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国风·卫风·芄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童子尽管佩戴着成人的服饰,而行为却仍幼稚无知,既不知自我,又不知与他人相处。历代学者对此诗主旨的理解有很大分歧,有人认为是讽刺卫惠公,有人认为是赞美卫惠公,还有人说这是一首恋歌。全诗二章,每章六句。开篇即景起兴,不仅在于引起对“童子”佩饰的描写,还用“芄兰”的外露而不含蓄,隐寓童子的不成熟。诗人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童子”外表的庄重掩饰不住内心的幼稚,其颤动的垂带就透视了全部的本质。
创作背景
有关此诗背景的说法很多,一谓刺诗,汉《毛诗序》说:“《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元刘玉汝《诗缵绪》说:“愚意卫人之赋此,毋亦叹卫国小学之教不讲欤?”明丰坊《诗说》说:“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乱。”明季本《诗说解颐》说:“世俗父兄不能教童子习幼仪,而躐等(超越级别)以骛高远也,故诗人作诗以刺之。”今人高亨等则以为是刺童子早婚,高亨《诗经今注》说:“周代统治阶级有男子早婚的习惯。这是一个成年的女子嫁给一个约十二三岁的儿童,因作此诗表示不满。”程俊英《诗经注析》则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贵族少年的诗”。一谓美卫惠公,近人徐绍桢《学寿堂诗说》说:“当是惠公初即位,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国君之礼,其大夫作诗美之,欲勉其进德耳。”一谓恋歌,今人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说:“以次章‘能不我甲(狎)’之句推之,疑为女子戏所欢之词。”
相关诗词
-
题黄亮垣采兰册·其二
芄兰之枝,荫彼玉池。绿滋夕露,紫曜晨曦。君子是纫,令德攸宜。
-
鱼子兰
石家金谷里,三斛买名姬。绿比琅玕嫩,圆应木难移。若兰芳竟体,当暑粟生肌。身向楼前堕,遗香泪满枝。
-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
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重到旧时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
-
题宋女史张玉娘兰雪集·旧知鹦鹉冢故事今购得其集乃为之作此歌
...誓不他。荒冢一抔添婢子,雕笼半夜殉鹦哥。千秋此是伤心事,主自死节奴死义。合窆虽教夙愿偿,旁观犹洒多情泪。自令溯宋迨千年,兰雪清唫剩一编。读罢空成鹦鹉赋,冢荒何处暮云边。
-
明月生南浦·为孙子竺弟写丛兰便面
情怀冷淡天涯客。弄墨调铅,强作消愁策。自叹穷途无长物。赠君聊写崇兰碧。幽艳中含贞静德。抱道深藏,不为炎凉易。珍重春华宜护惜。年年便面常相识。
-
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
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
题画兰
手培兰蕙两三栽,日暖风微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
自湘赴广道间杂咏·兰花
行尽离骚国,春深未见兰。容非隐君子,甘老蕨薇间。
-
题杨次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