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绣被微寒值秋雨

秋雨:绣被微寒值秋雨
急性子的人,最受不了秋雨。一入秋,雨水就一改夏日的泼辣,仿佛伶牙俐齿的小花旦唱罢离场,老旦颤颤巍巍地来了,拐杖一杵,台中坐定,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不紧不慢,没完没了,一打盹半晌过去,她竟还在那里念着。
秋雨就是这样,不知何时开始,更难说多久会停,就这样淅淅沥沥,淅淅沥沥,交织在整个秋天里。
“秋风秋雨愁煞人”,这话其实倒也不尽然。起先的一两场秋雨,倒并不愁人,雨来消暑,反倒是令人有几分期待。白居易曾为一场新雨作《雨后秋凉》,诗中说道: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一场夜雨扫尽溽暑,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清凉的味道,团扇可以放下了,却也不至于冷到需要加衣的地步,这样的时节,自然是最令人愉快的。
而一旦过了中秋,再有这样一个秋雨潇潇、寒意渐生的夜晚,怕是就难熬一些了。雨声、蛩声、梧桐声、芭蕉声,这些足以塞满一个漫长的秋夜,也足以偷走一位诗人的睡眠。
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
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
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
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
冯延巳笔下的这位女子,点一盏孤灯,听着窗外的雨声,辗转反侧,直到天亮。与其说是秋雨中绣被微寒难成眠,不如说是万般相思情绪搅得人心烦意乱。
一夜秋雨,注定无眠。李清照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道尽了秋雨夜的意境,也写绝了不眠人的心境。在这些辗转难眠的夜晚,李商隐看着涨满的秋池期盼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王建在堂前的一盏孤灯中怀念过友人“自披衣被扫僧房”;徐再思听着梧桐和芭蕉感慨过“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而曹雪芹,也借着黛玉之笔,描画过一个“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的凄清惨淡的夜晚。一场秋雨贯穿千年,挑逗着离人思妇的心事,浸润着文人墨客的笔尖。
但也有例外。白居易就曾写过一场闲适的雨夜睡眠: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安然“睡美”。朝来新寒,红叶满阶,烘瓶中火已燃尽,再添一笼香,有的是时间可以赖床。这份怡然自得,唯有心无所虚、清静淡泊之人,才有福分消受吧。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说到底,秋雨惹动的,不过是心底闲事罢了。若是能把心放宽,这凉爽宁静的雨夜,恰恰最宜安眠。


34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