这几年,秦国因为老大年轻,又把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郑国渠那里,举全国之力,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因此在边界那里,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只是派出一些将领,搞些零星的冲突,打来一两城,算是让部队做实战演习
其他各国看到秦国突然老实了很多,觉得很爽。这些诸侯国确实也该灭亡。在这样的大好时机之下,并没有哪个国家向秦国学习,把内政修好,或者搞好外交关系,仍然是各顾各的,然后瞅准个难得的时机,突然张口一咬,把自己的邻居咬一口,大获丰收
于是,时间就到了始皇九年
算起来嬴政也二十出头了,是个大青年了。他在当年的四月二十日跑到秦国的老首都雍城那里,举行了成年加冠礼,同时佩带宝剑,算是宣告自己实习期满,可以亲政了
可是现在亲政容易吗
大家知道,他即位的时候是个小屁孩,才十三岁。大权基本都交给吕不韦掌管
吕不韦靠走夫人路线爬上权力的顶峰,觉得这条路真好走
于是他决定在这条路线上继续高歌猛进
这时,秦国妇女界最有权力的仍然是太后。此时太后的老公已经挂掉。她已经彻底沦为寡妇
吕不韦跟太后交往历史已经悠久——当初就是他先泡了这个美女,然后才交给异人的。因此他要泡这个美女,根本不用搞什么前期工作,而且这个美女现在也需要男人。当时大家都知道这回事,虽然个个都烦透了,但谁也不敢说什么
吕不韦也不怕别人说什么。他永远就是那句话,谁敢说他就敢杀
但他不怕别人说什么,却怕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嬴政
以前嬴政年纪还小,什么也不懂,你爱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可现在他大了,你还敢公开透明地干什么吗
吕不韦终于怕起来了,不敢再去宫里泡老美女了
可老美女却受不住了,硬是缠住吕大哥不放
吕不韦这才知道,你要是泡女下属,要丢掉实在太容易了。但碰上了女上司,你就摊上大事了
吕不韦到底智商不低,立刻想了一个办法。找到一个年轻威猛的帅哥,把他的身份变成宦官,拔掉胡须,然后送进宫中当太后身边的工作人员
太后一看,这个宦官怎么跟其他宦官不一样?大喜,于是幸之。长期幸之的结果就生了两个孩子
呵呵,这个结果跟以前宣太后泡义渠王差不多。只是宣太后泡义渠王是带着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是用自己的色相骗取义渠王不在边界闹事。如果要派军队去对付那个义渠国,估计得要几万大军,奋战多年也未必解决得了。而宣太后一脱衣服,以一人之力,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难题。既爽了自己,对国家也大为有利,何乐而不为
现在这个太后只是满足自己的欲望,从境界上根本不可与宣太后相比
太后自己跟帅哥生了儿子,一点儿也不脸红,反而觉得这个帅哥太厉害了,干脆封他为长信侯。一个文信侯,一个长信侯。全是信字辈
后来干脆把政事也交给他批示
这样一来,他手中的权力就无穷大了
大家看到这个长信侯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他说要提拔谁,谁肯定会得到提拔;他说要处分谁,谁肯定得下课。于是,大家便都跑他的门路,一时间,他门庭若市
嬴政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头。太后和怕被嬴政发现,后果会很严重,就骗他说,宫中的风水不宜太后长住,他们要搬到雍城的离宫住。嬴政当然没什么话说
看到嬴政原来这么好忽悠,就更加放手扩大自己的权力
这哥们儿看到现在秦国里谁都怕自己,就有点嚣张起来,那双眼睛就有点看不起人来,那张嘴巴说话也不用打草稿了,什么也敢说
有一次,他跟一个大臣发生了口角,争不过那个大臣,就指着那个大臣大声骂道:“老子是秦王的继父。你是什么人?敢跟老子作对?
那个大臣一听,也是气爆了,不再跟他争下去,直接去找嬴政,把这个话一字不落地说给嬴听
嬴政一听,当然气得要死,当场下令把这个家伙移交司法机关
想不到嬴政居然来得这么快,当场怕得要死。他知道,如果让嬴政抓住,他那颗脑袋立刻会被砍下来。这哥们儿不甘心这样死去。老子连太后都敢泡了,为什么还怕你这个嬴政?于是,来个一不做二不休,盗用皇家的公章发了个文件,把部队调进来向嬴政居住的蕲年宫发动进攻,想把这个青年老大干掉——我不干掉你,你也会做掉我
嬴政马上下令相国带兵平叛
双方在咸阳大战。结果事实证明,房事厉害的人,军事不一定厉害。最后,的部属在伤亡几百人之后,疲软下来。老哥子也知道自己打不过人家了,就选择了“败走”
嬴政当然不会让他成功“败走”。他才跑了几步就被人家抓住,结果是“夷三族”
嬴政这一次实在是气爆了,把所有的党徒都抓起来,然后“皆车裂灭宗”。罪行稍为轻点的,全部“徙蜀”,一共有四千多户人家,让他们一路浩浩荡荡结伴而行,体验一下蜀道之难。从这个数据看,当时的政治势力真的很大。当然,按照嬴政的性格,在镇压这个政变过程当中,肯定来了个肃反扩大化,顺便打击一大片,使自己的权力得到巩固。这哥们儿刚刚亲政,正愁找不到借口肃清太后及吕不韦余党,哪知这个却为他制造了这个机会,让他举起大砍刀,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把谁列入黑名单,砍死没商量
至于他的老妈,他也一视同仁,坚持太后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把她迁移到雍城的阳宫,实行监禁。那两个非法生育的儿子,也全部杀死
处理那个,即使搞得再过分,也没谁出来说什么。但把太后也同时治罪,按当时的价值观来说,是很不合孝道的。她再怎么给你老爸批发绿帽子,也仍然是你的老妈啊。没有老妈哪有你?作为儿子的,一般是不能处分老妈的。于是,很多人就摆起大道理,天天在嬴政面前说:“你不能这么对待老妈啊。这不是做儿子的本分啊。你还是赶快把老妈放出来吧。
嬴政听后大怒,下了个命令: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断其四肢,积于阙下
但仍然有人不怕,硬是出来死谏。嬴政在这件事上,把他的性格表现得十分到位,谁敢说老子就敢杀。于是,一共有二十七个人被杀死
嬴政这么一开铡,大家一看,这哥们儿是来真的,便不敢再说什么了,他关的是他的老妈,又跟你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何必多嘴去找死
嬴政心里很高兴,觉得自己这么一杀,威信立马狂涨。看来再也没有谁不怕死了
哪知,仍然有
这个人叫茅焦,齐国人,现任职务是秦国客卿。能当客卿的一般口才都很牛,而且善于抓住表演的机会,在最惊险的时刻大出风头。这哥们儿在嬴政杀了二十七人、百官噤若寒蝉之后,这才站出来,直接找嬴政
嬴政也知道这哥们儿又来多嘴了,便派人警告他,若不见夫积阙下者邪。你难道没有看到宫阙之下那么多尸体吗?你还想把那些尸体堆高吗
茅焦当然没有给他吓着,一脸严肃地对来人说:“不是说天上有二十八宿吗?现在死了二十七人,还缺一个才够二十八之数。这个数就由我来填充吧。你以为我真的怕死?
那个使者进去把他的话全面向嬴政传达了
大家一看,知道这个老茅的死期到了,都纷纷跟他划清界限。他的老乡更是紧张得要命,平时都在一起喝酒泡妞,现在追究起来,恐怕自己也逃脱不了干系,便趁着嬴政还没有下令处理茅焦之时,都卷起来包袱狂奔跑路,一路都骂这个茅焦,然后又骂自己倒霉,为什么自己跟这样的人当同乡
嬴政听了使者的话之后,当场大怒起来,下令,把他生煮了。看他能不能跟那二十七人一起成为二十八宿
嬴政下令之后,心头的怒火还在熊熊燃烧,便一边手按剑柄一边大爆粗口,气势磅礴地骂着茅焦,喝叫茅焦滚进来
茅焦缓步而入,来到嬴政面前后,说:“我在死之前,想跟大王讨论一下我的生死观。大王应该答应吧?
嬴政说:“你说!
茅焦说:“大王近来车裂假父,把两个弟弟装进麻袋里乱棍打死,然后又把老妈关起来,还要残杀敢于劝谏的大臣,残暴程度史无前例,恐怕夏桀、商纣都没有做过。天下人听到这个暴行后,肯定会人心涣散,再也不会向往大秦帝国了。所以,我很担心。我说完了。
然后解开衣服,主动地躺到刑具上等着刽子手开展煮人的工作
嬴政虽然残暴,而且残暴起来什么也不顾,但这哥们儿是一代雄主,心里别的可以不装,但却装着这个天下,做梦也想把这个天下统一了。你说别的他可以一概不理,但关系到统一大业,他还是可以先把残暴放下的。这时听茅焦说这么做,会让他统一天下的愿望完蛋,马上脸色大变,略一思忖,觉得真有道理,便下了大殿,把正安然等死(其实是等着提拔)的茅焦扶起来,说:“你起来穿好衣服吧。我虚心接受你的劝告。
现在你看到了吧?同样内容的话,不同的人说了,会有不同后果。那二十七人没有一个活着离开这个宫殿,而茅焦同志却被秦王拉起来向他表示接受批评
还没有完。要是这样的结束了,茅焦的表演就太不值得了
嬴政立即下令,封茅焦为上卿。然后,亲自当马夫开着车,“虚左方,往迎太后,归于咸阳,复为母子如初”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