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得失

孙权的得失 老一套就是火攻!东吴是江南水乡,可关键时刻还是火帮上大忙
陆逊命令全体士兵每人都准备一把茅草,冲到敌人的营前之后,不要举着兵器去战斗,而是点火,专门烧敌人的营盘
大家一听,这个办法就是好
刘备在山上窝了这么久,终于等到陆逊过来送给他一场胜利,心情很好,叫大家一定要好好守营,专等敌人来送死。可他只想到防备敌人前来进攻,却没有想到人家会用火攻,因此,全军上下一点防范意识也没有。等看到敌人到处放火时,这才知道坏了事。他想叫大家灭火。可他们现在是在生态环境十分良好的山上,到处是草木。这些草木一经着火,怎么可能灭得了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火不是他们这些子弟兵可以搞定的,就纷纷大叫着冲了出来。刘备也没有办法了,也随大家跟着冲出来
到了这个时候,刘备手下那些川兵再怎么英勇善战,战斗力也迅速归零了
陆逊下令全军出击,向刘备四十多个营寨全面进攻
蜀军将领杜路、刘宁拼了一下,最后再也拼不出去了,只得大叫请求投降
刘备带着部队上了马鞍山,部署了大量部队,环山保卫他
陆逊下令各路大军向刘备进攻
刘备的这些部队这时已经没有一丁点儿战斗力了,看到东吴部队四面八方冲杀上来,还没有交手就已经全面崩溃,一场战斗下来,被人家杀了一万多人
刘备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再不逃走就没有跑路的机会了。他连夜冲出重围逃跑
陆逊下令继续追击,别让刘备跑得那么舒服
这时刘备手下也没有多少部队了,而敌人追击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如果再这么被人家追下去,估计不用半天,就会被东吴兵追杀上来,那时关羽的下场也就是自己的下场
刘备叫大家把兵器和军装都全部烧掉,用火来阻拦一下敌人前进的步伐
连陆逊也料不到刘备居然还会这一招,追击部队只得在熊熊大火面前停下脚步,先把路上的大火灭了。可刘备却赢得了逃跑的最后时间,在全军覆没之后,胜利大逃亡
在整个战斗中,虽然刘备部队在大火的焚烧之下,除了被人家猛砍之外,基本没有什么作为,但还是涌现了几条硬汉
第一个是傅彤。他在刘备突围中,是刘备的殿后将军,带着自己的人马阻击陆逊部队。他作战虽然很猛,但手下的士兵已经没有几个,没几个回合,就被敌人全部消灭光,最后只剩他一个人在战斗,就都劝他投降。哪知,他越打越猛,而且还一边打,一边大骂:“安有汉将军而降者。”意思是,他们大汉哪有什么投降将军——其实,此前就有两个将军刚刚办理了投降手续
第二条好汉叫程畿。他本来带着水兵在江上,这时也被吴兵围住暴打。他一边抵抗一边后退。这时,他们的方舟都连在一起,行动起来很不灵活。他的手下劝他说,现在把方舟解开,咱们逃跑还来得及。可程畿也是个死脑筋的人物,硬是不解开方舟,还大声说:“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兵,从没有受过逃跑训练。”最后,当然只有战死了
这两个人算是用鲜血为刘备挽回了一点面子
最郁闷的是黄权了。他因为向刘备提出了一个正确的建议,最后被刘备安排到江北来。他虽然觉得刘备采取的战略战术是错误的,是会导致失败的。可他一点也没有想到,刘备会败得这么彻底、败得这么迅速。当他意识到刘备已经完全失败的时候,他的退路已经被东吴的部队切断了。这时,摆在他面前只有三条路。一条就是被打死,另外两条就是投降。一条是向东吴投降,另一条就是向魏国投降。最后他通过思考,觉得向战胜国投降太丢人了,于是,他选择了第三方——魏国。他带着他的部下跑到魏国,请求投降。曹丕一听,当然高兴得要命——连仗都不用打,人家就主动前来投降,看来自己真的到了天威难测的地步了
黄权投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蜀国。大家都大骂黄权的是个可耻的投降派,在大家困难的时候做出叛逃的行为,应该把他的全部家属抓起来,然后砍掉。可刘备这时显得很厚道地说,是他对不起黄权,不是黄权对不起他啊。仍然让黄权的家属过着以往的生活
曹丕很快就接见了黄权,笑着对黄权说:“你现在投降了我们,是在向脱离项羽的韩信和陈平学习啊。
黄权说:“我受刘备之恩很重。现在既不能投降东吴,又没有了回去的路子,就只好投降老大。我投降的目的就是要保住这条老命而已,哪能跟韩信他们比?
曹丕立即就任命他为镇南将军,而且还加个侍中的头衔——侍中就是天天陪在皇帝的身边,是皇帝的核心幕僚,最后,觉得这样仍然对不起黄权,居然还让他陪自己在专车上坐着到处去视察工作。没几天,从蜀国那边传来消息说,刘备现在已经恼羞成怒,把黄权的全部家属全部砍死了。曹丕听说之后,立即要为黄权的家属开个隆重的追悼会。可黄权却不同意,说:“我跟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很铁,他们最了解我的为人,哪会杀我的家属。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
过了一段时间,消息再次传来,黄权的家属现在还很幸福地生活着
马良本来是接受任务不断地开展团结少数民族工作,在刘备大败的时候,他还在执行任务当中,于是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最后死在武陵境内。这几个人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现在有的战死,有的投降,有的死在外面
大战一结束,东吴的那些将领,这才个个佩服陆逊
本来当初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时,大家都有点发呆。很多人都是孙策时代的高官,无论年纪还是作战经历以及战功,都比陆逊强了数倍。现在周瑜、鲁肃、吕蒙这些牛人死了,也该他们当一回老大了。可孙权却让陆逊上。他们能服吗
陆逊到新岗位上班的第一天,立即发现这些人的脸上全是牛得很的神态,他们在面对陆逊时,眼里全是绝对鄙视的目光
陆逊一看就知道,这样下去,他这个大都督肯定指挥不动他们,如果这些人一个都指挥不动,他这个大都督的公章不就成了橡皮印章了?他开会时,大家只顾自己说笑,一点不把他的话当话,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一样。他知道,他要是再不愤怒一次,以后他再怎么愤怒都无效,立即提高声音,厉声高叫:“刘备是天下有名的猛人,连曹操都怕他几分,都被他玩得要吐血。现在他就在我们的面前,是我们强悍的对手。大家都应当团结起来,杀敌立功。现在你们却在这里各干各的,一点不把我放在眼里,不听我的指挥。告诉你们,我虽然是个读书人,但现在是受了大王的重托,受了东吴人民的重托,全权负责指挥这次大战。大王为什么任命我当第一把手,而不任命别人?是因为他相信我是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的。我宣布,从现在起,各位都听从我的指挥!谁不听从指挥,就军法从事!如果谁以为我不会处理违法乱纪的人,那可以试一试。
大家一看,陆逊的脸上果然布满了杀机,这才不敢再嚣张了
后来,把刘备打败之后大家才知道,这个陆逊真有水平。如果是他们,这次战斗即使不失败,也不会胜利到哪里去,更不会胜得这么彻底。于是个个都堆着笑脸对陆逊说:“大都督,我们服了你。”当然,最佩服陆逊的人就是那个孙桓,他在第一时间里跑过去找陆逊说:“以前知道你不发兵救我,我天天在那里骂你。现在我知道你才是真正的牛人。
孙权知道这些事后,对陆逊说:“开始时,那些人不听你的命令,不把你放在眼里,你为什么不直接向我报告?
陆逊笑着说:“这些兄弟都是大王的心腹,带兵打仗,仍然要靠他们。我要是跟他们玩这种打小报告的把戏,还算什么大都督?
孙权一听,也大笑起来,让陆逊当大都督真的当对了,又任命陆逊为辅国将军,兼荆州牧,封江陵侯。从此,陆逊就成为东吴头号牛人,为东吴守住荆州一带
刘备大败拼命跑路,很难看地跑到白帝城。潘璋他们认为,现在刘备手下没有多少兵力,他们乘胜追上去,把刘备这个连曹操也怕过的牛人一把搞定,难度一点不大
陆逊当然知道,现在把刘备搞定已经没有丝毫难度了,现在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刘备,仍然是曹丕。曹丕这次居然在东吴全力与刘备对垒时没有一点参与意识,这才使得他们能够一心一意与蜀国打仗。要是曹丕那根神经突然开窍,放手南下,大打出手,他们再怎么厉害,估计那把火还没有烧到刘备的营房,东吴的地皮就已经全部归到曹丕的版图上去了
对曹丕这家伙,是要时时提防的,不能只记得刘备而不把曹丕放在心上。于是,下令全面退军。《三国演义》在讲到这个情节时,说陆逊带着部队紧贴着刘备的屁股猛追,眼看就要把刘备追得无路可走时,突然进入一堆乱石里面。并且说那堆乱石可不是谁乱摆的,而是诸葛亮事先就在这里摆的,是一个石阵,叫八卦阵,而且还派他的岳父义务守在这里。刘备通过之后,陆逊就猛冲进来。陆逊进来之后,再怎么四处乱窜也出不去,眼看一大群东吴精英就要被一堆石头困死,诸葛亮的老岳父觉得陆逊年纪轻轻就死在这个地方,太不值得了,就出面把他带了出去。记得当年看到这个故事时,心里很激动,把诸葛亮佩服得要死,然后很生他的岳父大人的气——干吗不把陆逊他们都困死在里面?然后也生诸葛亮的气,干吗在离开荆州的时候,不在荆州边境都摆上那些石头?干吗不在蜀国的边界上都摆上这个阵势?如果边境全是这些石头,管他们什么东吴的大将、魏国的大将,谁进来谁找死。到时,主动权不就全掌握在蜀国的手里了?后来才知道,这个情节史上并不存在,完全是罗贯中的演义。陆逊没有再追击刘备,完全是在顾全大局,是怕曹丕突然抄他的后方,因此得把部队重新拉回来布防
于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夷陵之战宣告结束。这一次大战跟前两次大战最大的不同点是,前两次大战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而这一次战役,双方的实力基本相当。刘备虽然多了一点,但考虑到他是进攻方,而东吴一边属于防守方,所以力量算起来基本扯平
本来,刘备在这场战役中,完全掌握主动权。而且孙权刚开始时,信心几乎等于零,先后派了两次使者到刘备那里求和。这充分说明,当时孙权已经真到了很危险的时候了。而且,开战之初,刘备几乎是每战必胜,还拉拢了一大批当地的少数民族老大,完全有能力在东吴境内大打一场人民战争。可后来刘备却失败了,而且败得十分彻底
刘备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被打得大败,这固然是因为陆逊的水平太牛,同时也有刘备犯下战略性错误的所致
刘备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不该在这个时候去攻打吴国。他在蜀地的脚跟才刚刚站稳,而他最大最凶险的敌人魏国,目前正着力于内部整顿,东吴现在几面受敌,不得不到处称臣,肯定没有能力出来找谁的麻烦。所以,他应该在这个时候,先把国力搞上去,也可以顺便派人到西部地区,不断开展拉拢活动——那一带的少数民族一直以来都有跟中原政府作对的传统,向来是个火药桶,只要你往里面丢点火星,那里就会起火。即使不能干出什么大事,但也是给魏国制造麻烦的一个点。等国力强盛了,等到吴魏之间的矛盾到不可调和甚至打到难解难分了再出手,那是稳赚不赔。可刘备只考虑到《隆中对》里关于荆州的重要性,觉得拿下了益州,丢掉了荆州,《隆中对》就成了一个跛脚的战略方针,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去抢回来。这样,在国力还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发动战争,即使赢了,最终也会失败。因为,即使他打败了孙权,自己也几乎被搞得国力殆尽了。那时,曹丕再出手,拿下他也是很容易的。即使他可以安全退回益州,依靠险要守住大本营,但东吴仍然是会被曹丕打下的。所以说,刘备一拉开这个序幕,就注定他必然要失败的
这个错误是战略性的错误,也是根本性的错误
他的另一个错误,就是不听马良的劝告,硬是在密林里扎营,最后被人家一把火烧了个屁滚尿流,不但失败得很难看,而且对蜀国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那时,蜀国没有多少人口,要组织几万兵力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现在刘备把全国的七万部队全部投入,最后被人家彻底消灭光,大伤元气,以后诸葛亮努力一辈子也恢复不过来。蜀国注定从此就成为三国中力量最薄弱的集团
诸葛亮得知刘备失败后,在那里发呆良久之后,只是长叹了一声:“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东行;就使东行,必不危矣。”意思是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够制止刘备去打东吴。即使不能制止,但有法正在,也不会被人家打成这个样子。从这话上看,我们可以知道,法正和诸葛亮的区别。法正是个很优秀的前线指挥官,而诸葛亮只是个内政高手。所以,很多人在看到刘备东征时,心里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带诸葛亮过去。其实,刘备比谁都明白,而且比谁都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他把蜀国最能打仗的人都带了过去——安排张飞与他同时出发就是一个例证。可惜张飞还没有出发,那颗脑袋就先掉了。刘备知道诸葛亮是个内政高人,而不是打仗的好料,让他主管后方事务,才是最正确的——因为打仗不光靠前线拼命,更要靠后勤保障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