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入关记Ⅳ——豁得出的儿子

李渊入关记Ⅳ——豁得出的儿子 不管是东都城内,还是东都城外,都对宇文化及的到来感到不安——在李密看来,宇文化及弑杀杨广,其志不小,是敌非友,眼下前有宇文化及,后有东都隋军,一人抵挡二敌,如之奈何?在东都政府看来,宇文化及弑君悖逆,是敌非友,近有李密长期对峙,远有宇文化及虎视眈眈,如之奈何
于是,宇文化及一来,大家都慌了,李密慌了,杨侗也慌了
怎样解开这个困局呢?有个叫盖琮的人,倒是很不怕死,上了一封“大逆不道”的奏疏,表示,宇文化及这个混蛋,自然是个大混蛋了,不能指望了,但是,李密这个混蛋,还是小混蛋,是不是考虑招降李密这个小混蛋,共同对付宇文化及这个大混蛋呢?这个建议实在是石破天惊,言人之不敢言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个“化敌为友”的建议确实很妙,确实是解决当今危局的唯一办法。所以,在有人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后,“七贵”中的成员,元文都,也开始应和起来:“今仇耻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密罪使击化及,两贼自斗,吾徐承其弊。化及既破,密兵亦疲;又其将士利吾官赏,易可离间,并密亦可擒也。
盖琮说的是“化敌为友”,而元文都更进一步,说的是“鹬蚌相争”,此议得到了七贵中卢楚的支持,于是,杨侗派遣盖琮前往游说李密
彼时的李密,已经跟宇文化及接上了火,地点则是在黎阳
当时宇文化及率军杀奔黎阳,黎阳守将乃是徐世绩,看到宇文化及兵锋甚锐(宇文化及的部队叫做“骁果”,乃是隋军中最精锐的力量,尽管宇文化及脑子不好使,但是真要跟这支部队硬碰硬,谁都得掂量掂量),徐世绩也不免不敢轻易交战,乃引兵西撤,退守仓城
宇文化及于是兵不血刃的攻取了黎阳,而后又分兵前来围攻徐世绩。此时,李密率步骑两万驻扎于清淇,与世勣以烽火相应,而后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此后,宇文化及屡次进犯仓城,李密都率军包抄其后,令宇文化及不甚其扰
宇文化及攻击不力,而李密也没办法一口吃掉宇文化及,于是,双方准备效仿当日楚汉之争的项羽和刘邦,隔河喊话
论起喊话的能力,李密自然是完爆宇文化及,他首先开骂:“卿本匈奴皁隶破野头耳,父兄子弟,并受隋恩,富贵累世,举朝莫二。主上失德,不能死谏,反行弑逆,欲规篡夺。不追诸葛瞻之忠诚,乃为霍禹之恶逆,天地所不容,将欲何之!若速来归我,尚可得全后嗣。
宇文化及听李密揭他的短,沉默了许久(估计是半天不知道怎么反驳),低着头看着地上,良久之后,终于回话了:“与尔论相杀事,何须作书语邪!
好吧,我还是高估了宇文化及,事实是,他根本就没听出李密是在揭他的短,他不回答,不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回应,而是压根没听懂李密在说什么——这个混蛋,咬文嚼字的,真你娘不痛快,要干就干呗,掉什么书袋啊
李密看宇文化及憋了半天,还以为能说出什么有分量的呢,结果搞了半天,敢情是没听懂,李密是被雷着了,对着手下表示:“化及庸愚如此,忽欲图为帝王,吾当折杖驱之耳!
当然,实话说,李密还是没弄懂宇文化及,尤其是,“忽欲图为帝王”的“忽”字,就表达了李密的不解。其实,事情没那么复杂嘛,李密想太多了,宇文化及仅仅只是想回关中,你跟他较劲,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李密不让路,宇文化及还是只能攻,不久后,就准备了攻城器具,逼向仓城,而徐世绩则针锋相对,在城外挖了很深的壕沟,以此自固;于是,宇文化及杀到城外一看——壕沟那么深,怎么过
就在宇文化及在转动他不怎么灵光的脑子,想着怎么从壕沟那儿过去时,突然,壕沟中冲出了大量的军队,宇文化及毫无准备,还以为徐世绩有什么妖术,能“地遁”呢,登时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好容易准备好的攻城器具,也都被烧了
咋回事呢?原来,徐世绩的壕沟乃是一沟两用,地下还挖了地道,壕沟中突然出现的军队,不是会“地遁”,而是压根就是从地道里出来的
仓城的相持战,李密虽然挫败了宇文化及,但是,他非常担心自己在跟宇文化及交战的途中,会被东都部队在背后偷袭,以此想的脑仁都疼
就在此时,李密听说盖琮带着杨侗的诏书前来,不免大喜过望——即便是“鹬蚌相争”,也比“两面受敌”要好啊,不是么?于是,李密立即上疏给杨侗,要求投降,而且,他还立即送上了一份见面礼——宇文化及的部将于洪建
杨侗自是乐得如此,对李密封官加赏之后,表示——搞定宇文化及先
搞定宇文化及,这是一定的,杨侗不这么说,李密也一样要搞定;但是杨侗这么说了之后,李密就能心无旁骛,将所有的精锐兵力,投入到东线战场上来
然后就是一场大战?然后是,李密派人去跟宇文化及和解…
看不懂么?至少宇文化及就没看懂。从一开始的坚壁固守,到如今的低姿态求和,宇文化及不怎么灵光的脑子,只能想出一种可能性——李密这小子,顶不住了,怕了他了。呵呵,认输就对了,省的哥哥动手
当时,因为宇文化及乃是悬军远来,无后方作战,以此,在黎阳跟李密相持了多日后,不免就遭遇到了后勤危机——快没吃的了。正在宇文化及想着怎么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时,李密派人来求和了,于是,宇文化及乐了——既是如此,要吃要喝,李密自会供应,还担心啥?弟兄们,敞开肚皮,该吃吃,该喝喝,吃好喝好,吃饱喝足,造啊
看懂了么?智商正常的都应该看懂了。显然,李密的求和,乃是一个陷阱,他只是在麻痹宇文化及,只是在拖延时间,他在等待的,是宇文化及粮草用尽的那一天——这种战略,早在李密坚壁固守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只是,李密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这么初级的骗术,居然真能把宇文化及给骗个干净…
所以,李密搞定宇文化及,只剩下了时间问题?按照计划,是这样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最让人恶心的事情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宇文化及是个傻子,但是,有句话叫做“傻人有傻福”——当日赵行枢和司马德勘密谋政变时,他的“傻福”就让他躲过一劫;而今李密给他下了个套,眼看着他不日将亡时,“傻福”再度眷顾了他。李密的军队中,有人犯罪逃亡,此人投奔了宇文化及,然后,把李密的部署合盘托出…
此时,宇文化及的粮食刚刚吃完,闻听此言,不免暴跳如雷,于是立即率军渡过永济渠,向童山的李密大营,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李密万万没有想到,宇文化及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向他发动攻击,可以想见的是,他立即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瓦岗军在跟隋军的长期对抗中,总算训练有素,并没有立即就被宇文化及击垮,战事还是非常激烈,从早上七点,打到了晚上七点,然后,渐渐的,战事开始朝着有利于宇文化及的方向进展
宇文化及的部下,乃是一群杀红了眼的饿鬼;而瓦岗军,不管如何训练有素,这场战事,终究还是仓促应战;这样的进展,自然并不意外
李密本人则率军且战且走,然后,在战斗中,他中了箭,接着从马背上摔下,晕厥了过去,而他的左右侍从,看到后面追兵将至,也是大难临头各自飞,瞬间就没了踪影……追兵的马蹄声越来越急促;杀声越来越响亮;暂时失去意识的李密,眼看着,就要永远失去意识…
此时,天神下凡了
李密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走了,但好在,还留下了一个——秦叔宝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秦叔宝一个人支撑起了大局,他如同当年的赵子龙一样,杀出了一条血路,带着休克的李密,逃出了生天
更重要的是,很快,秦叔宝就收拢残兵败将,再次杀了回来,在血战多时后,终于奋力将宇文化及击退
这场战事,于李密而言,如同做了一场噩梦,一场有断点的噩梦,直到他醒来的那一刻,他都未必明白,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历史的奇妙总是如此,人算不如天算的事情,总是在不断的发生,所有人都不能从故事的开头,去预料故事的结尾。中国人将皇帝称为真命天子,虽不免有封建迷信和政治需要的成分,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没有命,是当不了天子的
李密几乎拥有所有的政治素质,但是,很可惜,他缺了最重要的一点——命。在正常情况下,李密几乎拥有99%的可能性,在不付出太大代价的情况下,搞定宇文化及,但是,历史上真正发生的事情——却在那1%中
这场战事,《资治通鉴》只用了六十五个字,寥寥数笔,匆匆带过,但是,以后我们就会知道,这场战事对李密、对瓦岗军、乃至对整个隋末局势的影响,或许用六万五千字都无法尽述
当李密醒来后没多久,瓦岗军大营中,却来了个意外的客人
这位客人,叫做许敬宗,他是王轨的使者。这位王轨,是前东郡通守,不久前,在宇文化及率军到此后,他举城投降,还被任命为刑部尚书。这样的人物在这样的时刻,出现在这样的地方,确实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当然,李密还是见了他。然后,许敬宗就表明了来意,很简单,很直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投降
王轨之所以派人向李密投降,是因为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理由——他再也忍不了宇文化及了
据说,宇文化及同志在突袭李密、终于好歹出了口恶气之后,终于开始想要解决实际问题了——没有吃的,怎么办?当然,宇文化及的思维是直线型的,他脑中立即闪现出了一个字——抢。宇文化及先是进入了汲郡(河南省淇县东),开始搜刮军粮;然后,又派使节前往东郡,开始逮捕平民官员,对他们严刑拷打,要求他们提供军粮。东郡是谁的地盘?当然是王轨的。宇文化及在王轨的地盘上如此肆无忌惮,王轨的反应当然只能是五个字——滚你丫逼的
于是,这就是王轨投降李密的全过程
王轨的故事,能反应出一点——宇文化及死定了
王轨事件表明,宇文化及的愚蠢,已经到了敌我不分的地步,而一个敌我不分的人,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众叛亲离,所以我们说,宇文化及死定了
李密听闻此言后,当然立即接纳了许敬宗,还把他留了下来,当元帅府的机要秘书,跟魏征一起,掌管文书
投降李密的,当然不只有王轨,很快,另有一个大人物,也跟着大部队,前来投奔李密了——谁呢?苏威
苏威同志的背景,我们已经不需要解释了,但是,苏威如今的情况,我们需要解释一下。政治生涯跌宕起伏的苏威,人生中做过最有勇气的事情,就是此前我们说过的,献《尚书》来讽谏杨广。当然,这也是苏威人生中最后一次鼓起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此后,因为此事引发的政治迫害,彻底摧垮了苏威
在被罢免为民后,杨广还是带着苏威去了江都,甚至一度感念老臣的不易,还想要重新启用他,后来还是因为苏威政敌裴矩和虞世基的阻力,这才打消了主意。然后,杨广死在了江都,而苏威,也没有兴趣跟着杨广殉葬,他投降了宇文化及,并被宇文化及任命为光禄大夫。如今,眼看着宇文化及惹得天怒人怨,不日将亡,他又果断的抛弃宇文化及,前来投奔李密了
苏威什么资历背景,李密当然明白,一开始,对苏威这样的开国重臣,李密自然是尊敬有加。但是,很快李密就发现,苏威这样的老臣,似乎并不值得太多尊敬——因为,他自己就不尊重自己
据说,苏威见到李密之后,只字不提隋末的乱局、杨侗的安危,好像隋朝亡或不亡,跟他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与之相对的,他不停的盘旋舞蹈,然后,用很不恰当的方式,拍着李密的马屁:“不图今日复睹圣明!
李密如今投降杨侗,自然是隋朝的臣子;既是隋朝的臣子,又怎能随便使用“圣明”这样僭越的词语?如果说苏威投降宇文化及还可以说是迫不得已,那么,在这样的时刻,用这样的方式试图博取李密的欢心,只能送上三个字了——贱骨头。以此,不仅李密对他观感大改,举国上下,都对苏威心生鄙弃
沦落到如此境地的苏威,就是隋朝兴衰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我们对这个短命的王朝,也只能是唏嘘不已了
回到宇文化及吧。听说王轨已经投降了李密,宇文化及这才知道大事不妙,在恐慌之下,就率军撤出了汲郡,而后率军北上,准备放弃跟李密的较量,转而去夺取北方的领地。但是,宇文化及的大量部下,统率岭南骁果一万余人的陈智略,统率江淮短矛勇士的樊文超(樊子盖的儿子),统率江东效果数千人的张童儿,都投降了李密。因此,宇文化及北上的部队,也就只有两万余人了
李密固然并不好惹,但是,宇文化及难道认为,北方的那些隋末枭雄,就很好惹吗?跟李密的较量,他或许是傻人有傻福,但是,运气不可能永远降临在他身上,部众日渐离散的他,终将有一天会知道,恶人还会有恶报。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