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春来雁渚
余往来清华池馆六年,赋咏屡矣,感昔伤今,益不堪怀,乃复作此解
春来雁渚。弄艳冶、又入垂杨如许。困舞瘦腰,啼湿宫黄池塘雨。碧沿苍藓云根路。尚追想、凌波微步。小楼重上,凭谁为唱,旧时金缕。
凝伫。烟萝翠竹,欠罗袖、为倚天寒日暮。强醉梅边,招得花奴来尊俎。东风须惹春云住。囗莫把、飞琼吹去。便教移取熏笼,夜温绣户。
作品简介
《绛都春·春来雁渚》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因郭氏及内宠或离或逝,人去楼空而忆姬,追念往昔之游而有感于身世飘零、盛衰今昔以及命运无常。此词伤今感昔,往复缠绵,显示出词人对亡妾感情的诚笃;以梦窗“骚体造境”的手法,词中如“凌波微步”等有关美人的意象,皆以指代往日人事。全词含蓄委婉,梦窗胸中有此哀怨意,却不作分毫激烈语,而是借助过去及当下的景物人事,百折千回,娓娓而述。
译文注释
译文
余往来清华池馆六年,赋咏屡矣,感昔伤今,益不堪怀,乃复作此解
春来雁渚(1)。弄艳冶、又入垂杨如许。困舞瘦腰(2),啼湿宫黄(3)池塘雨。碧沿苍藓云根路。尚追想、凌波微步。小楼重上,凭谁为唱,旧时金缕(4)。
春天来临,郭家园林内的“雁渚”,又将成为一处游玩的胜景。我在园中一路玩赏,见鲜花缤纷,数株垂柳在春阳下懒洋洋地摆动“瘦腰”飘舞。一忽儿毛毛雨又沾湿了池旁的迎春花丛,池塘中也泛起了一片涟漪。园中的小山丘上,松柏苍郁,树下小径苔藓青翠,曲径通幽,令人联想起或许会有一位凌波仙子在此散步。已重新登上园中的一座小楼抚今追昔,感叹还有哪一位娇娘能再为我重唱那首《金缕曲》呢?
凝伫。烟萝翠竹,欠罗袖(5)、为倚天寒日暮。强醉梅边,招得花奴(6)来尊俎(7)。东风(8)须惹春云住。囗(9)莫把、飞琼(10)吹去。便教移取熏笼(11),夜温绣户。
在我的追忆下,园中诸景,一一浮现眼前:夏天园中“烟萝翠竹”,一派黯绿;秋日“天寒日暮”,罗袖迎风;冬季逞强拼酒,醉倚梅丛;春阳万花作奴,醉梦侑酒。主人家应将园中快乐的生活像万花似锦的春天,风云变幻的春云般保持下去,也不要将遣兴娱乐用的骰子轻易地撤去,扫客人的逸兴。想要在“小楼”之中重温旧梦,所以请人搬来熏笼,将住宿处薰得温暖如春,以便自己睡在那里可以获得美梦。
注释
(1)渚:水中小洲。
(2)瘦腰:指柳条。
(3)宫黄:即宫黄额。古时女子以蝶粉搽面,以蜂黄涂额的装束。此喻早春时嫩黄尚未转青的柳枝。
(4)金缕:指《金缕曲》。
(5)罗袖:代指苏姬。
(6)花奴: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小字也,善羯鼓,明皇钟爱之。尝曰:“花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此借指梅花。
(7)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常作为宴席的代称。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的礼器。
(8)东风:旧时称主人为“东翁”,所以这里的“东风”应作主人郭清华。
(9)囗:一作“更”。
(10)飞琼:西王母侍女许飞琼。此借指梅花。
(11)熏笼:熏衣物的竹笼。
创作背景
《梦窗词》中有《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夏承焘考出写于绍定五年(1232年),而《花犯》入“新词稿”,写于淳祐三年(1243年)。吴文英写《花犯》时,与郭氏交往至此已达十二年。引词感昔伤今,情不能堪,显然写在淳祐四年离开苏幕之后,若此,则词题中的“六年”,应是“十八年”竖排误抄,故应写于淳祐九年(1249年)。或往来池馆五六年间,当日侑尊歌舞之美人,因年老而离散。甚或同行之好友,亦因宦遊而远走,凡此种种人事之变迁,皆令其感昔伤今。当不特为一己私情而作也。
文学赏析
此为忆姬之作。因重游清华池馆而忆姬,发端“春来雁渚”二韵,写春到人间,小岛上大雁休憩,杨柳婀娜,春花艳冶。“困舞瘦腰”一韵,由柳枝摇曳,柳叶翠黄,想起苏姬婀娜多姿的身影,脸上贴黄搽粉的美艳。“困舞” 以拟人法写春日风微,杨柳不摇的姿态,犹如人之春困。“啼湿”以拟人法,写夜间春雨洒在柳叶上,水滴晶莹之状。“池塘” 切小序中的“清华池馆”。“碧沿苔藓云根路”一韵,写沿苔藓小路,漫步登山。“尚追想”一韵,逆入,回忆昔日与苏姬一起游山泛舟的欢乐。“凌波”化用曹植《洛神赋》以洛神的身姿形容苏姬体态的轻盈优美。“小楼重上”一韵,平出,写今日旧地重游,重登池边小楼,再也听不到苏姬所唱的优美歌曲,一缕思念之情托笔而出。“金缕”切“柳”字,暗写了柳的色与形。与开头的“垂柳如许”呼应,从而展示了依依深情。
上片游园,“感昔伤今”;下片重在追忆。
过拍“凝伫”,平出,以描摹法,勾勒自己现在出神凝思之状,表达了“忆姬”的题旨。“烟萝翠竹”一韵,逆入,承“尚追想”三字,继续回忆往昔二人生活的情景,在“烟萝翠竹”中同游共赏清华池馆的美景。“欠罗袖、为倚天寒日暮”转笔,回忆昔日分别时恰值冬季,从此再也没有苏姬的相倚相伴。此韵之内有变化,既写昔日共聚,又写后来的分手。“强醉梅边”一韵, 写昔日冬季自苏姬去后,自己徘徊在梅花边,强饮酒,一醉解千愁。“强醉” 二字,写出了当时心境之苦。“凝伫”五句,追忆园中四时之景。词人“往来清华池馆六年”,所以对园中四时之景印象深刻。因此,所以词人对此也“赋咏屡矣”。“招得花奴来尊俎”,言只有那花奴陪伴饮酒,暂解忧愁。“招得” 二字,以拟人法,写天寒日暮之时,梅花怒放,陪伴自己,似相知之人。“莫把飞琼吹去”以恳求之语,拟请北风不要把梅花吹去,让梅留下来以慰藉自己孤寂的心灵。此二韵,将苏姬走后,自己忧愁、孤寂的心境写得淋漓尽致。最后“便教移取熏笼”一韵,又一转笔,写当时心愿,在“天寒日暮”之时,想象已离他而去的苏姬,一定也会感到寒冷,于是请人为她移去熏笼,夜晚时能温暖那佳人的香闺绣户。此处化用白居易《后宫词》,表明即使苏姬恩情断绝,我依然对她念念不忘。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宋)吴文英.《梦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22页
- [2]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中国书店,.2007.第579-581页