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正月十五夜》是唐代苏味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长安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另有报道记载该诗描写了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的盛况)。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律对精切,风调清新,是初唐比较成熟的五律。
- 作品别称上元、观灯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701年
创作背景
据刘肃《大唐新语·文章》载:武则天神龙之际,正月十五夜京城大放花灯,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观灯者人山人海。文士数百人赋诗纪事,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此诗即当时苏味道所做,大约作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也有学者认为,《正月十五夜》此诗作于神功元年(697年)或长安元年(701年)。
相关诗词
-
《正月十五夜奉迎邑侯雨中观灯雅集岁癸亥余尝为榕溪灯夕词十二章今采民谣复为甲子灯夕词十六章抚今追昔喜可知也·其十》拼音版
绣户朱门夜不扃,南油西漆共荧荧。一城万影浑如昼,不是灯光是福星。
-
《正月十五夜平望驿看月有怀》拼音版
平望驿前春水平,元宵月里画船行。湖光汗漫一千顷,人意欢欣三五明。胸次若于星汉朗,歌声自得里闾情。回头漠漠家乡远,聊遣春庭有弟兄。
-
《正月十五夜东园李花盛开刘守仁甫偕廖推文杨过饮》拼音版
琼妃纷纷出玉宫,缟裙练帨飘天风。一天晴月夜皓皓,万堆香雪春融融。梨花对面不能白,桃树满株空自红。太守便是韩公愈,夜领张彻投卢仝。
-
《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拼音版
宵游二万七千人,独坐重城圈一身。步月游山俱不得,可怜辜负白头春。
-
《正月十五夜奉迎邑侯雨中观灯雅集岁癸亥余尝为榕溪灯夕词十二章今采民谣复为甲子灯夕词十六章抚今追昔喜可知也·其二》拼音版
叆叇连霄半不开,罗浮春色暗中回。新晴未得报钟鼓,惟愿君侯驾月来。
-
《正月十五夜观寿镇兵过境》拼音版
劲卒河东旧有名,时平大府忌论兵。鲸波夜静千帆渡,炎海春寒万里行。奇策已闻收魏绛,槛车先拟斩常清。江城岁歉笙歌歇,戍火秦淮彻夜明。
-
《洪武五年正月十五日朝廷就钟山寺大建法会普济幽冥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上御奉天殿集公侯百官宣谕建会之因禁天下屠宰上先斋戒一月以严》拼音版
玉食金盘去八珍,九重斋戒谕群臣。版图宾贡无中外,鬼录流亡有故新。佛事五天均至化,民生四海贺同仁。普通有愿长蔬食,曾梦神僧水陆因。
-
《九月十五夜》拼音版
九月十五夜,前年居故乡。鸡黍修故事,兄弟自范张。岂知今年秋,扁舟葭苇傍。三日无人烟,雨细风悲凉。浇愁一杯酒,苦语生悲肠。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拼音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
《正月十六夜同荔浦天桥看月追和黄仲则陈理堂》拼音版
月正十五至十七,游人看灯不看月。僻地谁来访素娥,空使寒光照冰雪。天桥高高接天坛,流波冻合澜不翻。栖鸦踏枝倏惊起,一轮皓魄明林端。初在林端既天半,倒影射桥光凌乱。此身疑作广寒游,十丈京尘一时散。延生与我怀抱同,深宵蹑足凌长虹。碧天沉沉净如拭,繁星敛耀芒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