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衣
〔先秦〕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郑风·缁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郑风》的第一篇。关于此诗主旨历来有很大争议,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此诗所要表达的是好贤、礼贤,反映出一种极强的矢志不回的精神;一种认为这是写家庭亲情的诗,用的是夫妻之间日常所说的话语,体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对丈夫无微不至的体贴之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直叙其事,属赋体,反复叠咏,每章的最后两句都是相同的,显示出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 作品别称郑风·缁衣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周代
创作背景
《郑风·缁衣》这首诗,旧说多以为这是赞美郑武公好贤之德的诗篇。《毛诗序》谓:“美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美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郑笺云:“父谓武公父桓公也。司徒之职,掌十二敎。善善者,治之有功也。郑国之人皆谓桓公、武公居司徒之官正得其宜。”
这首诗虽然在近现代《诗经》选本中很少见到,可在古代典籍中却不时提到。《礼记》中就有“好贤如《缁衣》”和“于《缁衣》见好贤之至”的记载(转引自《诗集传》)。郑国开国之君郑桓公为周幽王时的司徒,他的儿子郑武公则为周平王时的司徒。因此,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的《郑世家》“述赞”中说:“厉王之子。得封于郑。代职司徒,《缁衣》在咏。”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旧说,郑桓公、武公,相继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周人爱之,故作是诗。”他似乎是赞成这一“旧说”的。而清代的姚际恒、方玉润则以为这是“美武公好贤之诗”(《诗经原始》)。当代学者高亨先生也同意此说。他说:“郑国某一统治贵族遇有贤士来归,则为他安排馆舍,供给衣食,并亲自去看他。这首诗就是叙写此事”(《诗经今注》)。至于郑国统治者是真“好贤”,还是政治手腕,论者也是有不同看法的。如王夫之就认为:“《缁衣》之诗,王子友(桓公)之工其术以歆天下者也。”(《诗广传》)意思是,所谓“好贤”,乃是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权术耳。
相关诗词
-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暗网笼歌扇,流尘晦酒铛。不知何次...
-
过云霄别吴少渠吴驰书代送至盘陀有缁衣之赠湖海之叹赋此奉答·其二
单车缥缈度盘陀,落日寒生远水波。回首云霄疑梦寐,浮踪湖海信蹉跎。歌来白雪愁难和,眷此缁衣思转多。明发相望何处所,茫茫烟树隔关河。
-
洗衣辞再同仲宽赋
妾身内郡良家女,双鬟嫁作东邻妇。寒机霜夜织流黄,输与官中了门户。嫁时春衣裁白苧,是妾手中织成布。相从箕帚不暂离,虽有新衣不如故。忆曾女傅授妾诗,被服浣濯古后妃。妾家贫素无侍儿,携衣洗洗妾不辞。妾人不是西家施,浣纱石上扬蛾眉。妾人不比溧阳女,杀身急义...
-
梦衣行
梦中食君食,梦中衣君衣。
-
南乡子·浅色染春衣
浅色染春衣。衣上双双小雁飞。袖卷藕丝寒玉瘦,弹棋。赢得尊前酒一卮。冰雪拂胭脂。绛蜡香融落日西。唱彻阳关人欲去,依依。醉眼横波翠黛低。
-
谢吴闲闲大宗师寄鹤氅衣
...未是真仙俦。因服究其衷,有怀小竹楼。一时示萧散,千载瞻风流。鄙人冒朱紫,因循成白头。衣锦不尚絅,褫带宜承羞。归来作褐父,敝缊寒无忧。老仙独不弃,谓可同真游。解衣远衣我,意重千金裘。高义固多感,浊骨难昆丘。披之焚香坐,世虑忘嚣湫。神仙未能学,愿学王...
-
𢷬衣曲
征夫万里长为戍,月明今夜知何处。城头哑哑闻乌啼,秋风淅沥愁难寐。起坐閒庭夜𢷬衣,𢷬衣对影空垂泪。妾今夜夜愁君寒,君心那得长相弃。
-
洗衣曲同唐括子宽赋
...足如雪,寒波晓浸鸦头袜。笑移纤笋整缃裙,素腕微鸣玉条脱。罗衣泪粉痕斑斑,欲洗未洗沈吟间。波寒恐洗郎思去,不洗复恐傍人看。红颜娟娟照清泚,秖惜芳年驶如水。西风梦冷鸳鸯起,露滴红香藕花死。洗衣洗衣复洗衣,小姑嗔妾归去迟。小姑十二方娇痴,此恨他年汝自知。
-
洗衣行
...溪中新水满,女郎浣濯溪边晚。微波荡岸湿金莲,返照侵衣明玉腕。洗衣最恨啼痕多,不洗啼痕将奈何。杵重心忙臂转弱,斑斑血泪难消磨。徘徊指顾荷花语,妾愁茎内丝千缕。摘来不断复相联,谁识莲中心更苦。洗衣洗衣复洗衣,菰蒲风急鸳鸯飞。鸳鸯双飞看渐杳,何事人生不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