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纳凉》是北宋文学家、诗人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写乡居生活,描绘了江南夏夜的美丽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奔竞倾夺的厌弃和力求远避以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感情。该诗前两句写诗人的神态颇为传神,为下文作了衬托。后两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描写,展现了一个优美、清爽的清凉世界。全诗笔法细腻,清韵悠然。
- 作品出处淮海集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文学韵律押[阳]韵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据《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宋神宗熙宁四年二月丁巳,更定科举法,从王安石议,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士。”秦观自至和二年(1055)入小学,至熙宁四年( 1071) ,年方二十三岁。在十六年寒窗苦读中,除了四书五经、佛老哲学及一些兵家书外,主要是学习诗赋。熙宁四年( 1071)之后,受科举罢诗赋试经义论策的影响,他把学习的重点转到以经义论策为主。科举政策的改变,很可能是导致秦观应举失利的一大原因。但这一政策的改变,虽然推迟了他入仕的时间,却给了他熟练掌握多种文体的机会。秦观家居高邮城东四十多里的武宁乡,家境并不富裕,只有“敝庐数间”“薄田百亩”,若无横祸大事,惟自足而已。因此,秦观年轻时曾从事过一定的田间劳动。耕读生活的节奏是缓慢的,这期间,他写了不少田园诗和闲适诗,既写春耕秋收的艰辛,也涉及官吏催租气焰逼人以及农户困顿可怜,还有表现农村生活安闲恬适、自得其乐以及莫名闲愁闲闷的,诗风淡雅清丽。如《纳凉》一诗,用自然清新的语言,写闲雅恬适的情致,颇有追步陶渊明的迹象。
相关诗词
-
《浣溪沙·秋夕夜起纳凉和云史》拼音版
露脚无声云髻拖。银床低吹玉笙和。藕风一线晃帘波。近水阑干人坐处,满身明月望秋河。此间清影纳凉多。
-
《纳凉》拼音版
碧天初过雨,露坐纳凉时。夜静月光朗,风吹花影移。蛩声鸣暗水,萤火落疏篱。坐久清宵寂,荷香满曲池。
-
《四柳树纳凉》拼音版
人心屈平旦,清气纳灵府。一夜澄其源,百毒不敢侮。长日困炎蒸,午夜息熏煮。专心盼黎明,终宵不徂暑。初阳露血殷,高岸束墙堵。大鱼入敝笱,那得不跋扈。稍喜三汊河,未离四柳树。展席随阴凉,瞬息徒三五。其上枝叶疏,穿林漏飞炬。其下蝼蚁攒,剥肤先噬股。欲静反...
-
《同叶藩台池馆纳凉》拼音版
小阁浮香渚,开襟纳晚凉。静观鱼乞饵,慵听树鸣螀。铸剑无良冶,携琴有锦囊。凝眸抒客抱,天地一沧桑。
-
《纳凉》拼音版
金针停却已斜阳,移榻阶前纳晚凉。一阵清风忽吹到,荷花香满薄罗裳。
-
《暑夜纳凉二首·其一》拼音版
纳凉须把绮窗开,忙煞群童去复回。制就纱囊贮萤火,高擎罗扇待飞来。
-
《慈云寺观荷并游惠山纳凉八首·其五》拼音版
石阑小憩纳凉飔,画遍琅玕自咏诗。只有孤禅知我意,朗吟先占最高枝。
-
《舟中纳凉》拼音版
开遍芙渠水为香,疏槐鸦影乱昏黄。停舟待月寻佳句,卷幔吟风纳晚凉。渔笛数声飘远岸,茶烟一缕扬修篁。畅舒心志逢清夏,寂寂花阴漏正长。
-
《东郊纳凉忆左威卫李录事收昆季太原崔参军三首·其二》拼音版
纳凉每选地,近得青门东。林与缭垣接,池将沁水通。枝交帝女树,桥映美人虹。想是忘机者,悠悠在兴中。
-
《宴郭氏池亭以杜诗荷净纳凉时分韵得净纳二字》拼音版
空光皓虚明,水色绿以净。短柳烟未深,弱荷风不定。华觞劝行数,绮席肴俎盛。故人礼意殊,衰暮怀感并。临虚结亭构,旷景争献纳。□禽故时□,上下相命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