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却登高文》是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作者重阳节时谢绝了臣下进劝登高赏景的请求,表述了自己因手足不得相见而没有庆祝节日的心情,表达了对过去奢靡生活的追悔以及国破家亡与兄弟离索的多重悲痛纠集在一起的思想情感。全文首设主客问答,中间铺陈描写,结尾抒情,其实是典型的赋的写法。
- 作品出处全唐文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五代十国时期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开宝五年(972)或六年(973)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开宝四年(971),李煜派其母弟李从善如宋朝贡,去唐号,称江南国主,改印文为“江南国印”,完全成为宋朝的藩国。宋太祖封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兖、海、沂等州的观察使,留之于京师,赐甲第汴阳坊,不让其返国。与此同时,又不断地命从善贻书后主,督促李煜入京朝见。李煜自然不敢,于是便写信给宋太祖求从善归国。宋太祖以疏示从善加恩慰抚。李煜愈悲,每凭高北望,泣下沾襟,由是岁时游宴多罢不讲,并在重阳节众人劝其登高时,写下这篇《却登高文》。
相关诗词
-
《张南溟山长相邀紫极宫西雪楼登高姚南桤言北方异书载大鹏事》拼音版
写韵亭高楼更高,百年登览著吾曹。客和月日成三九,我与鲲鹏共一毫。山吐南云飞炮石,江横西雪涌波涛。黄花到眼应多感,不欠黄花插鬓毛。
-
《九月十日晚登城楼同川甫》拼音版
暝色起郊关,层城烟雾间。千家响砧杵,四顾满云山。片月增愁思,凉风减病颜。登高情未已,还共此追攀。
-
《惜秋华·八日飞翼楼登高》拼音版
思渺西风,怅行踪、浪逐南飞高雁。怯上翠微,危楼更堪凭晚。蓬莱对起幽云,澹野色山容愁卷。清浅。瞰沧波、静衔秋痕一线。十载寄吴苑。惯东篱深把,露黄偷翦。移暮影、照越镜,意销香断。秋娥赋得闲情,倚翠尊、小眉初展。深劝。待明朝、醉巾重岸。
-
《集高亭》拼音版
山亭十月晏温朝,倚槛一声婆饼焦。舌涩力微寒气早,不成清亮却成娇。
-
《增广贤文(三)》拼音版
...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善事可作,恶事莫为。许人一物,千金不移。龙生龙子,虎生虎儿。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当家才知盐米...
-
《增广贤文(一)》拼音版
...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当时若不登高望,谁知东流海样深。两心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
-
《登高》拼音版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劝学·高中课文》拼音版
...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
-
《论语十二章(高中课文)》拼音版
【其一·论语·八佾】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其二·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其三·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四·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五·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六·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其七·论语·子罕】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其八·论语...
-
《增广贤文(二)》拼音版
...,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使口不如亲为,求人不如求己。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