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无分

有缘无分 司马昭虽然越来越牛,但他很会吸取教训。以前,他老爸为他们打的基础不算深厚,他老哥给他的基础更是很单薄,一直到死的时候,他的官位离最高领导职务还有一段距离,要不是那几个马仔有水平,他能否接得了这个班,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因此,他趁现在很牛的大好形势,大力提拔他的儿子
这个儿子就是司马炎
他这时不像他的老爸那样,对他们兄弟一步一个台阶地提拔,把组织程序都走完,而是来个破格,直接让当时只是中扶军的司马炎为副相国,成为魏国政坛第二人。而且这个副相国可以“开府”——也就是可以自己有个办公大楼,任命自己的官属,为以后接班作准备
又过了几个月,即咸熙元年(264年)九月,司马昭提拔司马炎为抚军将军,让司马炎进入军方高层
当然,作为一个很有作为的权臣,司马昭并不仅仅做巩固自己家族的工作,也花了很大精力做统一全中国的大事业
蜀国被他一手灭掉之后,不光邓艾把目光投向吴国,他同样也在做着打吴国的思想准备,并做了很多前期工作
他的这些工作分两步走,一方面加强军事建设;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统战工作,不断地提拔重用吴国的降臣,以此来分化瓦解东吴的内部
他的统战工作做得很到位
大家知道,魏国对内部的规定很毒,所有带兵武将的老婆家人都集中在邺城当人质,让这些将领到前线之后,唯有拼命打仗、不怕牺牲,绝不能投降敌人
可司马昭对吴国的那些降臣却以人为本得很。他在狠狠地提拔这些降臣降将之后,就让他们当他的使者,帮他送信到吴国。那些使者出国之后,他们的家属都很自由地在那里,一点儿没有受到管制,即使他们想逃跑,司马昭仍然二话没说,想回去看看就回去吧,如果觉得那边过不下去了,再回来,大魏人民仍然欢迎
就这么一招,使得司马氏的诚信度大大提高
司马昭通过那些大使把魏国的价值观传播到东吴之后,就直接向东吴高层喊话。他给孙皓写了一封信,说,现在我们大魏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扁谁谁完,打谁谁残,蜀原来强悍吧?可我们还不是一两下就把他们收拾了?所以,请你们认清形势,赶快顺着历史潮流,向历史宣布破产吧。我们大魏可以全盘收购。到时,你还可以像刘禅一样,当个贵族,继续吃喝玩乐,把安乐公当到死的那一天,那是没有一点儿问题的。要是继续跟大魏作对,就是跟历史过不去。跟历史过不去的人,下场注定是很悲惨的。你好好想想吧
孙皓当然不理司马昭的这个大道理
司马昭虽然在信里把话说得很大,可孙皓一点儿反应也没有,他一时间也拿孙皓没有办法
他只是觉得现在孙皓的东吴是个问题丛生的国度,而他们司马氏是如日中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其实,他的隐患仍然很多
其中最突出的隐患居然就是接班人的问题
虽然现在他提拔司马炎为副相国,好像是天下第二有权人士,用很多时评家的话说,司马氏下一代接班人已呼之欲出了
但还是有麻烦
这个麻烦跟孙权的麻烦一样,不是别人做出来的,更不是反司马势力弄出来的,而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
司马昭跟他的大老婆本来生有五个儿子,最后只剩下司马炎和司马攸这两条好汉,另外三个小弟弟全都在未成年时,先后死掉。如果按照那个“立嫡以长”的规矩,他这个继承人是没有什么悬念的。偏生他的老爸,思路在这个点上拐了一下,觉得他的老弟司马攸同学水平高,人又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同学,心里超喜爱。夜深人静,举头望明月,在心里讨论接班人时,硬是把他当作接班人首选——当然,如果他坚持他的这个选择,晋代的历史估计又是另一个模样了
司马昭跟所有的父母一样,觉得哪个孩子可爱,嘴巴就不停地夸他,而且还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这个天下本来是我老哥的天下。现在老哥不幸提前死了,才轮到我坐这个庄。所以等我不在之后,应当让小攸儿继承这个事业,这样才对得起我的老哥。
司马昭对曹丕兄弟夺嫡的精彩故事当然很清楚,因此,他从不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组织小集团,做内部竞争,以免又上演曹丕和曹植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跌宕起伏,情节令人感动,最后还与那首《七步诗》一起流传百世,但司马昭知道,这个故事只能在曹家上演,不能让司马氏再来回放一遍
司马攸是司马氏家族中难得的老实人,每天只好好读书,天天向上,名气越来越大,但却没有他哥哥那么有野心
司马炎的其他水平,比老弟差得多,但他却很会包装和推销自己。司马炎虽然不算是个聪明人,但绝对不笨。他知道,按现在的发展趋势,这个天下迟早会变成司马家的天下,皇帝的公章迟早会拿到司马氏的手中。而且现在只有他和他的老弟有拿住这个大印的资格。他太渴望要这个大印了,但老爸好像不怎么看好他。如果是别的人,看到老爸都这样表态了,恐怕也就算了。可司马炎认为,老爸正式下文确定接班人之前,他还是有机会的。虽然他的这个机会不大,但不是说“有一线生机,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去争取”吗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