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郑风·缁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郑风》的第一篇。关于此诗主旨历来有很大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此诗所要表达的是好贤、礼贤,反映出一种极强的矢志不回的精神;一种认为这是写家庭亲情的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体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直叙其事,属赋体,反复叠咏,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显示出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 作品别称郑风·缁衣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周代
创作背景
《郑风·缁衣》这首诗,旧说多以为这是赞美郑武公好贤之德的诗篇。《毛诗序》谓:“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郑笺云:“父谓武公父桓公也。司徒之职,掌十二敎。善善者,治之有功也。郑国之人皆谓桓公、武公居司徒之官正得其宜。”
这首诗虽然在近现代《诗经》选本中很少见到,可在古代典籍中却不时提到。《礼记》中就有“好贤如《缁衣》”和“于《缁衣》见好贤之至”的记载(转引自《诗集传》)。郑国开国之君郑桓公为周幽王时的司徒,他的儿子郑武公则为周平王时的司徒。因此,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的《郑世家》“述赞”中说:“厉王之子。得封于郑。代职司徒,《缁衣》在咏。”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旧说,郑桓公、武公,相继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故作是诗。”他似乎是赞成这一“旧说”的。而清代的姚际恒、方玉润则以为这是“美武公好贤之诗”(《诗经原始》)。当代学者高亨先生也同意此说。他说:“郑国某一统治贵族遇有贤士来归,则为他安排馆舍,供给衣食,并亲自去看他。这首诗就是叙写此事”(《诗经今注》)。至于郑国统治者是真“好贤”,还是政治手腕,论者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如王夫之就认为:“《缁衣》之诗,王子友(桓公)之工其术以歆天下者也。”(《诗广传》)意思是,所谓“好贤”,乃是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权术耳。
相关诗词
-
《鹧鸪天·十载分符衣绣衣》拼音版
十载分符衣绣衣。裳阴处处浙东西。政成已可书银笔,词鹿仍堪付雪儿。春未半,日方迟。御沟金袅柳如丝。凤池留得梅花住,欲与先生荐寿卮。
-
《仲昭约明岁游天台雁荡先以逍遥衣见赠作张公善权二洞歌酬之》拼音版
...鸣泉百道争赴兮,忽如汉兵十万走赵壁。上有瞰空倚天之陡岩,谽谺而阴森兮,恍如层宫复道秦阿房。老蝠为仙石为燕,山灵玉手褰衣裳。野人衣袂烟霞结,胜游瑰玮凭谁泄。苕川小范同我袍,白缣裁寄湖州雪。幽盟更订琅玕竹,得吴望越心难足。刘郎梦落赤城梁,谢生诗映龙...
-
《捣衣篇》拼音版
碧梧叶落黄鞠开,边风萧萧鸿雁来。夫君结客向淮楚,无衣禦寒良可哀。强将垢敝和灰浣,湖澥临流呼女伴。双杵捣砧空外鸣,宁惮手龟筋力愞。火然金斗熨帖平,纫针补缀对短檠。归期迟速未易...
-
《续潘探花捣衣曲》拼音版
...。去时杨花未飞絮,欲着春衫裁白苧。秋来暑尽白苧寒,远征未必便可还。宫裘止是赐上将,良人犹在行伍间。捣衣捣衣寄将去,闻道分兵又西戍。茫茫莎草生寒尘,沙场不见愁杀人。堂前阿姑老,得君早归好。捣衣捣衣空断魂,因□上有双泪痕。边功未成君着力,妾身孤单君莫忆。
-
《麻衣颂》拼音版
敕下如来到翠微,佛前垂泪脱麻衣。深山有寺不容住,四海无家何处归。
-
《读宋景濂九贤遗像记》拼音版
...望之宛若人中仙。东莱亦复伟形貌,幅巾峨峨服仍道。俨然在望即之温,九贤异地皆同调。图形大约如前云,按图学步讹本真。景怀我笃缁衣好,读之仿佛瞻其人。其人远矣道则迩,自湔尘翳传心神。吁嗟,今人自诧不落周孔后,九贤遗迹成刍狗。
-
《论语·10《乡党篇》》拼音版
...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 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
《赠汪苕文民部》拼音版
垂杨叶老莺乱飞,牡丹花尽黄蜂稀。桑乾河水长三尺,渡头舟子催人归。我独临时归不得,搔首看天判南北。长安当面背面尘,孤客缁衣素衣色。结交有何意,要识公与卿。蹩躠骑短驴,翻来马狰狞。马长驴短坠沟下,睨人玉鞭鞭玉马。投刺多逢谒者嗤,入门反被官奴骂。斸桐...
-
《八月四章》拼音版
...在河在嵩。我思之人,天中水中。之人未从,我心忡忡。彼何人兮,秋其可同。秋风既清,苇秀绩成。我思之人,如裳如缨。缁衣未迎,授衣有惊。岂曰无衣,与女同籯。秋风既肃,壶断枣剥。我思之人,如胸如腹。之人未谷,逝敢谋独。岂曰无谋,惟心惟目。秋风吹兮,秋日微兮...
-
《都门秋思示俞少轩解元兼寄戴鳌峰严缁生两同年》拼音版
麝煤烧尽雁旧沈,回首邻园思不禁。云里关山孤客梦,月中砧杵万家心。生偏耐冷怜秋菊,倦即知还愧暮禽。检点寒衣更惆怅,缁尘痕比去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