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宋〕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是南宋词人程珌的词作。这是一首登临抒怀之作,上片主要写作者登上多景楼,放眼望去,祖国沦陷的场景;下片主要写抗战名将的典故,借古讽今,对比中透露对南宋统治集团君昏、相奸、将懦的不满。该词词气纵横,锋芒犀利,感慨遥深。
- 作品出处洺水集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 水调歌头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嘉泰四年(1204)夏,刚刚出任镇江知府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京口会见了作者,并给他分析论述了当时宋、金双方的形势以及宋军所需解决的一些迫切问题。细味此阕结拍,很可能是作者在京口会见辛弃疾期间,游北固山登多景楼时写的。
相关诗词
-
水调歌头·米襄阳书多景楼诗册次陆放翁韵
铁瓮城边路,镫火望扬州。大江襟带多景,尽揽起琼楼。四顾湖山如画,三国英雄安在,杯酒笑曹刘。一枕华胥梦,尘土即貔貅。襄阳笔,剑川跋,几经秋。龙蛇飞舞,掀动墨海六鳌愁。丞相...
-
水调歌头·和陆放翁多景楼
迢迢嶓冢水,直泻到东州。不拣秦淮吴楚,明月一家楼,何代非卿非相,底事柴桑老子,偏恁不推刘。半体鹿皮服,千古晋貔貅。过东鲁,登北固,感春秋。抵掌嫣然一笑,莫枉少陵愁。说甚萧锅曹石,古矣苏吟米画,黑白满盘收。对水注杯酒,为我向东流。
-
奉和袁主事登甘露寺多景楼韵
飞甍百尺拱瑶京,四望无端景象明。霸业已知随逝水,山光犹自役吟情。草分野色缘城去,风引潮声入座清。望里天然方外境,谁言弱水隔蓬瀛。
-
登甘露寺多景楼二首·其二
江南江北景无穷,都入危楼一望中。霸业荒凉天地老,山河盘踞古今雄。丹阳雨至云连树,瓜步潮平浪拍空。野鸟似知前代恨,林端哀怨泣西风。
-
登甘露寺多景楼二首·其一
阑千百尺倚层霄,风景无端入望遥。岛屿势从沧海断,楼台影落碧波摇。青山绕寺自千载,芳草缘城锁六朝。吊古伤心吟未就,疏钟残照送归潮。
-
登甘露寺多景楼
一上高楼望眼醒,无边风景入诗扃。水连天去萦回白,山过江来远近青。秋草蝶飞全晋地,斜阳人语向吴亭。吟馀却爱空门趣,松下僧翻贝叶经。
-
甘露寺多景楼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
摸鱼儿·题甘露寺多景楼
八窗空、展宽秋影,长江流入尊俎。天围绀碧低群岫,斜日去鸿堪数。沈别浦。但目断、烟芜莽苍连平楚。晨钟暮鼓。算触景多愁,关人底事,倚槛听鸣橹。英雄恨,赢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西风依旧潮来去,山海颉颃吞吐。霜月古。直耐冷、相随燕我瑶芝...
-
甘露寺多景楼
南连吴会北维扬,俯瞰江流万里长。甘露旧从天上落,庆云时傍日边翔。莺啼淑景园花媚,龙蛰清秋海气凉。前代英雄筹策处,至今人事几兴亡。
-
水调歌头·游银山寺和壁间张安国作
晚嶂倚斜日,秋树战悲风。一泓绀紫澄碧,中有睡蛟龙。散作清溪明玉,激上以流水,两电乱寒空。抛却红尘袂,飞入妙光宫。佛国大,天溥博,地含洪。空岩乱壑递响,珠影动金容。万古碧潭空界,一点青霄明月,涝漉总无功。云散殿突兀,风动铎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