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桓灵时童谣》是东汉末年的一首民谣。全诗纯用口语,通俗易懂,全摆事实,不着述评。最妙的是全用对比手法,并且是一句一比,句中自比,更显出名实不符的巨大反差,社会批判意义不言自明。
- 作品出处乐府诗选
- 文学体裁民谣
- 创作年代两汉
创作背景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命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此这一制度正式确定。它的具体做法是由三公九卿、地方郡守等高级官吏,根据考察,向皇帝推荐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材,这些被推荐的人一般都是平民或下级官吏。这本来是选拔人材的办法,但在东汉后期腐朽的政治环境中,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清白正直之士受到排挤陷害,甚至还出现将官职标价出售,公然“卖官”的事。再加上被荐之人往往还要以经过当地世家大族的评议,察举为他们所左右,在这种风气下,所选拔出的人材没有什么贤良的品德与出众的才能。《桓灵时童谣》这首流行于东汉桓帝、灵帝时的童谣,便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揭露与讽刺。
相关诗词
-
《徐州过桓山宋司马桓魋之墓》拼音版
愚哉宋司马,仲尼安可轻。欲害其如何,不知天所生。此山昔葬骨,废穴尚留名。宿土消含饭,飘风散精灵。日中狐兔集,夜半鸱号鸣。当其崇建时,久远劳经营。荷锸万夫集,石椁三年成。讵知百世下,牧竖来纵横。君看孔林树,千古犹青青。
-
《赠戴童子》拼音版
八闽乡榜解争魁,童稚聪灵亦异哉。山信壶公真作怪,文思韩子旧怜才。扳龙附凤何愁晚,煮豆燃箕不用催。作圣从来非末技,未逢愤悱口谁开。
-
《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五首·其四》拼音版
契阔群从,缱绻游娱。历时阅岁,寒暑屡徂。接席密处,同轸修衢。孰云异对,翔集无殊。
-
《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五首·其三》拼音版
维翰孔务,明时劳止。我求髦俊,以作僚士。佥曰尔谐,俾蕃是纪。逝将去我,言念北鄙。
-
《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五首·其一》拼音版
于穆冠族,肇自有姜。峻极诞灵,伊源降祥。贻厥不已,历代流光。迈矣夫子,允迪清芳。
-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拼音版
...设华茵。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莫言相遇易,此欢信可珍。【其二 · 王粲】家本秦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幽厉昔崩乱,桓灵今板荡。伊洛既燎烟,函崤没无象。整装辞秦川,秣马赴楚壤。沮漳自可美,客心非外奖。常叹诗人言,式微何由往。上宰奉皇...
-
《浣溪纱·时样梳妆绝可怜》拼音版
时样梳妆绝可怜,东船西舫斗婵娟。春江多少买花钱。手帕行中原是妹,鸳鸯牒上不论年。桐严解说太言诠。
-
《赠灵澈禅师》拼音版
禅师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到剡山。何时共到天台里,身与浮云处处闲。
-
《童氏必大亭》拼音版
迢遥武夷翁,霞衣烂朝日。作亭依云根,旷望兹焉息。仙游去不返,孤丘已陈迹。身虽隶编齐,贻谋有遗则。庆流终必大,名亭以为识。伊昔晋公堂,三槐手亲植。扶疏满庭阴,貂蝉映圭璧。默视天人际,召应齐吕律。闾门容轩车,兹理固可必。终见童氏里,鸣珂声赫奕。
-
《黄彦昭时思阁》拼音版
孤丘锁千岑,层阁跨云起。永怀霜露思,时未荐醪醴。钦宗贵收族,蛰蛰神亦喜。故令傲霜根,骈枝复连理。黄侯渥洼种,一跃不容拟。庆源如归墟,万壑自奔止。终见君子乡,乃是鸣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