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问楚国
本来,以前齐桓公曾经想教训一下楚国,把他这个霸主当成一个真正的巨无霸,成为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哪知,这些年来,诸侯们对这个霸主太过相信,什么事都找齐国老大来表个态,霸主业务太过繁忙,一会处理鲁国的庆父事件,一会又处理卫国的内乱……一时忙不过来,最后是轮到楚国没有耐心了,要跳出来挑战一下齐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当然,楚国和齐国没有接壤,中间还隔着那个倒霉的郑国,要直接跟齐国对着干,得先把郑国变成自己的地盘
这时,那个被推翻来推翻去的子突先生已经死翘翘,现在是他的儿子郑文公当老大
时间是公元前656年
这年是齐桓公三十年,秦穆公四年
楚成王也是个办事讲效率的家伙,决定才一形成,马上就带着部队隆重地向郑国跑步前进
郑文公哪抗得住楚国的大兵,急忙向齐国老大求救
齐桓公十多年前就曾经决定要发动一场齐楚之战,只是后来因为事多,腾不出手来,这才让两个超级大国这么多年没有接触,现在楚国居然主动向齐国叫板,他当然不用客气了。十多年前,他想出兵去搞定楚国,那时的理由还有点生硬,而且力量也没有现在这么强悍。现在的理由却大得很,可以大声向全世界宣布:楚帝国主义不顾国际社会的坚决反对,悍然入侵郑国,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楚帝国主义,坚决消灭侵略军
不过,齐桓公也知道楚国不是山戎,不是鲁国,而是一个老牌帝国主义,不但国土面积大,而且战斗力很强,只有突然发动袭击,突然猛扁他一顿,才会取得胜利,因此他并没有真的大声向全世界宣布讨伐楚国
按齐桓公的意思,大军快速跑到郑国,突然出现在楚军面前,先把楚军吓得脑袋进水,然后打击。可管仲认为不行。他认为,直接去救郑国,不如直接去进攻楚国。当然,凭咱的力量要单干,还是干不过楚国的——即使干过楚国,咱也累得要死了。因此,得联合诸侯组成多国部队,对楚国来个群殴
齐桓公说:“这样一来,声势太大,楚国就会有准备啊。你没事联合诸侯,去干什么?楚国不用脑子想就知道咱要干他了。
管仲说:“咱对外宣传是去教训一下蔡国。蔡国现在只是小菜一碟,咱大军过去,只眨眼工夫就可以把它彻底端掉,实力没受一点影响,然后直接把战火烧到楚国境内。楚国肯定会打败仗。
齐桓公一听,这个方案更可行,而且还可以教训一下那个蔡侯
原来齐桓公这三姨太就是蔡侯的妹妹。这个时期的诸侯都很乱,但有一个规矩却没有乱,就是诸侯之间都是你娶我的妹妹做老婆,我讨你的女儿当二奶,总之认真算起来,大家都是亲家。但这些亲家却一点不亲,不是你打我,就是我干你,总之是一边娶对方的美女,一边举着大刀砍对方的脑袋
这就是当时的明规则
蔡侯的这个妹妹很漂亮,也很有小资情调,所以齐桓公很喜欢,天天跟她泡在一起,喝喝革命小酒,玩玩小资情调。有一天,两人驾着私家船到莲花池里采莲花
蔡MM采花采得高兴,动作幅度一大,船就晃得厉害
齐桓公虽然不怕楚国,不怕山戎,但却怕水,船一晃就怕得大叫起来,而且叫得似乎天马上就要塌下来一样。蔡美女一见,觉得很好玩,干脆停止采花工作,叉开两条美腿,做起摇晃运动,把船摇得更晃,摇得齐桓公的叫声更尖锐,她觉得更加刺激
她觉得很快乐,可齐桓公却很生气,上岸之后,当场就办理了离婚手续,你爱玩摇船,你回蔡国摇去,老子需要的是美女,不是船夫
蔡美女被辞退回去后,蔡侯却生气了。我妹妹这么漂亮,就犯了个浪漫错误,你就退货回来?你以为你不要,就没有人要了?当场做主,把妹妹嫁给楚成王
楚成王一看,这个MM还真的漂亮,不就是爱玩点水啊?我水性好得很,从来不晕船。马上就接了过来
齐桓公知道后,又生起气来,老子堂堂诸侯霸主,我战斗过的地方,你居然还敢送给楚国的老大?所以,齐桓公老早就想过去教训一下蔡国。这时,管仲一提出这个方案,只一次战斗就把两个反对派都狠扁一顿,当然高兴了
齐桓公马上发出号召,带着齐、鲁、宋、陈、卫、曹、郑、许八国部队向蔡国浩浩荡荡开去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参与成员最多的多国部队
你想想,蔡国屁大的地方,能挡住多国部队的猛打吗?蔡国的国名虽然叫蔡,但蔡侯却一点不菜。他听说多国部队没头没脑地打了过来,就知道自己远远不够人家打,便急忙派人到楚国去,而且还编了个谎话,说齐国是来打楚国的,并不是要来打蔡国的。现在老子把情况跟你讲清楚,信不信由你
这虽然是个谎话,但却是个歪打正着的谎话。但楚成王仍然有点不信,齐来打我?为什么不直接杀过来,一定要走你的地皮?但他又不敢不信,就先派人去看看情况,到底多国部队的打击目标是谁
如果事情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管仲的计划就会顺利成功
可这时,另一个人出现了
这个人叫屈完,跟后来那个屈原一样,都是楚国的贵族。这时,这哥们儿现在正在蔡楚边境上执行任务
本来,管仲已下令多国部队越过蔡国直接向楚国发动突然军事行动,想一举把楚国搞定。多国部队已按照计划,全力进攻。哪知喊杀声还没有响起,那个屈完却走进来,对齐桓公说:“我奉我们老大之命在这里等你们呢。
齐桓公一听,马上就惊呆了。他对管仲说:“仲父啊,这是怎么回事啊?
管仲说:“肯定是有人泄密了。估计他们已经有了准备,咱的阴谋诡计看来泡汤了。既然他们的特使都在这里跟咱会见了,咱也只能跟他们摆道理了。
其实管仲一点不知道,楚成王这时还在犹豫,只是派人过来摸他们的底,搞他们的情报,并没有做什么准备工作,而是这个屈完太狡猾了,正在骗他们上当
当然,管仲在这个时候采取不进攻的策略还是正确的。跟楚国对着干,不能突然之间将他们打趴下,一让他们有喘息的机会,齐国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脱身出来。现在虽然是多国部队,但那几个国家向来是凑热闹的,要是真的开战,打得久了,他们肯定受不住,到时多国部队反成了多重麻烦,结果如何,真不好说了,倒不如先跟屈完谈谈,看看是怎么回事。如果楚国实在想打,就跟他死磕下去,那也是没办法的。如果楚国还有别的意思,只要争个脸面回来就足够了——反正现在争的就是一个脸面,当了这么多年的霸主,其实只是得了个脸面而已,其他实惠的东西,算起来倒真的不多
于是,管仲就跟屈完代表双方老大举行了两国会谈
屈完继续忽悠管仲,见面的第一句话就说:“俺大王早就知道你们到这个地方来,所以先派俺在这里等你们,俺大王委托俺向你们请教,俺国本来在南方,你们在北方,从来没有什么瓜葛,为什么你们要突然来打俺们?
管仲一听,更认为楚国有了准备,心里就有了不想打下去的想法,马上就说:“咱们两国本来都是大周王朝的二级机构,这你们是知道的吧?你肯定还知道,以前我们齐国刚被任命的时候,大周还有个正式文件,说,以后哪个诸侯不服从周王,跟大周对着干的,就由齐国当带头大哥去处理他。你们长期以来都不向周朝交管理费,进贡你们的包茅,使得周朝在祭祀祖先时不能过滤酒,让祖先们喝的酒不能更加纯一点。所以,近来周朝老追究齐国为什么不催楚国把这个东东拿来?齐国向来遵从周王,哪能不带兵前来?另外,当年,周昭王到楚国来过黄金周时,你们却在船上做了手脚,让他坐在破船上,最后让天子成为水鬼。所以,现在连带这个事一起,向你们讨个说法。
注意,管仲在这里列出的两大罪状,绝对是经过大脑反复过滤的。第一个罪状其实就是几捆茅草,在南方到处都有,是滤酒专用品。这个罪名的弹性很大,要是上纲上线起来,是可以灭国的。因为周朝少了这个东东,祖宗在另外一个地方,就吃不香喝不辣起来,就会在阴间骂娘,就会不保佑大家,那个后果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的。而且根据唯心主义人士无数次的证明,祖先们虽然是自己的祖先,但一到阴间就很变态,是一帮经常生气的家伙,而且一生起气来,并不像我们这样,只是摔几件家具了事,过后仍然一团和气,该吃饭的吃饭,该洗脚的洗脚,该睡觉的睡觉。他们却专门找你的麻烦,而且不去找别的活人,而是专门恶搞自己的子孙。因此得罪了祖先,在当时看来是最严重的后果,这罪是说有多大就有多大。当然,如果不当一回事,就会笑呵呵一下,不就是一捆草?那是牛吃的快餐,算个屁。反正有酒给祖先喝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过滤?说不定祖先就喜欢那个稠稠的东东,喝起来比酒水有营养多了
第二个罪名的弹性就更大了。这个罪名是翻历史旧账,把N久年前的周昭王之死摆到台面上,说是楚国以前的第N代老大害死了周昭王。这事说来就更不靠谱。你想想,连周朝自己多年来,都没有追究这个责任,你到现在还来纠缠什么?连周朝自己在档案里都模糊过去,你还能怪楚国吗
管仲把这两条罪名列出来,完全是可以伸缩的,是打是退,都给自己留下了主动权
屈完也是个外交老鸟,一听管仲的话,马上就回答,他的回答,也只有两点。第一点,很爽快地承认了不贡包茅的错误,表示以后一定超额完成任务——反正就是几捆草,发动几个农民加班加点用半个工作日就可以搞定,完全可以堵住这个罪名。第二点,就是坚决否定昭王之死跟楚国有关。那跟谁有关呢?他对管仲同志说,你要想知道原因,“君其问诸水滨”,就去问滔滔江水吧
说是江水知道,其实就跟鬼知道差不多
管仲知道碰上对手了,回来对齐桓公说:“楚国现在的态度还是很强硬的,看来得施加一点压力。让大军继续向前压过去。
于是,多国部队一直开到汉水岸边,每天在岸上猛敲战鼓,把声势做大做强
这时,楚国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派斗子文带着大军在汉水对岸列阵,与多国部队隔着汉水面对峙
到了这时,这仗是打不起来了
以当时的水战设备,谁都不敢渡江过去硬拼
斗子文也是个老鸟,一看多国部队只擂鼓不渡河,就知道管仲并不想真的干仗,就对楚成王说:“老大,管仲聪明得很,到现在还只是光叫不练,一个兵都不派下来。我估计和平的希望还是有的。不如再派个人到那边去跟他们洽谈一下,看看他们的意思。顺便看一下他们的实力,如果他们的战斗力不强,咱就冲过去搞定他们。如果他们真的强悍,咱就争取和平解决。
楚成王问:“派谁去好呢?
斗子文说:“还是让屈完过去,他跟管仲打过交道。
屈完说:“我去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已经当面向管仲认过错。如果老大想和平解决问题,叫我过去,绝对没有选错人;如果想继续打,还是另派人过去吧。
楚成王当时拍板说:“就是你去了。现在我授权给你,不管是和是战,都由你在那边决定了。我们在这边做好两手准备,就等你回来。
其实,管仲早就想和平解决。这时看到又是屈完过来,知道事情成了,马上以高规格来接待屈完。老屈一看这个排场,当场就决定和平算了,免得打来打去,那才麻烦得多
于是,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最终达成两点共识:一、楚国承认不贡包茅给周朝的严重错误,以后每年按时向周朝运去几车草包;二、多国部队后退三十公里,楚国当场兑现一车草包
这个协议,对双方而言,可以说是双赢的。楚国承认了一个错误,损失了一车草,但免了一场多国部队的打击,仍然是合算的;齐国带着多国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而来,总算讨了个说法回去,虽然没什么实质性的胜利,但面子却已经赚够了。连楚国都在自己面前认错,把N年来一直不贡的包茅全部兑现,这可是一项伟大的胜利啊,没有水平、没有实力你能办得到吗
屈完回去向楚成王汇报了这个会谈的成果后,楚成王的脑子突然又进水了,觉得这么在齐国面前承认多年都不承认的错误,面子丢得有点大了。何况齐国就这么退兵回去,肯定不是为了要几车草,而是因为实力不行,怕了他们才退兵的。他这么一想,马上就反悔起来,叫停送草车:“不用开过去了。
屈完和斗子文坚决反对,说老大要是开这个国际玩笑,老大您就太无耻了
楚成王一听,两个人都骂自己无耻起来,那自己是真的无耻了,因此只得赔着笑脸说不做无耻的老大,派人把包茅送过去,另个给八国都送了一份楚国的土特产和现金,让大家的脸都笑歪了
齐楚之战之前,声势大得要命,当时所有的军事评论家都以为,史上规模最大的大战争就要爆发,诸侯之间马上就得血流成河,一大批优秀的军事家就要产生,哪知最后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国部队只是组成了一个阵容可观的旅游团到汉水北岸一游,看到汉江的水还是很环保的,是绝对没受过污染的,然后还拿了楚国的礼物,就都回去了
当然,回去之前,齐桓公照例又开了个诸侯大会。楚国派屈完前来跟八国诸侯签订了召陵宣言,承认齐国的老大地位。同时,齐楚两国还就郑蔡两国问题达成了谅解,即齐国不再为难蔡国,楚国也要放过郑国。算起来,谁也不吃亏
当然,对于齐国来说,这次跟楚国的交锋,使齐国的霸主事业更上一层楼,达到了历史新高
当然,主导这次外交事务的仍然是管仲
后来,鲍叔牙偷偷地问他的老朋友:“我有点晕菜了。楚国到现在已经称王,这可是个大罪名啊,你为什么忽略不计,却是纠缠那几车茅草?
管仲笑着说:“那个称王的罪名实在太大了,咱要是提,他肯定不会认错。他一不认错,这仗就得打下去。你也看到楚国的实力了吧?要是打下去,这仗估计要打得没完没了,到头就是胜利了,咱的综合实力也玩得差不多了。到时还拿什么资本去当霸主?所以,得了面子就已经胜利了。为什么一定要去打个你死我活?
老鲍一听,心说,老管的水平,老子无论如何也赶不上了
让楚国认错,取得面子上的胜利,是齐国霸主事业的一个高峰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离骚(高中课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
屈原列传(高中课文)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
-
过秦论(高中课文)
...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
-
中庸(高中课文)
...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苏武传(高中课文)
...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
-
论语十二章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
劝学·高中课文
...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
论古十二首
南渡衰微气数过,中原摇撼震干戈。勤王有志谁如此,存祀无功可奈何。燕市魂飞光日月,金陵目断哭山河。丹心汗照留青史,沉痛当年正气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