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楼上》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极其阔大的景象。诗人登楼远望,联想到现实是“乾坤含疮痍”,而自己却是“无力整乾坤”,一筹莫展的诗人唯有“空搔首”。颔联写京城远在极北之地,自己却身在五湖的南面。颈联写诗人始终将救民于水火的希望寄托于皇帝身上。尾联直抒胸臆,写在动荡乱离中,诗人自己尚不能自救,更以何来报国,只怕会老死湖南,表达了诗人沉痛悲凉的离愁和身世之叹。取境阔大而描摩细腻,塑造出鲜明的抒情形象。全诗感情深婉悲切,是杜甫忧国忧民胸怀的真实反映。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769年
创作背景
《楼上》这首诗于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60)漂泊长沙时所作。代宗永泰、大历(765—766)之际,安史之乱虽已平息,唐帝国却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盛世。河北地区为安史余孽的蕃将集团所控制,成了国中之国。吐蕃仍占有河湟,威胁京师。唐朝腹地的东西川、荆南等地,诸将拥兵自重,时有争斗。杜甫虽是在野之身,无官守,无言责,面对这样的情势,忧国情殷,不能自已,时发于诗。杜甫于大历四年正月中旬自岳州南行,经青草湖,潭州(今湖南长沙市)投奔老友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刺史韦之晋,而到达衡州时韦之晋已改任潭州刺吏,于是又折回潭州。四月,韦之晋病没,四月初八夜,长沙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臧玢之乱”,杜甫连夜逃难,这年夏秋他又在湘潭度过,时年老多病,处境困难,登楼远望,有感于家国之忧,于是赋成了这首悲怆的《楼上》。
相关诗词
-
辛亥五月迁居蓝氏水园新楼避暑
何人海上最高楼,楼上凉风五月秋。画栋初移仙吏宅,清樽欲待剡溪舟。山中泉石无三伏,槛外阴晴见十洲。争道清狂任公子,当年东海一投钩。
-
春日偕友人登崇文楼·其一
与君同上帝城楼,楼上春云紫气浮。列殿层宫铺日色,长河素浐抱春流。星辰斜拂苍龙角,霄汉□临金爵头。魏武丽谯堪一笑,曾如今日赋瀛洲。
-
远山楼为严子明作
去年曾上远山楼,楼上疏帘不下钩。一点峰峦青髻出,半空台殿采云浮。烟生近郭千村暝,水落长淮万里秋。门外红尘深没马,何人知有此清幽。
-
秋日登通州城楼
高城吹角满江楼,楼上登临动客愁。陵谷参差随去鸟,河山迢递任归舟。凋零书剑谁青眼,缥缈乡关忆白头。极目那堪风景暮,云峰天外写高秋。
-
寄题扫叶楼叠旧作韵
寄题忆昔咏高楼,楼上春风飒似秋。安得携书万卷坐,删繁存实校从头。
-
南京遇山楼
倚天突兀耸高楼,楼上人家白玉钩。落日笙歌迷汴水,春风灯火似扬州。仙人已去名空在,豪客同来醉未休。独倚朱阑望明月,鸾旌依约认重游。
-
苏幕遮·小楼夜坐
竹风凉,梅雨霁。淡月当楼,楼上人孤倚。顾影伤怀无一语。打叠排愁,没个排愁地。惜芳时,怜别绪。燕去巢空,那得留春住。离合如云风散易。酒洗诗脾,只有销魂句。
-
西楼早望
纤纤初日射西楼,楼上帘旌卷绣钩。数襞断云秦望晓,一声寒雁鉴湖秋。烟波憔悴西施国,风月飘零范蠡舟。莫向登临动怀古,有情多为等闲愁。
-
藏书万卷楼歌为维扬葛子东赋
广陵葛子真磊落,大笑时人宝珠玉。先世遗金尽买书,篝籯祇与韦编博。善藏选地起高楼,楼上陈施盈万轴。错置方隅皆满床,胪分甲乙为题椟。赵卿如见应惊叹,楚史多知犹未读。开牖晴朝云色鲜,垂帷深夜藜光烛。已看收拾遍人...
-
至乐楼诗为大学士费公赋
横林特地起高楼,楼上书多拟邺侯。日与圣贤相对语,身于天地复何求。三峰有意当窗见,一水无声绕槛流。试问主人何所乐,本来无乐亦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