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

断梦游轮。孤山路杳,越树阴新。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

有用

作品简介

《柳梢青·与龟翁登研意观雪怀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是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怀念西湖,表达了词人对亡兄的深切思念;下片述观雪有感。“玉屏”两句述“观雪”。“傍夜”三句记归家。此词语言凝练,给人严整概括的感觉,读来顿挫,沉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断梦游轮(6)孤山(7)(8)(9)阴新(10)。流水凝(11),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与兄游兴正盛之时,梦忽然断了,怅然之情,渗透纸上。孤山杳渺无踪,湖边柳树嫩阴摇曳。流水平滑洁白像凝结一层酥油,衣衫上沾满泪痕,都是离别悲伤的印迹。

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12)。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13)香尘(14)

风冷人愁,于是借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傍晚乘舟回到家中,游兴盎然。掩门照镜,镜中人影虽蒙着游尘,但梅松清香也同时荡漾在室中,从而也传递出春天已经来临的信息。

注释

(1)柳梢青:词牌名,又名“陇头月”“玉水明沙”“早春怨”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等。以秦观词《柳梢青·吴中》为正体,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另有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两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五十字前段六句两仄韵,后段五句两仄韵等变体。

(2)龟翁:即翁逢龙。

(3)研意:山名。

(4)癸卯:即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

(5)腊朝:即腊月初八,俗称腊日、腊八。佛教节日。中国汉族地区,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常于该日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腊八粥。后演变成一种民间习俗,以夏历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有庆丰收之意。

(6)游轮:游览的历程。轮,土地的宽广度。南北曰轮,东西曰广。

(7)孤山:在杭州西湖。

(8)杳:形容遥远,无影无踪。

(9)越:指杭州。

(10)阴新:形容春天嫩柳细枝之阴影。

(11)酥:用乳酪制成的白色脂膏,也叫酥油。词中用以状流水的光洁滑腻。

(12)梅花翠云:可指天空飘洒的雪花,亦可实质绿萼的梅花。即萼绿华、绿萼梅。

(13)镜:代指西湖。

(14)香尘:指雪。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是年词人四十四岁,尚在苏州瓜泾。此有《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一词可证之。“岁腊”,一年中的十二月份。“朝”,早上。“怀”,忆及也。所以“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是吴文英由瓜泾回杭腊朝之时。这首词回忆当年与翁元龙共游西湖,共赏雪景的往事,可视作《探春慢·龟翁下世后登研意》的补充。

文学赏析

“梦断游轮。孤山路杳,越树阴新”二韵用梦中与兄共游领起,扣题中一“怀”字。梦断之后,与兄共游的西湖历程也中断了。开头四字,说明词人与龟翁共登研意观雪,谈起自己经常作着一个断断续续的梦,又象似驾着虚幻的光轮回归旧时。幻梦中与兄长并马扬鞭,畅游断桥边孤山路,这一情景虽然醒后杳然,但对西湖的柳荫却记忆犹新。这二韵,用今景与梦中游轮相比,一切都不同了,人亡景变。“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一韵,承上写词人惦念着西湖中的流水,像似母亲的乳汁那样亲切香凝,所以今天登上研意,不觉顿生游子思亲的哀伤,流下了离情别绪之泪。

“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二韵写登研意饮酒观雪,“玉屏”,即《八声甘州·和梅津》词“玉暖屏风”之意,但境界不同,前词写“十香揾袖,玉暖屏风”写的是怀念往日杯前烛下与爱妾的欢娱生活。这里写已与兄长龟翁登上研意山,远眺群山白雪皑皑、高低起伏,恰似白玉制成的大屏风一样,猎猎的寒风激发词人抛开了怀旧的愁思。于是,共同游览在山中的苍松,梅枝之间,不觉醉矣。此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境界。“醉烂漫”写出大醉之后的各种可笑形态。“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一韵写夜晚而归,以景结。

词的上片,用“梦断”“都是”二词语,概括出词人日夜思念亡兄的深哀巨痛。“征衫”二字,又衬出个人长年羁旅他乡的身世之苦。而这一切又紧扣词题,不脱离与兄旧日共游之地之景,旧地重游,感慨万千。词的下片写饮酒赏景,傍夜而归。

作者简介

吴文英

吴文英

南宋著名朦胧词人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参考资料

  • [1]黄勇.唐诗宋词全集 第8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3652
  • [2]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836-837
  • [3]陶尔夫,刘敬圻.吴梦窗词传 吴文英.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